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中基督徒之反思 ── 我們往哪裡去

作者:黃哲奇

  這次九二一大地震後,筆者收聽廣播報導災情與救援新聞時,聽到的宗教慈 善團體中,最有效率、深入最多地區的,是慈濟功德會;聽著報出來的震災捐款 劃撥帳號,一半以上是佛教機構、民間信仰,除了一個天主教機構、除了台灣世 界展望會勉強算是基督教慈善機構外,沒有基督教的機構。

  心中第一個不假思索的反應是:在這塊土地的人民心中,這一次,基督教又 落後佛教更大一步了。

  台灣的教會出了什麼問題呢?信主這些年來,筆者知道基督教會界許多問題 ,除了因資源缺乏、宗派主義導致不團結外,還有基督徒人口不到百分之三的佔 有率所造成的結果。期望台灣基督教界能有慈濟功德會一樣規模的機構,無疑把 一個難擔的重擔,放在教會界身上。

  但是,這次的大地震,是否能在台灣、甚至華人基督徒的心中,震出些珍寶 來呢?

  筆者並非要陷入「與佛教相爭」的意識型態陷阱中,也不希望有基督徒因基 督教機構的事蹟而感到驕傲,以為靠自己就可以成就些什麼。我只是想拋磚引玉 ,身為神的子民,看看自己有什麼問題,以致於在愛同胞的事上,該作的卻沒有 作。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超越慈濟,不是為了讓基督徒在台灣可以抬頭挺胸,而 是遵行神的旨意 ── 祂拯救造就我們,為了要我們「行各樣的善事」。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次災難當中,基督徒表現出來的愛心的確不如慈濟。

  記得幾個月前,在兩千年福音運動的通訊上,看到關於中華基督教救災機構 成立大會的報導。照片中的人數跟自己團契小組聚會的人數差不多,在這個機構 擔任領袖的人,都是大家熟知、身上已有許多工作、熱心的牧者或長老。

  十幾年前,當慈濟仍是個小小機構、默默堅持著不斷往前走的時候,台灣基 督教對於救災機構的冷清支持,就已經在起跑點上差一截。我們可以說教會資源 不足(光維持自己教會運作都嫌吃力了)、人數稀少;但是,基督徒卻熱烈支持 「醫治特會」、「敬拜讚美特會」。這個現象突顯出台灣教會雖有許多對個人與 家庭領域的關懷,但是對公共事務、社會議題的關懷卻十分缺乏。

  我們有許多個人成長、生涯規劃與美滿家庭的課程與輔導,但當談及公共議 題或社會關懷時,反倒顯得十分生澀;當基督徒講到人際、講到自我成長,可以 提出許多作法建議,但是公共社會議題則無著力點,答案多半是「依靠神」、「 等候神自己來作」之類的說法。換句話說,基督徒個人在這議題上只有徬徨的表 現。這種現象,與台灣大多數教會講台,講「愛」的比例遠高於「公義」吻合。

  基督的身體就是跛了這隻腳,所以在台灣社會公益的事上腳步緩慢、缺乏見 證。

  反省基督徒對災害重建工作的不力,未來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要 怎樣走」。許多弟兄姊妹在這次救災中都已盡力了,尤其當筆者看到,許多牧者 平時都已忙碌地不得了,卻仍要投入救災工作的第一線,心裡覺得感動、心疼這 些主內的弟兄姊妹。然而,台灣教會在公共事務上的欠缺要求進步,關鍵在我們 每一個基督徒的身上,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作一些改變呢?

  以下幾點作法,期盼大家一起來實踐。

一、我是否按著提摩太前書的勸告,為萬人、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懇求、禱告呢?

  筆者自己平時多半為個人、家人或教會肢體禱告,自省很少為公共事務與在 位者禱告祈求。當在位者失職、無能,遭到我們批評,當我們對政府失望之時, 也當想到,身為神兒女的自己,是否欠缺為國家、為在位者禱告呢?

