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暴发户式的自由——从华府看台湾的性教育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台湾很多事情深受美国影响。这也难以避免,人家大,人家强嘛。可是如果拾人牙慧,画虎不成,甚至重蹈覆辙,恐怕不只贻笑大方,连祸国殃民都有可能。

在文化上,电子媒体上播出的「西洋热门音乐」,几乎全都是美国热门歌曲。在体育上,早年拿下的「世界少棒(青少棒、青棒)大赛冠军」,多半只是美国(及海外美军子弟)自己的队伍。在教育上,赴「海外」留学,其实多半只是赴美国。在政治上,把中华民国宪法修成近似总统制,却完全没有建立起美国的制衡制度(例如总统的人事权受制于参议院,连任命一位司长都不能自主),更没有考虑到一个最根本的现实——台湾既多且大的国营事业,给了总统极大的空间,这是美国没有的。

有些人透过电影、网路、小说认识美国,以为美国如何如何,殊不知,那往往不能代表美国。因为戏剧与现实经常是两码子事,戏剧要有冲突,要有特殊之处、否则难有市场;现实却可能是粗茶淡饭,平静无波。

李奥纳多主演的「铁达尼号」已是影史上的第四部「铁达尼号」。近百年来,卖座一部比一部鼎盛,灾难现场一次比一次写实,可是绝大部分观众不致因此就不敢搭船。同理,经常看好莱坞的警匪枪战片,也不必因此就不敢住在纽约、洛杉矶。

然而无形的影响难以否认,尤其是编剧、导演的功力如果够深厚,可以把通奸描绘成凄美的爱情,例如「麦迪逊之桥」。

同性恋问题也是如此。而且在美国媒体推波助澜下,更容易误导。关键之一是:美国媒体多是自由派,处理同性恋问题时十分宽容。而且有时是选择性的报导、评析,不能呈现全貌。

例证之一,在媒体大篇幅报导下,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已经有五个州准许同性结婚。然而,阅听人忽略了另一项事实,就是几年来,美国很多地方陆续以公民投票等方式,在州宪中确立「婚姻必须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之原则。这样的州多达二十九个,远远超出准许同性结婚的州。而且准许同性婚姻的州,除了一个,其他全部集中在东北的新英格兰区,从来就是自由派的大本营;而立(修)宪反对同性婚姻的则遍布各地(按,其他十余州系由法律禁止同性结婚,未达州宪层次);这样的发展,很少见诸媒体。

例证之二,2009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爱滋病预防研讨会,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的专家蓝斯基(Amy Lansky)提出了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男性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MSM)导致的爱滋病案例,比非MSM的高了五十倍。这个数字印证了保守派人士经常说的「同性恋是爱滋病的极高危险群」,可是大多数美国媒体对这个研究结果视而不见。1

例证之三,就在本文成稿之际,自由派的《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十一月二十一的周日言论版首页,以极醒目的方式(例如配了几位高级将领的巨幅照片)刊登一篇文章,全力主张废除美军对同性恋「不问,不说」政策2

但是否也应该刊登一篇文章主张维持现状呢?答案是没有。

今天在美国有主张同性恋的自由,却没有反对同性恋的自由。去年「美国小姐」竞赛,代表加州的普瑞珍(Carrie Prejean)极被看好。可是在决选中,一位裁判把她打了零分,结果她屈居亚军。这位裁判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培瑞兹.希尔顿,在现场问答时,他问及同性婚姻,普瑞珍回答说,「我认为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对象是件好事,但在我们国家和我的家,我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男一女的结合」。

希尔顿不但把普瑞珍打了零分,事后还说,如果普瑞珍登上后座,「我会当场发飙,冲上舞台扯下她的后冠」。试问,如果一位候选人支持同性婚姻,反对同性婚姻的裁判敢不敢给她打零分?在美国当前的氛围下,答案是「绝对不敢」,因为那是歧视同性恋者,「政治不正确」。

普瑞珍事后说,对她而言,重要的不是「政治正确」,而是「圣经正确」。这句话铿锵有力,可惜尽管美国人的先祖很多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而来到新大陆,但是基督教信仰在美国日趋世俗化,圣经中有关爱情、婚姻的严格教训,很多人早已是听者藐藐了。

在台湾,「同志」一词被同性恋者盗用。同样的,「gay」一词,意思是无忧无虑、快乐、光明,在英语世界至少用了四百年,可是近几年,硬是被同性恋者剽窃。

同性恋的高明之处,这仅是其一。在同性恋者的奔走下,今天支持同性恋彷佛就是公义、平等、宽容、多元、爱,不支持同性恋就是反动、落伍。尤其厉害的,反对「同性恋行为」被抹黑为反对「同性恋者」,变成了压迫人权,罪无可逭。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任何一个正派的宗教、社会、谘商机构,对「人」的尊重、关怀、体谅、包容,绝不应因为种族、性别、性取向而有所区别,更不可轻视、歧视、敌视。所不认同的是「行为」而非「人」,就好像关怀受刑人却不能认同受刑人的犯行。

