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回归生命经验的自主学习才是真的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那天上课,我跟学生谈到「何谓启蒙」?天啊!!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在讲这个八股的话题,赶快进古董店或博物馆吧!好吧!

换个角度说,我今天谈的是「被讨厌的勇气」。哇!老师,你好跟得上时代喔!这是当下最火红的书ㄟ!

其实对我来说,寻觅「被讨厌的勇气」就是「启蒙」!

「赞赏」大家都喜欢,没人喜欢「被讨厌」;但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别人赞赏,不去采取行动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被讨厌」,就很难自主地发现「行动本身的价值」。因为,没有人「赞赏」或「讨厌」,我就不知道要做什么,或没有动机去生活!

这,就是被大家放入古董店的康德所倡议的「启蒙」:有能力从自我招致的未成熟状态中解放出来。也因为这样,我一直提醒自己,尽可能不要用惩罚或考试等强迫性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启蒙不单只有思想上的,而是得回归自己的生命经验去实践出来,这样的知识与能力才是真实的。

所以,有个优秀的研究生来参加我的团体督导,他说:「来参加这个聚会,让我觉得自己的困难有被讨论到,颇有帮助」。我问:「那你们课堂上不讨论这些吗?」他说:「我们课堂上老师和同学都比较常谈学术,比较少聊到自己的感受或困扰」。我:「所以我们是『不学无术』??…哈哈」。

我想,课堂上无论是阅读、讨论或批判经典,都是很棒的学习,但下一步呢?大学生可能会想要「赶快背起来,考试把它写出来」!研究生心里可能惦着:「怎样把它写到我的论文里,才不会白念!」大家都好认真,希望得到最大的学习效益。

但问题是,学生们有没有能力进一步思考这些知识技能形成的脉络是什么?与学生自己的关系是什么?又该如何实际操作它们才能帮助自己真正地解决生活难题?课堂上,很少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探索自己人生的困扰,再用课堂所学去分析成因、拟定行动计画、反思检讨成果;连带地,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来说,不过就是个「获取高分」的工具罢了!甚至,我也怀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自己真的能「善用 」所学?

也因为这样,大学部的课程我才会选择用「案例教学」和「体验学习」等等方法,希望让同学从「真实的案例」或「自己的生活观察与困扰」出发,试着去「提问」、「实作」和「反思」。虽然这种教与学方法也有缺点,它们较缺乏系统性、速度较慢,但却是能扎实地让同学的学习「回归真实生活经验」。

当然,我一直认为重要的经典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有限人生经验,打开我们的视野。所以,如果能透过「阅读经典、讨论经典与个人经验、分析问题、拟定方案、采取行动、反覆检讨修正」的方式学习,我真的相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定都会更贴近真实人生!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一位乡下的国小老师
用话语塑造孩子
成功儿童主日学的整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