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基督教產業觀
作者/唐崇懷
 
  產業涉及到價值與權利,在中世紀的西方社會,沒有產業的人自身就是別人的產業,他們沒有生活的資源。因為沒有田地的人需要耕種別人的田地,自己就成為佃農,他們的生存繫於土地的主人。

  在美國開國時,凡沒有產業的人就沒有投票的權利,也就是沒有公民的權利。他們所持的原因是假如一個人沒有產業,就無可證明他能負責任,有一段時間美國禁止外國移民買土地,其潛在的目的是要限制他們的入藉和投票權。所以,從法律上來說,產業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對一般人來說,產業與價值密切相關,沒有產業的人就沒有價值,產業多的人價值就高。

  產業分私有與公有兩種。私有產業是自己擁有所有權的產業,但是它必須在一個法定前提下存在,就是說私人的所有權需要經過群體的公認,若沒有群體的公認,私有產業就沒有法律的保護。產業擁有者有權運用產業,但如果他將土地像其它單純的私有財產一樣收藏起來,不與人分享,根據法國浪漫主義哲學家盧梭的觀點,他就虧欠了自己和自己所屬的群體,國家也就有權沒收他的土地。

  在美國的土地擁有者一定要負稅就是這個道理,負稅表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參與了公眾的利益。公有產業與國家產業不同,國家產業一定是公有產業,而公有產業卻不一定是國家產業。

  關於產業所有權有三方面理念:一.是佔有產業,在西方社會一般藉由兩種方法 ── 繼承和買賣取得所有權;二.是持有產業,指雖有所有權,但被別人所使用或佔用者;三.是使用產業,雖無所有權但有佔用或使用權利的產業。

  產業又分為不動產和動產,前者指土地,後者指可移動性的財產。相對來說,土地是永遠不變的,但是它的價值隨著經濟的興衰而變化。不動產是為了供應人的需要,涉及到永存的價值。產業的價值很微妙,例如:一根火柴,它真正的價值是一束火光,而一束火光的價值是十分玄妙的,也許它一文不值,幾秒鐘之內就燃盡了,但也許它能點燃一個火炬照亮一個城市,但也可燒毀一個城市、一座大橋。因而產業的真正價值在於對它的使用,人的使用令它的價值具有延續性。

  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當人過份依靠財物或產業時,人就會反而成為被動的一方了。財物豐富時,生命應當被充實,但如果生命反而被束縛,失去活力,或者在運用財物的過程中生命被腐蝕,這是非常可惜和悲慘的事。

  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人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人的一切都是出自神的賜予,是人向神借的,甚至人的光陰和氣息都是來自神。但是在神賜給我們一切所需的時候,我們要好好把握和珍惜,人在運用產業時要做到物盡其用。神將祂所創造的萬物都交給人管理,因此人是宇宙的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有三個重點,這是人與產業的三種關係:一是保管;二是託管;三是管家。

 
一、保管產業


  所謂保管關係就是指產業雖在我們權下,但不屬於我們所有。乃是神或人將這些產業交付我們暫時管理,而他們隨時可向我們要求歸還,那時我們亦當隨時交還。我們所有的產業中十分之一的部分,誠然是屬於保管性的,所以我們應隨時將它交還給神。雇工薪資部份也是屬於保管性的,所以應隨時付給員工,不可拖延或挪為他用。這些都是保管產業的例子。

 
二、託管產業


  託管性的關係乃是指產業雖在我們權下,但我們只是受託者。在我們接受這些財物或產業時,我們已明確知道受託者的責任和任務。所以我們在應用它們時,就應該遵守託付者的指示和要求。而這種受託,不論是無條文性或有條文性的,受託者都應經常省察自己所受的託付。例如: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這是受託性的,父母應常尋求神的旨意來帶領兒女。

  此外,當政者的權柄亦是受託性的。澳門和香港最大的區別點也就在此,葡萄牙政府作為殖民者對澳門的經濟以擁有者自居,所以有取無捨,沒有貢獻。相反的,英國政府雖然也是殖民者,但他們對香港的社會經濟,卻是有所投資盡力經營,以受託者的心態來經營和管理,所以二地的發展結果也就自然不同了。因此,不論那一個商家亦應在這些事上有所覺悟,要明白在所賺的利潤中,其中有一部份是一種託管的關係,理應回饋社會。這才是一種正確且正常的商業倫理觀。

 
三、管家產業


  至於管家經營關係的產業意義較廣。乃指神將某些產物完全的交付於人,對人有絕對性的信任,由人全權處理,但要對神交代如何使用,如約瑟之於波提乏家一樣。當人的心中有神,運用財物時,自然充滿喜樂,平安和享受。俗語說的好:「錢財是最好的僕人,卻是最殘忍的主人」。作為一位管家,應當要照神所賜的智慧、真理和慈愛應用財物,如此才會是一位忠心又良善的管家。

 
四、產業的真正意義


  產業是神的賜與,祂的賜與不僅足夠,更是有餘,因為祂的眷顧是實在的。野地的花,其美無比,它盡其本分遍佈於各地,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真正的美不是在其所「有」,乃在其所「是」。耶穌說:「人的家道不在乎豐富」,這正說明了人的所有是他所是的考驗,不是他的所是的證實。

 
  生命的內在價值勝於其外在的形態。一只蟬它在地下孕育七年、十年、十四年,破土後,啼鳴七日、十日就死了,雖是如此但沒有人能否定其生命和生存的價值。襌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神將產業交付給人,或保管、或託管、或管家經營,其目的是為要讓人看見生命的實質,並讓人經歷充實的生命。當人覺悟到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價值後,就可體會神的恩賜並能如同飛鳥般的自由飛翔。

  其實,基督徒真正的財富是神的道,是神的同在。在神的道中我們可享受優美的生命和生活。我們正如大衛說的「耶和華是我杯中的份,是我的產業,我所得的祂為我持守,祂所量給我的地界,座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聖經詩篇 16 篇 5-6 節)。

 
本文作者為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院長
參考: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Seminary)


 
基督徒商人的中國社會性使命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舒旅優行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