支持同性恋的文章铺天盖地,其实反对的文章也很多,只是如前所述,反对的观点不易登上主流媒体的版面。就像刚结束的美国期中选举,民主党大败,各媒体纷纷说是欧巴马的经济作为令选民失望,所以选票流向共和党云云。其实民调显示,这次投票,选民自认是保守派的,比2006年、2008年(都是民主党获胜)都高,很多选民是对欧巴马的自由派色彩投了反对票。可是大多数媒体绝口不提这一点。 这些反对同性恋的文章,很多都有可观之处,例如有的一针见血地说,单看人的形状就知道为什么是一男一女,而不是男男或女女,否则就像两个都是螺丝帽,或是两个都是螺丝钉。有的说,就算不相信圣经所说的「上帝造男造女」,只要看看人类生孩子,不是男,就是女,就知道世间当然是男人加女人。

在瑞士,由医学、精神医学、法律、社会学、神学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研究团体早已获致结论:同性恋不是天生固有的,不是由于基因造成的;其成因有若干,例如最初尝试性时,可能是与同性;例如在牢房里;例如第一次的性经验是被年龄较长的同性恋者引诱而发生。

在这些网站上,很多同性恋者的遭遇令人十分同情,例如在底特律,有位女子离婚后,被同是离了婚的邻妇引诱而开始发展同性恋情;在其他地方,有个十三岁的少男自幼没有得到父爱,因为渴爱父爱,不幸被一位同性恋老手所惑;有位女性,十岁时父母离异,她与母亲同住,从母亲那儿得到的印象是: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而且只想从女性这儿得到性,因此她对男性没有好感,结果被一位比她大二十一岁的女性所诱。

也有的故事让人不忍卒睹,例如有位男性长得不怎么样,各项体能又常常垫底,班上每次输了球就认定责任在他。他在学校里处处受人欺凌,在家里又没有适当宣泄管道,不知不觉对体魄强健的男同学由羡慕而生爱意。他知道这样不对,可是一步步陷入深渊,难以自拔,内心极苦。

还好,经由协助,也是经由自觉,前述很多人都脱离了苦海。底特律的那个案例在持续了六个月后即告脱离,是很幸运的。可是最后那位,直到成年,娶妻生子后,仍受桎梏,极受煎熬,所幸最终挣脱苦毒,并且写下自己的经历,不但让可能误入歧途者引以为戒,也让为人父母、师长、同学者有所警戒。

有人担心美国的同性恋议题将成燎原之势,但也有人认为有一定限度。就好像美国社会一直有很多人重视婚前守贞,美国政府也把婚前守贞视为施政方针,共和党的布希总统如此,传出丑闻的柯林顿也是如此,国会里更是跨党派的通过决议案,建议各级学校推动婚前守贞。

性教育课程是否应包含同性恋?大有争议。原因之一:传统的性教育(一男一女)怎么教,一直都有争议3,何况新潮。之二,对同性恋的看法,各方出入极大,很多家长主张留给家长与孩子讨论,课堂请免。之三,对性别的认识,除了男性、女性之外,还有不男不女、又男又女、(性成分)男多女少、女多男少?性行为除了一男一女外,还有二男?二女?还有没有其他?对学生而言,这也太沉重了,还是单纯些吧。

民国七十三年,立法院审议通过《优生保健法》,许可堕胎的条件有六项,最后一项是「因怀孕或生产,将影响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其实有了这最后一项,前面五项(例如有遗传性疾病等)都不必了。把台湾的堕胎从「全面禁止」一下子变成了「全面开放」,「进步」幅度委实惊人。

只是如今美国又开始重视生命,堕胎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夸夸其谈。台湾看在眼里,不知作何感想。

附注:

1. 美国最重要的爱滋病研究中心「洛杉矶男同性恋暨女同性恋中心」在2006年曾推出广告,促请大家防范爱滋,当时就把爱滋病称为「gay disease(男同性恋疾病)」。

2. 美军现行规定,有关同性恋一事――Don't ask, don't tell――别人不问,当事人不说;如果说了,就必须退役。这个规定在柯林顿总统任内颁订,现在欧巴马总统要废除。美国海军陆战队期期以为不可,理由是「士气」与「管理」。

3. 美国政府曾拨款美金十亿元,补助各级学校「性教育课程只教授婚前守贞,不及其他」。目前有34%的学校采行此一作法。

※校园杂志2011年1/2月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抢救边缘孩子/砸钱说教 不如用爱关怀
赢在起跑点,却输在终点?
性交易除罪化能让女人自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