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真理的內涵反省
作者/唐崇懷
 
  真理雖是人類思想史的元始探討中心和目的,但經過歷來的推敲、察看、演繹、歸納 和綜合,從柏拉圖的原有完美理念,亞里斯多德的實理體驗和辯證,到近代的實證和實用 和並稱論(truth as correspondence),理論林立。最後還虧得希特勒直接了當的斷言 ,謊話說了百遍就是真理!說得慷慨淋漓、驚人心弦。

  在當今後現代主義的相對論的絕對標準陰影下,真理的定義不是隨著前蘇聯「真理報 」的魂魄死裡逃生,就是全然消失。我們真要像彼拉多的追問:「真理是什麼?」,但也 竟像彼拉多一樣的,問歸問,問後還是匆匆忙忙的走了,洗著手帶著「與我無關」的心態 依然故我的做例行的事。

  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真理是出於神。它不單是絕對的,更是永恆不變的。耶穌說: 「我來到世間,特為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聖經約翰福音 18 章 37 節)。祂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聖經 約翰福音 14 章 6 節)。很明顯的,真理不但與耶穌有直接的關係,真理也在基督裡顯 明給人。祂就是太初的道,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真理,為要將神的榮耀顯出來。

  對保羅來說,真理是超乎希利尼人所求的智慧,也是超乎猶太人所求的神蹟。因為真 理不單是一個理念,也不單是一種現象,它乃是一種實體。是神啟示的實體,更是宙定存 在的實體。是神同在的明證,也是神整全屬性,是神自己的顯明。真理的內涵在基督和基 督的工作上完整的彰顯出來。所以對基督徒來說,基督和基督的同在就是真理的內涵意義 。只有當我們得在基督裡時,我們才能知道真理。誠如保羅所說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 義,聖潔和救贖(聖經哥林多前書 1 章 30 節)。

  其實我們也可由這四點真理的內涵來考驗世界一切的宗教、理論、主義和學說。因為 凡真理或自稱有真理者,必有其內涵的表現。真理確實在這四方面:理性、制衡、德性和 永恆不變中顯明出來。

 
一、真理的智慧內涵


  一般人都可認定智慧和真理的關連,沒有真理的智慧只是巧,若說的不好聽則稱之為 狡猾、投機。智慧和真理是絕對分不開的。當箴言宣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時,他是 將真理的智慧定了形。智慧是有正確定向的知識和知識的正用。其實所謂知識者乃是認清 事理、物理之間的關係並能識辨和肯定這些關係在實理(Reality)中的關連性和存在意 義。有知識的人未必有真理,但有真理的人不能沒有真知識。真知識的表現就是智慧。

  宗教、主義、理論和學說的至用豈不是要人因此可以活更充實,更真切,更豐盛。總 括來說,就是要人活在真理之中。但是人若在宗教、主義、學說、理論裡所得著的只是片 面或局部的知識或一時的靈巧和智慧,那麼時遷代移,一時的靈巧將變為愚人的自愚,那 麼真理就不復存在了。

  就因為基督耶穌今日昨日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在祂裡面有真理,我們也因祂而認識那 位獨一的真神。這才是真智慧,是真理,是永生。就是為這緣故,保羅說:「神使基督成 為我們的智慧」,因為祂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公義內涵


  從純哲學的觀點來看,公義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現象背後本體的基礎。存在是因「 義」而存,也因「義」而立。什麼地方沒有公義,什麼地方就成虛無空洞。國家因公義而 存,人民因為公義而生,沒有公義就沒有生存的目的,也沒有生存的動力和意義。

  公義和真理是絕對的並列,其實二者亦可替代。無私為公、不偏為正、均勻為平、正 直為義,這一切都是實存中的極高理想,是神公義的存在和彰顯。真理在公義的架構被人 理解。所以說沒有公義就是沒有真理,真理在那裡,公義就在那裡,是二而為一,二元一 體。凡認識真理者必有公義,公義是屬於神,行公義的就是屬於神,為此他們所行的無可 懷疑,都是可喜悅的。

  看看今日的社會和政體,權勢被推翻豈非為了不義。自古以來民主運動,革命檄文豈 非都是為了爭取公義和保持公義。但很可惜人一旦得了勢,在了位,當了家,就忘了公義 。接下去還得被人推翻。近日世紀替代期間,世界邦國政權替代的景象真只警世、醒世、 勸世的良言。無論多麼好的宗教、主義、理論和學說,一旦在公義上有了錯誤,都會站立 不住,也必會被人推入櫥倉,成為歷史的陳列品!因為沒有公義就沒有真理,公義是真理 內涵的實施。

  從基督教的歷史來看,基督的降生和祂在十架上的死,以後教會成了在逼迫和種種苦 難中見證;這一切讓我們看到神的義行。神使那無罪的代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 面成為神的義(聖經哥林多前書 5 章 21 節)。福音的種子之所以能在最惡劣的土壤裡 生長,教會之所以能在極權的境域裡發旺,就是因為經歷了神的公義,也將自己交付於神 的公義,教會只是將所信、所傳的真理活出來,將自己交付於那位公義的神手中,活出真 理的公義內涵。

