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教授》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成功的定義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有次,我受邀前往一個富有從業人員所組成的團體去演講。
回家後,我對妻子嘆道:
「唉,我過去是不是太喜歡讀書,以致漏掉許多賺錢的機會?」
妻子看著我,回應道:
「不!幸好你過去是太喜歡讀書,以致減少許多賠錢的機會。」

有一天,我一進教室,準備與學生分享我帶來的內容。有個同學舉手,急促地問道:「老師,什麼是成功呢?」「嗯,你聲音可以大一點,再問一次嗎?」我微笑道,用反問來爭取思考的時間。那同學又大聲問一次。

「噢,你在問什麼是成功?這是個好問題。成功是環境在改變時,人不改變。會改變的,就不是成功。」


「這是什麼意思?」學生不解道。「我在學生時代,與當教授時的收入差很多,但是我現在的生活水準,與學生時代幾乎一樣。一個人的生活水準,不因收入的增加而改變,就是成功。例如我現在上課時所穿的襯衫,是三件1,000元的貨色,夜市場的路邊攤貨。我用的領帶,是在三條100元折價時買來的。」我宣布道。

「在哪裡可以買到3條100元的領帶呢?」有個學生突然打岔。「本課不做置入性行銷,不能告訴你店名。不過,你若到校園旁的汀州路,東南亞戲院對面的那一家百貨店,你就可以看到。」我說道。

「老師穿那麼便宜的襯衫與領帶,看起來還是帥,彷如玉樹臨風。」有個女同學打趣道,引來全班的笑聲。「這是無庸置疑的,老師的帥,幾乎可在帥字的後頭,加est,前面再加個定冠詞the,這是師母說的。她常對我說,『一個男人的帥,在他的談吐,不在服飾。』」我說道。

「將這種生活水準當成享受?老師是個守財奴嗎?」有個同學問道。

「不!在我們家,我執行花小錢,師母執行花大錢。長期以來,各有分工,相安無事。」我說明道。

「所以老師存很多錢,每天還戴著39元的領帶,在校園裡逛來逛去,這叫成功?」同學依然不解地問道。

「是的,我當學生時,就是這樣子。例如今年有人請我去演講,我講了幾次,沒拿演講費,因為我的生活已經夠用。後來他們大概覺得過意不去,就送給我一條巴黎製的領帶與領帶夾。我一看這東西來自遠東百貨的專賣店,要價6,200元,一時喘不過氣,臨風的玉樹差點倒下來。後來,我趕快將這條領帶,放到領帶堆裡,與其他的領帶一視同仁,繼續保持簡樸生活。」我說道。

「老師,怎麼會以這種簡樸為甜蜜呢?為何不在乎,師母將大錢花到哪裡去?」有個女同學追問道。「簡樸不是吝嗇。簡樸是以已有的為滿足,沒有的也不用與別人比較。吝嗇是以己有的為不滿足,總想與別人比較。親愛的同學,愛是『凡事相信』(always trusts),愛裡不用與別人比較,在比較之下永遠沒有真正的幸福。我相信我的工作與薪水是上帝給的,我享受上帝所給的每一塊錢,與所帶來的東西,包括39元的領帶與6,200元的領帶。至於師母所花的,她會事先徵詢我的意見,並得到我的認可。我花大錢的時候,手會抖,她比我堅強,她的手不易抖,所以手會抖的事由她執行,我祇負責買豆漿與報紙。」

有同學繼續問:「大錢與小錢是怎麼區分的?」,「花錢的數目,若讓我的心會痛,就叫大錢。心不痛,就叫小錢。」我用手按著心說道。「老師祇花小錢,從來不花大錢嗎?」學生愈問愈仔細。

