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案頭》

| |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族群」專輯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學時代之前的我,家裡沒閒錢、也沒時間看電影。上了大學,兼了家教,口袋有些小錢,崇尚品味、附庸風雅,喜歡跟著幾個社團學長去看外國影片或藝術電影。學長們似乎都看得懂那些影片在演什麼,我則是多半看不懂,但也要裝得很欣賞這些電影,以免被低視。

其中有部電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鬥魚 Rumble Fish》。故事大概是在講幾個厭惡社會、學校教條管束的年輕人。痛恨城市的桎梏,以為橋的另一邊就是天堂;於是他們成群結黨,以破壞為樂。終究他們一如從摔破的魚缸跳出來的金魚,在乾河的水泥地上掙扎……。但是那不是我的青春寫照,我無法認同、更無法理解。這部片子當然我還是不懂好看在哪裡。

但是整部影片很神奇,印象中裡頭的人事物全部都是黑白的,只有那鮮豔的鬥魚是紅色的。而且我從來不知道有鬥魚這種生物,很好奇鬥魚為何不能放在一起,為何他們擺在同一個水族箱,就會鬥個你死我活。我納悶,這樣鬥魚不是很孤獨嗎?公鬥魚、母鬥魚他們怎樣談戀愛、生寶寶呢?電影的最後,主角把鬥魚放到大湖(還是河川裡?)中,鬥魚就不鬥了。這結局也令我有些狐疑,想說等有空要找個生物系的朋友問問電影演真的還是假的?

隨著年紀漸長,這部電影卻在我心中,越發深刻、揮之不去。因為我發現人人都像鬥魚,背負著鬥魚的宿命。在家庭、在班上、在辦公室裡、在社區、在都市、在國家、在地球,我們彼此見容不下對方、相互排斥。有些排斥衝突還頗有道理可言,有些則是一點道理也沒,好比「因為你的長相我不喜歡,就排斥你!」這類。

其中我以為最怪的就是遇上選舉期間,省籍族群問題,所爆發的排斥,實在是最無釐頭。一些被「族群意識轄制」的本省人就死忠泛綠,被「族群意識轄制」外省人就會死忠泛藍,然而選舉怎麼會是照省籍族群來選?不是應該選賢與能麼?!就沒看過科學園區哪家電腦科技公司,招考新進人員看你是哪一種省籍族群。要與世界競爭,就是端看你有沒有才幹與能力,哪一國的人都可以用,更別談這麼小的省籍族群。男人女人談戀愛,更是愛上了,後來才會知道對方原來是哪一個省籍族群,但在愛情裡,這些都不是問題。

趕在選舉之前,製作本專輯《族群》,裡頭的作者政治立場殊異,藍、綠都有,省籍亦不同。裡面沒有明示、暗示投票風向,這也不是我們的本事。只不過是希望透過這個專輯,盼走出省籍族群互鬥的鬥魚宿命,還自己一個自由的心思意念,照著本我的感動與判斷,爽快地投下各自神聖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