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評估教會網站存在的意義
作者/徐千祐
 
  六月中旬在台北舉行的世紀科技大會上,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與RadHat創辦人Robert Young都認為,網際網路在未來十年將主導資訊產業的一切。幾年來網路由於商業化與上網人口不斷增加的緣故,使網路已擴張為新世紀新媒體,網路仍在持續發展中、網路相關的軟硬體仍未到最成熟階段,然而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僅是一場跨越國界的全球運動,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網路將會改變人類文化、思考、表達方式與生活習慣。

  基督徒該如何看這即將改變全人類的「全球運動」?網路發展與教會的關係會是什麼?教會該如何進行實質的網路福音工作呢?

  筆者以兩種角度來簡化說明網路與福音工作的關係,第一是網際網路擁有難以數計並跨越國界的上網人口,而且網路人口目前仍舊以核子爆發式的威力繼續往上飆漲,隨著新興瀏覽工具即將被開發推廣,網路人口在未來數年內仍會繼續成長,所以基督徒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透過網路、利用新興媒體,向網路族群進行福音工作。

  再者是台灣一年多來炒得火熱的「電子商務」與教會界的關係。「電子商務」可粗分為B to C與B to B兩種模式,B指的是Business、C指的是Customer,顧名思義,「電子商務」的意義在於透過網路處理「企業對顧客」或「企業對企業」的商業關係,企業可以利用網路降低成本,或者利用網路直接獲利。

  教會機構與電子商務並沒有必然之關係,教會機構並非「電子商務」的直接受惠者,畢竟基督教機構不是「營利組織」。基督徒應該關心的,並不是如何開發電子商務,或者利用電子商務來獲取商業利益,而是應該注意網路發燒所帶來的社會意義是什麼?因為電子商務的興盛,必定會影響社會大眾對網路的關注,在企業與傳統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使得上網成為「全民運動」;當網路變成「全民運動」時,基督徒群體一定會受到趨勢影響。

  因此,基督徒若能在網路媒體正興起之時,就能掌握網路發展,研究如何透過網路來影響網路族群,讓網路族群接觸認識福音,網際網路將是一個非常適合進行「福音預工」的好工具。

  然而正因為網路正在發展,一切都是如此混沌未明,如果沒有經過評估瞭解、沒有策略規劃、不考慮財務跟人力的現實因素,就貿然投入網路工作(無論是不是與福音相關),將很容易迷失在十倍速的網路時代,成為虛擬環境中的犧牲者,所有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辛苦做出來的成果可能會變成茫茫網海中的「孤兒網頁」而已。

  再者,基督徒投入福音資料在網路上的建置,筆者認為必須先瞭解一項前提:當基督徒嘗試將資料投入網路時,教會與福音的藩籬就不再只限定在教會內,尤其是福音在人人都可接觸到的網路上時,基督徒必定要面對網路族群嚴苛的挑剔與質問……福音資料最好不要只是「教會文件網路化」,除非網站對象只限定是自己會友,否則沒有經過消化,不考慮對話與回應,不考慮網路人的反應,辛苦建置的福音資料可能會又成為浩瀚網路資訊中的孤兒而已。

  筆者以自身的粗淺經驗與體認,說明筆者對評估教會網站意義的看法。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很好的例子,用以比喻網站的虛擬與企業的實體之間的關係,筆者以為這比喻用在教會與網站關係上仍是適用的。這個比喻是:銀行是否一定要設置提款機?如果銀行沒有提款機可不可以?

  銀行本業大概都是存放款、證券買賣等等,對銀行而言,最重要的業務應該要有固定據點與窗口可接受存放款與證券業務的處理。在台灣大概每家金融機構都有提款機,提款機存在於車站、捷運站、大型商場、百貨公司等等公共場所;提款機也不限定只有提款服務功能而已,筆者曾看過銀行利用提款機收據進行抽獎,有銀行鼓勵消費大眾利用提款機繳稅,還可參加抽獎活動。

  銀行利用提款機來塑造形象,民眾常在不同場合見到某某銀行提款機,久而久之將會對民眾造成「刻板印象」,當消費者申辦信用卡、申請房貸或從事任何消費金融活動時,民眾可能先考慮心目中印象較好的銀行,平日從提款機、電視或平面廣告所交叉塑造出來的某某銀行良好形象,將可能是消費者進行金融行為時的第一優先考慮對象。