「我大筆的支出,大都是用在書籍相關的費用。例如在寫『法拉第的故事』時,為了找第一手的資料,在倫敦住了幾天。每天的旅舍費約10,000元,那還祇是間二星級的旅舍,連廁所都要與人共用。我在寫『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時,有一次就買了幾萬元的書。當時,我有一點遲疑,師母問我:『真的需要這些書嗎?』我不好意思的點點頭,她立刻拿出信用卡,爽快地說:『刷!』,『但是,我們的皮箱不夠裝,如何將這麼多書帶回台灣?』我問道。她卻肯定地說:『很簡單,再買一個皮箱。』當年,她祇要像我那麼遲疑,現今的書店就不會有『法拉第的故事』、『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這兩本書了。」

「師母怎麼會對你這麼大方呢?」同學繼續問道。「她知道我的一生不賭、不偷、也不搶。我每賭必輸,沒有賭贏的恩賜;想偷也偷不到,連自己的襪子也常找不著;心腸太軟,搶也搶不過人家。讀書是我對人生意義探討的一個方式,所以是我的愛好,她在我最在乎的項目,大力的支持。我每次出國旅行,帶回來的書幾乎佔行李的一半。我也常上網訂購一些古珍本,價格更貴。有時向歐洲的圖書館,借閱百年前的舊書,也要花上兩、三千台幣。花錢會痛,但讀書的喜悅,很快取代痛。我常想,將來的天國,可能會有一間書永遠看不完的圖書館。

「老師在什麼時候,開始愛上讀書?」有個同學終於問到關鍵處。「大學一年級。親愛的同學,我不知道你們帶著什麼樣的心,來念大學?我知道,我是帶著一顆深深飢渴的心,進大學之門。念大學時,所帶的容器愈大,有一天,帶走的就愈多;帶的容器若小,畢業時,帶走的就少。一顆飢渴想學習的心,是大學無法給學生的,學生必須自己攜帶前來。當你有這樣的心,會發現心在哪裡,財寶就會跟到。而非財寶在哪,你的心才趕著過去。」我仔細說明道。

學生沒有再往下問,我也喜歡上課時有片時安靜,讓學生思考,消化討論的內容。末了,我再說道: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的時間可以賺錢?
還有多少的力量可以搬大量的書?
但是,我知道,當沒有薪水的時候,
在魚的嘴巴裡,可以找到,
在鳥的翅膀下,可以拿到,
在花朵的蕊中,總在那裡,
在石頭的縫裡,藏了不少,
在雲彩之上,也有很多,
在陽光之下,還可以照出更多。
我怎麼會有如此的看見?
因為,好的書本告訴我,
找到真理的途徑。」

〈課後點滴〉

「大學時代渴慕學習的心是怎麼來的?」學生問道。

「來自個人的尊貴感。我知道生命存在是獨特、尊貴、不可能再重複的。在高中時代,社會賦予學生的尊貴感是考上前段的學校、熱門的科系。我認為這種外界賦予的尊貴感,是紙糊的,如同未泡熟的水泥所塗的牆,水一沖,就沖掉了。我羨慕的尊貴,是我當時說不太上來,一種水沖不掉,時代、社會都改變不了的。」我說道。

「尋找尊貴感,使老師在學生時代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嗎?」學生問到我上星期的上課內容。

「是的,作弊與抄襲是羞辱自己的名,不公平地對待同學,有損老師對我的信任。」我說道。

「不蹺課也與此有關嗎?」學生再追問道。

「我對所修的課,有責任去完成。何況我上課愈認真聽,課後我就有愈多的時間與寬鬆的心情做自己的事。」我肯定地說道。

「唉,很多同學不這麼想。」學生嘆氣道。

「很多人考進前段的大學,就以為自己成功了,進大學就是玩樂與享受。他們大學考試的成功,反而導致大學求學的失敗。反之,有人不管成功與否,單單定睛於永恆,甘心做個大學遊樂活動圈的異鄉人,也有別於不斷追求好成績,人生處處不服輸的同學。他紮根於不改變的根基。真正的成功,是那不改變的。」我說明道。


圖片提供/123RF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延伸閱讀】:
成功與成了,你選那一項?
結果子的人生
要忠心,不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