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守護者》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孩子談戀愛,爸媽是敵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青春期子女的情感、性別與性教育過程中,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的家長,往往因為相關知能不足,而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子女。勵馨基金會為此特別針對家長的需要,量身打造青少年性別教育夏季班,讓家長在面臨青春期子女的相關教育需求時,能有效地回應。

  夏季班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戀愛,賴友梅老師一開始便以自己在幼稚園時因為喜歡上同學、而不斷將點心送給對方吃的經驗,拋出今日重點:對方是喜歡你,還是喜歡你能提供的東西(點心)?這段關係是有來有往地交流嗎?還是只有單方面的付出、單方面的接受?

  其指出,親密關係中最困難的不是開始或結束,而是「如何經營」;「性別規範」因為影響了人們對身體、心智、性、親密關係的看法,甚至定型了人們的自我認同方式,連帶也會影響到人我關係與親密關係的經營。例如,藉由廣告、電視、電影不斷重複呈現特定的身體外貌或行為模式,媒體形塑了人們對於何謂好看、誰該主動、誰該被動的想法。毫不意外地,女人通常被呈現成被動、接受、自我價值在於身體外貌,男人則是主動、給予、自我價值在於財富權力。

這種「什麼性別就該有什麼樣子」的規範,不只影響個人的自我認同,也影響集體的互動方式和人我關係。因此,當伴侶彼此摩擦、關係出現齟齬時,男人更傾向憤怒(因為社會要求男人除了憤怒之外,不可以有沮喪、害怕等負面情緒),女人則更傾向悲傷或自卑(因為社會要求女人必須被動、順從、依賴)。然而,這種性別規範是可以打破的:男人當然可以溫柔脆弱,女人當然可以積極自信。

  最後,賴老師提醒我們注意「同理心」和「同情心」的不同:前者是一種感性支持,後者則是理性分析。當人們吐苦水時,常常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另外,在溝通時不斷使用「你、你、你」往往會帶來指責感,使對方興起防衛心,導致對話失敗;使用「我們」則因為能讓對方感受到彼此的連結,進而帶來溝通感,促進對話成功。

「在世界的身體之中:與子女談身體」活動預告

  愛馨學園2014性別知能培訓營「在世界的身體之中:與子女談身體」,將邀請勵馨基金會特約講師郭雅真,與家長分享該如何協助子女理解身體的界限,以及面對青春期時急遽的身心變化。以下是演講資訊:

日期:2014年7月15日(二)
時間:19:30 ~ 21:00;19:00開放入場
講者:郭雅真(勵馨基金會特約講師)
主題:在世界的身體之中:與子女談身體
報名網址:http://0rz.tw/2Fz0d
活動官網:http://www.goh.org.tw/edm/Gakuen/

本專欄與勵馨基金會 合作。

【延伸閱讀】:
何不考慮領養孩子?
與孩童過招數回合
不要錯待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