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外扬

 

纪元的基准

  综观古今中外,人们使用过各式各样的纪元方式,如皇帝纪元、孔子纪元、 佛教纪元、回教纪元等等,但目前全世界唯一「放诸四海而皆准」、最通行无阻 的,仍是以耶稣降生视为基准的「公元制」,即以B.C.代表耶稣降世前的年份 ,意为「在基督(耶稣)之前」(Before Christ);以A.D.代表耶稣降世后 的 年份,意为「在我们主(耶稣)的年代」(拉丁文Anno Domini,即英文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这种以耶稣降世为基准的纪元方式,起源于第六世纪。约在公元五二五年, 塞西亚(Scythian)地方的一位教士艾克西古斯(Dionysius Exiguus),应教 宗 的邀请,编写一套有关复活节的故事。 他拒绝采用当时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 (Diocletian )统治期为始的纪元方式,而改以耶稣降世为基准的新方法。美中 不 足的是,这位绰号「小丹尼斯」(Dennis the Small) 的教士,将耶稣降世的 年代 晚定了四到七年,留给后世学者一个考据与争议的课题。

  试问这个形成于六世纪的耶稣纪元法,到了近代转变成世界公认的公元制, 是出于一个暂时的、偶然的、习惯的际遇,还是出于一个永久的、必然的、合理 的结果?换言之,耶稣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否真的超越所有古圣先贤,可以毫 无惭愧地站在人类历史的关键地位上呢?

  答案是肯定的。以下试就人类文明发展的几个方面,举例来看耶稣的影响力 ,是如何浩大与深远。

福音的影响

  在文学与艺术方面,许多伟大的作品,或出于基督徒之手,或以圣经故事为 题材,皆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丰富的宝藏。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开心灵 自 传的先声,证明耶稣圣爱能拔灵魂出卑污而臻崇洁。但丁的《神曲》、弥尔顿 的《失 乐园》,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里程碑。英王詹姆士颁布的钦定本英文圣经 ,在英语 辞汇与思想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音乐之父」巴哈相信,音乐唯一的使 命就是荣 耀上帝,他总会在乐谱的结尾处写下S.G.D.三字(Soli Gloria Deo) ,意为 「荣耀只归于上帝」。韩德尔的《弥赛亚》,完全以圣经经文为歌词,传 唱至今, 历久不衰。

  在家庭与社会方面,耶稣对于儿童、妇女、穷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尊重与 关怀,启发了历史上无数的改革运动,使社会更为平等与和谐。许多社会中流行 多时的恶劣风俗,也在来自耶稣的改革动力下而消逝。古代罗马人喜爱残酷的竞 技,结果由于基督徒挺身抗议,这类违背人道的竞技才告停止。在中国近代史上 ,基督教与缠足、鸦片两大毒害所进行的长期抗战,更写下社会改革史上极为壮 观的一页。宣教士所到之处,设立医院、学校、救济灾民、照顾弱势、导正偏差 、引进科技、破除迷信,不但扮演社会福利先锋的角色,更成为全球现代化运动 中,一股最全面而正面的力量。

耶稣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在学术与教育方面,耶稣感动了无 数最敏锐的心灵,来追随这位宣称是「道 路、真理、生命」的救主。在中世纪, 神学居于「百科之后」的地位,对人文思 想领域有兴趣的读者,想必早已察觉: 欧洲最富创造性的思想家皆为基督徒。甚 至在宗教式微的启蒙时代,仍有许多杰 出的学者承认他们对耶稣的信仰。天文学 家克卜勒倾听天上的音乐,称颂上帝的 荣耀。牛顿在神学上所下的功夫决不亚于 科学,称自己在科学上的发现,正可以 与神学的研究相辅相成。欧洲的大学,最 初大半皆由教会设立。近代西方的著名 高等学府,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 学,在创立之初都申明矢志为基督信仰 作见证。在中国近代史上,教会大学的贡 献与影响也非常深远,在女子教育、校 园文化、专业训练、服务社会、见证信仰 及其他许多方面,都树立了美好的典范。

  在政治与经济方面,耶稣的影响力带来更多的公义、公平、自由与尊严。英 国国会在威伯福斯等基督徒议员长期不懈地奋斗下,终于通过了禁止贩卖黑奴的 法案。美国的立国精神就是信从圣经,直到今日仍有手按圣经宣誓仪式。「世人 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 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六章8节)不只一位美国总统,在他们的 就职演说中,引述这段经文,奉为施政的圭臬。至于其他重要的信念,如肯定人 性中的幽暗意识,预防权力集中所造成的腐化,重视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所具有 的价值与尊严等等,都已落实在制度上,奠定民主政治的坚固基础。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所举例子,较偏重于西方,其实随著耶稣福音的传布, 耶稣的影响力也遍及全球。亲爱的读者,愿您在这个圣诞节,与耶稣这位生命的主相遇,让他的爱与能力进入您的生命中,让基督展开属于您人生新的开始。

(本文作者为中原大学人文社会教育中心讲师)

  本文原刊载于中信月刊454期,经原作者与中国信徒布道会中信月刊社授权本 中心使用转载,若您欲使用本文,请您与中国信徒布道会中信月刊社联络。


回信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