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耶誕節你要報怎樣的佳音?

作者:徐敏雄

  雖然距離耶誕節還有兩個月,但是對於一般教會來說,可能不少教會已經開始 在規劃耶誕節的活動方案。傳統上,許多教會會以慶祝晚會或感恩禮拜的方式來度 過耶誕節,在這些晚會或禮拜後,也很習慣地到社區中,或都市的某個區域去唱詩 歌、報佳音。

  但是,這些傳統的方式是否真的抓住了耶誕節的精神呢?對社區中非基督徒而 言,他們怎樣看待教會這些活動呢?教會這些活動是否能讓更多人真正的認識耶穌 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傳統上台灣的教會是怎樣在過耶誕節的,根據我的觀察,台灣 教會的耶誕節活動可分為下列兩類:

(一)「節慶歡愉」型

  從字面上來看,顧名思義,以這種形式度過耶誕節的教會或基督徒,會設計一 系列的耶誕慶祝活動。例如:以話劇的方式呈現耶穌誕生或聖經中的故事,安排教 會中各類團契的才藝表演(包括舞蹈、音樂、喜劇等等)來增進歡樂的氣氛,在整 個慶祝晚會中或有安排信仰見證、或有牧師或長老講道。

  整個耶誕晚會後,教會的信徒、詩班、聖歌隊可能到教會所在的社區中,或到 某一個特定的定點去唱詩歌,讓還未認識上帝的人藉由這些詩歌,感受到「聖誕節 的感覺」。因此,整個耶誕晚會可以說是將耶誕節視為一種節慶,晚會的目標就是 營造歡樂的氣氛,讓所有的信徒和一般大眾感受到聖誕節的快樂。當然,這當中牧 師的講道也有助於信徒去瞭解耶誕節的意義。

(二)「寒冬送暖」型

  相較於前一類的教會耶誕節模式,「寒冬送暖」型的耶誕晚會可能會比較強調 信徒在耶誕節應該去反省基督信仰的真義,而不僅是隨著一般大眾吃吃聖誕大餐、 布置美輪美奐的聖誕樹、送送耶誕卡等等應景活動。

  因此,這類的教會會以感恩禮拜的方式,讓信徒在這樣的禮拜中重新思考耶誕 節的意義。之後,這類教會的信徒、詩班和聖歌隊會選擇社區或都市中的弱勢群體 ,到他們那裡探望他們,唱詩歌給他們聽。因此,整個耶誕晚會對信徒來說,不僅 只有歡樂,也有更多的省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感受,在台灣,耶誕節好像是基督徒最敢走上街頭傳遞 福音的一天,因為耶穌的生日給了台灣民眾一個王牌。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從耶誕 節前幾週開始,便有商家開始動聖誕節促銷的腦筋,包括聖誕大餐、聖誕舞會、聖 誕禮物展、聖誕大折扣,在許多非基督徒的心中,這類的商業活動才是耶誕節讓他 們感興趣的地方。

  至於教會的禮拜、晚會、報佳音的隊伍,在他們的眼中是否也只是應景的活動 呢?因為,對一般民眾來說沒有了這些詩歌,耶誕節的氣氛便要大打折扣了。基督 徒處於這樣一個將耶穌商品化的環境中,「節慶歡愉」型的耶誕晚會是否能夠讓信 徒和社區居民更認清耶誕節的真義呢?

  以「寒冬送暖」型的耶誕節活動為例,教會會希望信徒以感恩禮拜的方式在這 個日子裡,重思耶穌誕生的意義,對信徒來說便有一定的信仰教育意涵。但是,隨 後而來的報佳音方式卻還有斟酌的必要。雖然,進行這項福音工作的基督徒可能是 希望藉由這個日子,徒向一些社會中下層或弱勢群體傳報福音,他們出發點無庸置 疑是好的。但是,愛與關懷是否應該是一種持續性的關係,而不僅是一次兩次的問 候救急呢?

  相信大家都不喜歡政治人物平時不關心社會人群、不為民服務,到了選舉期間 為了選票,才以作秀的方式到社會福利機構去探視孤寡。因為,此時這些被探視的 弱勢者成了政治人物塑造愛心形象的工具。同樣的,基督徒和教會是否也曾經站在 這些弱勢群體的立場想過,對他們來說,一年當中基督徒似乎只有在耶誕節才會來 關心他們,他們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成了基督徒滿足報佳音慾望的一個工具呢?