  禱告是倚靠神、是行動與關心的第一步,讓自己關心的範圍從個人、家庭與 教會小團體踏出來,讓台灣基督教界(也許除了長老會)走出對社會的冷淡,從 我開始改變。

二、「站在街頭發放單張」,是否比「支持反對國代延任案」,更愛我們的同胞呢?

  也許這個問題太過尖銳,但當我們回到聖經教導時,在人際間聖經教導相愛 ,在群體中如舊約聖經則強調「公義」,何不讓基督徒走出教會的四面牆壁,關 懷弱勢團體,也關懷我們的社會是否有公義,讓這個社會的人都可以保護自己應 有的權益。我相信社會運動或人文關懷不是救贖,但是若所神給行善的心、「愛 同胞」的愛在任何一位基督徒心中發動的話,服事又何拘於教會內的活動呢?

  服事有需要的人就是服事神,認定神而參加消費者保護運動、資助公益團體 ,這樣的服事帶來的效果,豈會比贈送不信主的朋友禮物、關心他們來得小呢? 在街頭跟人宣講福音,豈比福音透過基督徒生命帶來的行為宣講來得大呢?

三、讓我們的眼界不受到教會四面牆的限制

  服事的呼召來自神,也唯有「有負擔的服事」才能持續。除了教會的造就讓 弟兄姊妹認識神,也在實踐、服事之中經歷神。「服事」不只在自己的教會中, 也不限於在自己的宗派中,而是包含所有實踐神命令的工作。

  有時部分教會不免將服事狹隘定義在教會內,以免服事人力短缺,不過真正 被神感動、願意服事的基督徒,最適合的位置是「他有負擔的地方」,卻不一定 在自己的教會。

  筆者以為,除了以神的話教導弟兄姊妹服事、禱告求神賜下負擔外,在教會 內應該暢通參與服事的管道,並且讓各樣的需要,充分傳遞給每一個信徒,讓全 能的父自由的把信徒帶到服事的崗位上,畢竟有更多投身服事神的人是更加重要 的。

四、教會的造就課程設計者,可以將「關懷社會」納入內容

  現在受造就的信徒,將來將成為教會的中堅。若基督徒得到設計教導課程的 位份,何不將符合聖經的觀念、更寬廣的服事眼界,帶給受造就、未來成為教會 中堅的弟兄姊妹呢?

  當一個觀念成熟時,沒有力量可以阻止一個群體的質變。今天壯大的慈濟, 也是經過十幾年默默耕耘,讓觀念深入人心、改變生命。我們如果期望未來基督 徒更多成為中國人、甚至世界的祝福,讓我們現在開始起步的工作。

  面對非信徒看似救災果效卓著時,我們容易受到「嘗試用教會救世界、救國 家」的講法試探。你我都知道,世界的問題就在人的身上,所以「教會對外傳福 音、對內造就基督徒」,才是改變問題的根源。筆者雖然鼓吹信徒的服事應該不 限於教會,也不只透過教會的活動才愛同胞,但是教會本身仍應持守傳福音、敬 拜造就的使命。

  只是,擴展服事的眼界是牧者、教導的責任;實踐神話語、實際愛同胞,則 是每一個信徒的責任,筆者相信神必然實踐祂永恆的計畫,聖靈終將賜下能力讓 基督徒將福音傳到地極。筆者認為自己在認罪悔改之餘,也當像尼希米起身行動 ,像以斯帖承擔自己位份的責任,作主要我們作的工作。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林森南路國語禮拜堂會友)


 ◆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反省
災難後,基督徒與你重建家園 「災難中基督徒在哪裡?」系列
── 回到聖經的自我反省
 ◆ 陳進興伏法省思系列
神那測不透的奇妙拯救 恩典的上帝、蒙恩的罪人
別讓仇恨佔據台灣 前期文章索引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