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做有夠沒?
作者/呂一中
 
  民俗每年一次的「鬼月」已經來臨,可以想見各地的普渡活動,又將席捲我們所生活的這塊島嶼。

  經常有人在問,為什麼台灣人會這麼熱衷於鋪張浪費的普渡活動呢?這可從兩方面來解釋。

  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台灣地處漢文化的東南邊陲,這塊區域自古本就是重視鬼神的地方;至於 另一個原因,則是與移民面臨的死亡威脅有關。

 
死亡威脅


  除了原居住於台灣的住民之外,台灣來自外地的移民,他們的生活經驗,幾乎就是在面臨死亡的威 脅之中渡過。這些死亡威脅包含渡過台灣海峽這條黑水溝的威脅;此外定居下來的人民,還要與原居住 民彼此戰鬥;其後不同族群間的分類械鬥,再加上瘟疫等天然災害。接踵而至的死亡威脅,終於形塑了 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

  其實若是細屬台灣具有影響力的民間大型宗教活動,有一些就是與死亡的威脅有關,例如台灣南部 有不少廟宇,每三年一次舉行王船法會,就是與瘟疫有關;在雲林縣口湖鄉金湖村每年的「牽水」儀式, 則是與當地百餘年前所發生,導致數千人死亡的海嘯有關;此外客家族群的義民信仰,也是與死亡事件 有關。

  針對這些死亡事件,民間舉行週期式祭典來祭祀,由這些祭典的規模來看,就可大致了解台灣人 對死亡威脅的警覺性。普渡活動,所處理的當然就是死亡的問題,並且是台灣各地處理死亡問題,其 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做有夠沒?


1、隆厚祭品的準備

  台灣人針對死亡的宗教活動,例如普渡等活動,其處理之慎重,可從一句很平常的話來得知,這 句話就是「做有夠沒?」。例如在普渡活動之中,各家戶都極盡所能地擺出豐富的供品,就是基於「 做有夠沒?」這想法。

  做有夠沒?對民間信仰的信眾來說,其實是一種極為主觀的判斷標準。特別是祭典之後若是發生 了某個不尋常的事故,他們或許就會產生這次「做有夠沒?」的困惑,甚而就在下一次的祭典,準備 更為隆厚的祭品來因應。

  由此觀之,去年的 921 大地震,恰巧在民俗鬼月結束之後不久就發生,若是按著民間信眾的聯想 力來看,今年他們在鬼月所準備的祭品,只怕是更為隆厚了!

 
2、最低限度的要求

  居民在普渡活動之中,除了極盡所能的準備供品之外,有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做有夠沒?」 所表示的是一個最起碼要達到的標準。例如宜蘭縣頭城鎮的「搶孤」活動,原是頭城當地普渡活動中, 具有特殊指標意義的活動。因著意外事件停辦多年後,於民國八十年(1991)恢復舉辦,但卻又於八十 三年因故停辦。當地人對此解釋是:「若是連續辦三年(八十∼八十二年),就做有夠,可以停辦一次 。」

  從當地人這番的解釋之中,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連續做三次就成了「做有夠沒?」最起碼要達到 的標準。

 
3、競爭性的活動

  各地的普渡活動,除了家戶性、社區性的普渡活動之外,在某些區域甚至還有區域性的普渡活動。 這些區域性的普渡活動,主要是以祭典區的方式來舉辦,例如基隆地區的中元祭、新埔義民廟的祭典, 都各有十五個祭典區。在基隆的祭典區主要是以姓氏宗親會為主體;在新埔義民廟的祭典區則是以行政 區域為主體,並且涵蓋了新竹、桃園的客家區域。在這些區域的區域性普渡,都是由祭典區輪流主普, 也因此每個祭典區都是每隔十五年才會輪到主普一次。

  這時輪到主普的祭典區,普遍都有「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作用。因此每個輪到的祭典區「做有夠沒 ?」的標準,就是要比前一年的主普辦得還要風光。以去年基隆中元祭為例,當地輪到的主普是林姓, 他們那次挖空心思要標新立異,於是就想出將普渡放流的燈籠,放置在一艘特製的船上,當然最後船也 隨著燈籠燒掉了。

  按著當地的規矩,十五個祭典區都有其代表性的燈籠,但是那艘特製的船則就不是必要品。船之所 以會出現,就是因著競爭的心態而導致的結果。

 
結論


  民俗性的宗教活動,雖然看似沒有一套民間神學理念做指導,但卻不可忽視他們的活動,仍然是有 某些指標性的行動標準。

  包含普渡活動在內,民間對死亡的祭祀活動,常常受到「做有夠沒?」這標準所影響。影響所及, 所準備的供品也就極盡豐厚了;甚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也要達到某種程度之上;此外若是區域聯庄 性的祭祀活動,只怕一年又比前一年更鋪張。

  「做有夠沒?」所代表的,也是民間裡的一個擔心,他們擔心若是做不夠,就會有災禍來臨。當然 面對民間的這種恐懼,基督徒的「平安」的確是一條可以去除他們恐懼的方法。只是捫心自問,基督徒 在與真神上帝的交往之中,是否真正得到了平安?還是在與上帝交往之時,我們也會對自己產生「做有 夠沒?」的疑慮?假如基督徒有此疑慮的話,又要如何向世人見證基督所帶來的平安呢!

本文作者為中華信義神學院傳統信仰與新興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莊民安基督長老教會會友


 
高雄人,你為何不生氣?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