  那麼,到底怎樣的耶誕節活動形式才是最佳的模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建 議最好還是回到信仰裡頭,藉由重新思考「耶誕節的意義」來找出答案。

  就我所知,耶誕節是為了紀念或慶祝耶穌的誕生,但是這個紀念與慶祝並不像 一般人過生日一樣,只是為了慶祝而慶祝、為快樂而快樂,因為耶穌的誕生日有更 重要的意義,就是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人間,與人類一同生活,體驗作為一個人的甘 苦,最後甚至犧牲自己換做贖罪祭,讓信祂的人可以獲得今生的平安和永遠的生命 。作為一個基督徒,能夠將基督的精神活出來,讓世人更認識耶穌,相信應該是紀 念或慶祝耶誕節很重要的一個核心精神。

  當然,我們都是人不是神,無法以自身做贖罪祭,但是盡力讓非基督徒認識上 帝卻是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在許多次的文章中我也提到過,要讓一個非基督徒認識 上帝,很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體驗到上帝的同在。這當中,很重要的就是基督徒必 須將聖經中所教導的精神與道理,內化成自己的認知與行動,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福音的傳遞是透過與人互動的過程中,讓身旁的人從我們互動中認識信仰,從他 自身生命更新中體驗上帝,因此,我主張在生活中活出信仰。

  提到這,或許應該要進一步問:聖經中教導信徒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呢? 相信大家不會反對以「愛人如己」的第一條戒命當作答案。那麼,信徒該以怎樣的 原則作為傳遞福音的基本精神呢?

  從前一段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道成肉身」是最佳的典範。從這兩 個基本源則出發,回過頭檢視台灣基督教會傳統的兩種耶誕節模式,信徒們便應該 思考:在耶誕節的晚上信徒們歡歡喜喜地在教會裡高唱哈利路亞,會後即便有幾個 小時的詩歌福音佈道,但是過了耶誕節後,卻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於關懷他人, 這樣的信仰生活上帝是否喜悅?聖經已經明白告訴我們,缺乏對弱者的愛與關懷, 再好的現祭與讚美祂都不喜歡。那麼耶誕節慶典到底該以何種方式來表達呢?

  我心目中耶誕節所應該傳遞的佳音,應該是「道成肉身」的福音。

  在這樣的基本信仰精神和福音傳遞原則上,我認為耶誕節活動應該只是教會傳 遞福音的一個開端,或者說是教會向社區民眾宣告,願意與他們同在的一個宣示過 程。正如耶穌誕生也意味著拯救的來臨、祂願意在一生中與人類共同生活一般,真 正的福音工作應該是落實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我建議耶誕節可以以感恩禮拜的方式,讓信徒重新回到聖經,去思考耶 誕節的意義為何。至於報佳音的部分,教會和信徒可以在自己的社區,或選定一個 社會弱勢群體,在報佳音的過程中,除了告訴他們「耶穌愛你」外,也讓他們知道 ,這份愛不是只有今天,只要有需要,他們隨時可以到教會來領取。

  教會要能夠傳遞這種生活化的福音,基本上信徒必須要與社區居民和弱勢群體 建立長久的關係。教會必須要走近社區居民和弱勢者的生活中,傾聽他們的聲音, 看看他們的需要何在?教會中被上帝賦予各類恩賜的基督徒必須願意走出教會,將 上帝的恩賜與他們分享。

  例如,社區中中低收入戶的學生有課業輔導的需要,教會中的大專生或教師是 否願意固定幫他們做課業輔導?如果獨居老人有醫療或心理方面的需要,教會中的 醫師、心理輔導或社工專才是否願意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去關心他們?這些教會可提 供的資源都可以整理成福音單張,在耶誕節晚上,隨著報佳音隊伍的歌聲散發出去 。這份佳音除了歌聲外,也讓社區居民或弱勢群體體會到,基督徒願意長時間地與 他們共同成長,願意在生活中與關懷他們,而不僅是耶誕節出來作秀而已。

  此時,基督信仰便是在基督徒和社區居民的生命中實踐出來,因為基督徒的愛 ,非基督徒以認識上帝,因為基督徒長時間的關懷、陪伴、禱告,非基督徒得以經 驗上帝,簡言之,信仰必須在社會中落實,不是傳講。

  當然,教會要能夠傳遞這種生命化、本土化的福音,必須要審慎思考教會信仰 生活模式,並形成配套的教會生活模式。否則,相信沒有信徒敢向社區居民開出這 樣的支票。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社會關懷」式的福音模式僅是所有福音工作中 的一種?但是,就我對信仰的瞭解,信仰如果不能落實在人們的生活中,愛如果不 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體會,這樣的信仰將被窄化,教會也和一般民間社團沒有 兩樣。 (本文作者為台灣師大社會教育所博士班研究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基督徒)


神的公義 關於佛誕日之我見
回首頁 前期文章索引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