 
三、真理的聖潔內涵


  聖潔在倫理上是嚴謹的制約與真確的規範,是不淫不奸。在宗教的理念上,聖潔是離 俗分別,但在神學上卻是一種對神特殊的歸宿性地位。

  其實聖潔的理念雖是通俗,但卻是超越凡俗、文化和境域的。它雖是抽象、但竟是像 真理一樣的緊貼人體世情。因為聖潔雖是相對性的理念,但竟是有絕對性的要求。人難為 聖潔下定義,但對不聖潔的事物和行為竟然會有無疑的感應。真理的消極性內涵是對不潔 和污穢的指控和定罪,真理的積極性內涵是對聖潔的肯定和認同。真理是離不開聖潔的要 求。因為沒有聖潔就沒有真理,而真理是絕對不能容忍不潔的存在。

  當基督教宣稱福音的大能時,它是本著聖潔上帝的救恩來呼召。聖潔的神呼召罪人歸 向上帝乃是本著耶穌的替死,赦罪和更新,也是本著神為人預備的聖靈和應許所要求的聖 潔生活。基督的福音之所以被稱為真理,就因它是出於聖潔的神。十字架是神的聖潔在祂 的慈愛裡整全的表彰,祂更呼召和保證了信靠祂者的聖潔生活和行為。沒有聖潔要求和保 證的宗教、主義、理念和學說是沒有真理,因為真理在生活上的積極表現是聖潔。

  當保羅說:「神使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時,他乃在那群自稱有真理的哥林多人的腐 朽生活行為中,作了真理的控訴,因為真理不但在智慧和神蹟裡得著肯定,它更在聖潔裡 得著認同和肯定。凡有真理者都行聖潔,聖潔也審定了誰是不行真理。在一般架構中,政 權的腐敗常可由其當政在權者的朽爛行為和生活裡看出來。

  人可以有最高尚的口號,但一旦富貴而淫溺、貧賤而節移、威武而驕屈,那就是沒有 真理。唯有耶穌基督,雖有神的形象,卻存心卑微,既成了人,祂持守聖潔純良的生活, 就是在最不義的道逆境和誣告中,祂並沒有犯罪,口裡亦沒有詭詐。祂說:我是真理。

 
四、真理的救贖內涵


  真理就是力量,真理的力量不是匯集性的,乃是本體性的:不是毀滅性的乃建設性的 ;不是死亡的,乃是生命的。這是真理的救贖內涵。當然這裡的救贖不單是指狹義宗教性 的救贖,乃是指廣義整全性的救贖。

  人需要救贖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不論從形象論或本體論來看,一切存在都在退化中。 其實進展的終點是解體(Disintegration)。救贖的廣義解釋在形象論的架構裡來看是重 整過程(Reintegration process);在本體論的架構裡來說是回歸過程 (Rehabilitation process)。二者在含意上雖有點不同,但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需 要一種特殊超自然由上而來的力量。

  舉一個例子來看,韋伯爾(Max Weber)的社會政治分析指出當一個政權在位一段時期 後,它會自然產生腐朽作用,因為權勢的本質之一是腐化(power corrupts)權柄越絕對 化,越趨向絕對的腐化,這是一般在政者貪污和腐敗的必經途徑。

  在這種情況中,邦國中自然會有一些創作性的小群(creative minority)帶著更新的 理想和抱負,擔起先知性的呼籲,揚起革命的旗幟。當政者自然不能忍受這種的挑釁而加 以無理性的鎮壓,結果是群眾倒傾支持這些創作性的小群而促成了革命和更新運動的成功 ,當腐敗的當政者被推翻後,這些創作性的小群就自然的成了當政的小群 (dominant minority)。全國自然有了變動和剷除舊制度的運動和景象。

  在這樣的運動進行中,自然的吸收了不少閒雜人,這麼一來原先的精神不但被沖淡, 也受了混雜,為了當政者治理的需要,無形中造成了一種官僚群體(Bureaucracy),在這 樣的演變的過程中,原來的創作性小群,因著革命的成功而成了當政小群和官僚群體,現 在又成了當政的大群(Dominant majority)。在有形無形的狀態中,當政者丟失了原有的 精神支柱而成腐敗的當政者。這樣自然的又開始革命週期的另一環了。

  以上是政體進展的範例,雖然大有可評判之處,但從近代革命史的研究中,真有叫人 警愓之處。如果真理沒有救贖和更新的力量,那麼真理的力量所帶來給人的只是片時的改 變,虛偽的興奮,短瞬間又因貪污敗壞而腐朽。所以說救贖應是真理的內涵,不然真真假 假在時間的考驗中浮沉無定。但真理裡帶有救贖的能力,讓人因真理得重整,也得回歸和 再造。這只有在基督耶穌裡可以得保證。若有人在基督裡,這就是新的創造(聖經哥林多後書 5 章 17 節)。

 
結論


  人在追求真理,更有人高呼擁有真理,唯有基督說:我就是真理、祂是真理,因在祂 裡面我們可以肯定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那麼對這位稱為基督的耶穌,你怎麼辦祂呢 ?(聖經馬太福音 26 章 22 節)

 
本文作者為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院長
參考: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Seminary)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