  但是,銀行的本業絕不會是「經營提款機」,提款機不可能成為銀行唯一本業;不過另一方面,對銀行而言,提款機卻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不論是積極的形象塑造或是消極的顧客服務。

  筆者從這比喻引伸至教會與網站之間的關係:教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推展社區鄰里或特殊族群的福音工作,但教會「本業」不可能全是「網站」(除非是一個全心投入網路福音工作而組織的「教會」),一個以社區福音工作為主的教會,不太可能放棄社區福音工作而全力投入「福音網站」的建置;但是網站卻可以是教會很好的工具,優質的網站不僅可以幫助教會建立形象,在人人上網的時代,教會網站可以讓自己的會友有一個固定的網路聚集處,藉以鞏固會友對教會的向心力;當會友對教會凝聚強大的向心力,對福音熱心時,可使教會推展實質的福音工作時能更加得力。

  筆者認為,教會網站的意義,在於利用虛擬的教會網站來幫助推動實體的教會福音工作。

  所以筆者的建議是,教會應以長久經營的社區或族群福音工作為主,以網站為輔,一方面讓會友覺得教會是可以跟上時代的,一方面也可以藉網站輔助推展實質福音工作。

  但我想我也必須勸告對網路有無限熱情的基督徒朋友們,網站不可能是教會的全部,建立教會網站並不是絕對重要的事情,就像銀行沒有提款機也可以維持本業經營一樣的道理,對網路有熱情的基督徒朋友,不應該以「教會對建立網站沒有看見」就否定教會在福音工作上的努力甚至否定教會落後時代,雖然要教會能跟上時代確實很重要,但是為建置網站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絕不是想投入就可以做得很好的,尤其是網路工作,不是光用「想」跟「熱情」就可以做好的,如果沒有吸取經驗而貿然投入,對教會的福音工作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戕害效果。

  至於教會網站的對象應該是誰?教會網站要把目標設定為「全部的上網族群」嗎?教會網站該如何推廣呢?以筆者自身淺薄的經歷,筆者以為,教會網站對象若設定為「全部網路族群」,那就未免失之過大了(而且老實說,教會網站對象若是「全部的網路人」,難道教會準備把「奇摩站」、「蕃薯藤」當成對手嗎?這也未免太誇張了)。將目標設為「全部上網人口」,以後就會陷入「沒有對象,對空氣發言」的窘境,充其量不過是製造一個沒人要看的「孤兒網站」而已。

  筆者的建議是,教會網站初期目標應以自己教會會友為服事對象,至少先謙卑地製作一個讓自己會友喜歡上來的網站,取得自己會友的普遍認同,以筆者的經驗來看,當會友覺得自己教會網站很不錯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信心與把握,把教會網站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在非基督徒的朋友尚未踏入教會前,就先邀請他們來教會網站看看……如果非基督徒朋友受邀來到教會網站,喜歡這個地方,或許日後邀請他正式來參加教會活動時,他就會少一層防備、多一分好感,增加他願意嘗試走進教會的可能。

  網站確實可達到這種效果,筆者確曾看過某教會網站經歷這種恩典,因為,現在有太多人在網路上了!Email的普及率大概不輸給行動電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上網,因此邀請朋友上教會網站,可能會比一下子邀請朋友到教會參加活動容易得多。筆者就曾看過某教會因網站受歡迎而邀請到許多慕道友。

  想想看,很多基督徒是不是喜歡在聖誕節前夕,購買教會機構製作的精美刊物,作為送給朋友的聖誕節禮物,一方面希望這禮物可以幫助朋友認識福音;教會網站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禮物」,當教會網站做得不錯,自己會友很喜愛,也願意當成禮物送給他的朋友時,或許就是為福音開了一條新道路,而且,這條道路通到天涯,只要你的朋友住在地球上,能上網路,他就可以收到你這份禮物。

  基督徒利用各種工具來進行福音工作,我想那是討神喜悅的事情,尤其是當我們把網站獻給神來使用時,我深信主會大大賜福,使用教會網站讓更多人可以經由這條路來認識主耶穌的大能。

本文作者為本中心同工,台灣信義會板橋福音堂會友


 
說真話的勇氣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