回信望愛

死刑犯的基督
作者/陳文珊
 
  如果耶穌降生在新千禧年的前夕,會選擇以什麼形象面世?去年十二月出 刊的天主教雜誌從一千七百多個競圖中選擇了「黑人基督」作為該刊物的跨世 紀封面。此舉對過去尚傳統、性保守的天主教會來說,堪稱為千禧奇蹟之一。 據悉,該圖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正是因為作者大膽使用黑人形象打造千禧基督 ,不僅充分突顯基督「道成肉身」,為世人承受磨難,認同受欺壓者的傳統意 涵,更注入了種族平等理想的世紀新意。

  相較之下,身為台灣基督徒的我們,該如何將對島嶼的回顧與展望投射在 耶穌的本土形象上?或反映在教會21世紀的新宣教策略上呢?在媒體瘋狂報導 「千禧聖誕」狂歡百匯的同時,「死刑犯的基督」或許是教會慶祝「耶穌降生 在台灣」一個不錯的起點。

 
死刑島的「奇蹟」


  根據數字統計,1998 年台灣成為世界各國執行死刑第七多的國家,在所有 民主國家中僅次於美國。1999 年台灣創下司法史上一天之內槍決人數最多的記 錄。邁入 2000 年,台灣刑法條例中,仍保有一百五十種可判死刑的罪名。「死 刑島」衍然繼「亞洲經濟小龍」之後,成為台灣在這個世紀所創下的第二「奇 蹟」。當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於今年通過決議,要求所有會員國暫停執行死刑, 甚至以完全廢除死刑為長遠目標時,台灣禁絕死刑的困難到底在哪裡?「以命 償命」的報復性心理,是「死刑信仰」牢不可破的迷障!

 
「要命」的報仇心理


  然而,真正「要命」的是,植根在這種原始報仇心理的報復性社會正義甚 至可以淩駕在程序正義之上,成為司法的無上上綱。去年十月,當政府不顧「 懲治盜匪條例」是否失效的法學爭議,逕行槍決陳進興等一干人犯,有人在媒 體大呼「陳進興是典型反社會人格罪犯,應永久與社會隔絕」、「殺人償命乃 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涉及司法單位刑求逼供,由台灣人權促進會奔走八年之 久的「蘇建和案」三死刑犯,至今仍因卡在「三審定獻」而未獲特赦,「讓他 們活著回家」勢將成為人權工作者遙不可及的千禧目標。

 
緘默不是最好的政策


  在社會一片喊打喊殺支持死刑的聲浪中,除了少數從事司法工作的基督徒 仍本著信仰、專業良心,監守人權底限外,曾經干犯政治大不諱,挺身為政治 犯奔走的教會,卻在這個議題上選擇緘默。看來似乎連每主日頌讀「不可殺人 」誡命的教會,也默許社會以「公義」為名,行「殺人」之實!究竟箇中原因 何在?或許,以中產階級信徒為主的教會,在世俗化過程中難免會從眾媚俗; 也或許,教會並沒有立場上的妥協,只是不願出聲招惹眾怒罷了。

  但緘默並不是教會最好的政策!罪還是罪,不論是個人或社會,殺人都是 罪。死刑畢竟不同於自衛,死刑也不同於正義戰爭,不能任意合理化。姑不論 死刑作為一種手段,是否能達到有效嚇阻犯罪的目的(據國內研究指出,死刑 執行除對搶劫犯有些微嚇阻作用外,對擄人勒贖與殺人罪並無影響),以死刑 作為遏阻犯罪手段的倫理正當性極待商榷。台灣真需要這麼多死刑嗎?除了死 刑沒有別的辦法讓「天生反骨」的人與社會永久隔絕嗎?假若這些反社會人格 者真的是「天生的」,判他們死刑一勞永逸以絕後患,似乎也不那麼公義吧?!

 
為罪人死的主


  耶穌降生不是為義人死,乃是為罪人死;基督教會所傳的,是「死在罪中 的人,如今得蒙復活主救贖」的好消息。比起叫罪人悔改,判罪人死刑豈不容 易得多?如果我們仍舊默許台灣在下個千禧年成為死刑國家,就算台灣全島都 歸入上帝的名下,恐怕也不是那麼榮耀主名。

  紐約最高法院法官稱之為「魔鬼化身」的性侵害累犯約翰•羅薩多,在其 篤信基督教的母親十八年來每週赴監探視的感化下,曾親口承認「母親對我的 愛超越了我橫加在她面前的一切阻礙」,自已「坐牢是罪有應得的」。時代雜 誌刊載的這則故事或許能給我們這個相信死刑犯「無藥可救」的社會一些鼓舞 吧!

本文作者為台南神學院神學系、信神系兼任講師,新竹聖經學院英文系、事工系兼任講師
參考文章:受難日終止死刑的訴求,1999 年 4 月 2 日美國天主教大會教牧部的聲明

信望愛編輯工頭說……
  4 月 28 日,天主教台灣區主教單國璽拜會陳水扁,提出廢除死刑的建議, 引起台灣社會熱烈討論。您贊成廢除死刑嗎?贊成的理由是什麼?反對的理由是 什麼?歡迎您投稿給信望愛,表達您對廢除死刑的看法。


 
死亡的超越與生命的抉擇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