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之後必有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保羅在擔憂甚麼?

【作者:Henry Ho夏達華研道中心 2020.01.12




標題來自使徒行傳20:29中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所說的一番話,原句是:

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使徒行傳 20:29)

當中反映保羅擔心當他離開以弗所這個群體後會有不愛惜羊群、甚至說悖謬話的人引誘他們背道,保羅說這些人是豺狼(λύκοι,眾數)。然而在動物界中有不少動物都是捕獵者,例如獅子、熊、豹和獾等,為何保羅當時偏偏以豺狼去形容他們?

狼的捕獵習慣

我們可以先從聖經與猶太文獻認識有關狼的三方面的捕獵特性。

首先,狼有別於獅子,獅子的攻擊力令牠可以有獨立能力去捕殺與自己身型相若甚至較龐大的獵物,而狼雖然同樣具備攻擊力,也是犬科中體型較大的種類,但始終不及獅子,因此牠們通常採用群體捕獵的方式,看準機會去捕殺體型較細小、受傷、老弱或年幼的獵物,而較少向強壯的攻擊,羊便是很好的選擇。所以可形容狼是動物界中的機會主義者。豺狼在聖經中首次出現是在創世記49:27中有關雅各臨終前對其子便雅憫的祝福:

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喫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創世記 49:27)

這節經文形容狼(זְאֵ֣ב)是掠奪者,但當中的「早晨」和「晚上」與牠們的捕獵習慣有何關係?狼實際上是晚間比早上更為活躍,但在雅各對便雅憫的祝福也是一種寓意的表達。中世紀著名猶太拉比Rashi認為「早晨」是指以色列興盛的時期,便雅憫支派的掃羅便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晚上」卻是國家黑暗的時期,那時便雅憫人末底改因不肯向阿哈隨魯王的臣宰哈曼跪拜,令哈曼大怒而計劃滅絕猶太人,最終因末底改所撫養成為皇后的以斯帖願意挺身以自己的權力去保護猶太人,向王帝指出哈曼的陰謀,最終令哈曼被處死,也清除恨惡猶太人的人。(註1)同是便雅憫人的以斯帖便好像狼一樣把握時機將逼害同胞的敵人殲滅。

第二,狼除了看準時機發出攻擊之外,牠們的攻擊也是有策略的。牠們會用前後夾擊去針對獵物,例如先在獵物的後方擾攘,令對方心理產生壓力,在分心的同時前方又有另一頭狼乘機將獵物捕獲,而倒過來先在前方引起獵物注意而在後方發動攻擊亦可。可見狼是有組織性去打擊對手的動物。

第三,狼發動襲擊的動機並不一定為了解決飢餓。

其中的首領彷彿豺狼抓撕掠物、殺人流血、傷害人命、要得不義之財。(以西結書 22:27)

從上述以西結書的經文為例,當中以狼去形容首領的殘暴不仁和貪財,這句的獨特之處在於如果純粹要獲得不義之財,其實不一定要透過殺人流血的,這可能反映首領本身除了想謀財之外,也愛害命,所以Meir Leibush拉比認為這節經文其實是反映狼有種嗜殺的傾向(註2)。米示拿經(Mishnah)亦例出以下動物向飼養者提出警告:

「狼、獅子、熊、花豹、獵豹與蛇,都被看為須要人作出注意的動物。」(Bava Kama 1:4)


狼在以上的六種捕獵者中排在首位,可見到在兇殘程度中牠是最高的。

保羅究竟擔心甚麼?


總括而言,保羅利用狼的把握機會、具攻擊策略以及兇殘成性的特徵去描述他去了耶路撒冷後,以弗所的信徒如何受到不愛惜羊群(信徒)的人對待。(註3)使徒行傳20:31如此說:

「 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

要一個牧者用上三年時間,晝夜流淚去勸戒一群信徒,可以想像以弗所的信徒的屬靈情況是令一個負責任的牧者憂慮的。保羅在以弗所書是如此形容那裡的信徒: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以弗所書 4:13~15)註4

從保羅的信件中見到,他雖然費了極大的心力去栽培這群信徒,期待他們在信仰和心志上長大成人,不再做小孩子,但他們的靈性仍然長不大,這是令他極為憂慮的地方。(註5)不要忘記,敵人好像狼的兇殘一樣,把握信徒的不成熟,略施小計,便能成功瓦解整個教會,因為狼的獵物很多時都是弱小和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的種類。


這裡對我們有兩個極為重要的警告:第一,不少信徒在牧者扎實的教導之下,仍然拒絕成長,只願繼續受牧養而不願為群體作出承擔,導致群體內出現青黃不接的積弱情況。另一類是信徒長期容讓靈命處於幼嫩的狀態,因為不願明白真理,以至黑白不分,長遠發展下去便很易受到世界的歪理誤導。第二,如果保羅是如此具備份量的牧者,也會面對服侍對象的不長進,更何況現今牧者如果都疏忽在真理上教導信徒的話,正如在馬太福音7:15中所記,耶穌說假先知是外表披著羊皮,但內裡卻是殘暴的狼而進到信徒當中。這些對真理不能分辨的信徒豈不是更容易受到這些敵人的乘虛而入嗎?

註:
1.根據以斯帖記3:1,哈曼的父親是亞甲人哈米大他,學者Adele Berlin指這亞甲可追溯至撒母耳記上15:8的亞瑪力王亞甲。如果在出埃及記17:16上主說要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在以斯帖記的便雅憫人便擔起這個爭戰的角色。
2.Rabbi Natan Slifkin, , The Torah Encyclopedia of the Animal Kingdom (Jerusalem: Maggid Books, 2015), P.157.
3.在創世記第49章中雅各以狼描述便雅憫支派,巧合地在腓立比書中保羅便自稱是便雅憫支派的後裔(3:5),不排除因而令保羅對狼的特性和相關傳統有更深刻的體會,只不過諷刺的地方是昔日是作為狼的便雅憫去攻擊上主的敵人,後來卻是教會成為狼(敵人)的獵物。
4.按哥林多前書3:2的描述,那處的信徒也被保羅形容為一直吃奶,靈命長不大的情況。
5.約翰福音10:12提到:「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保羅明顯是牧人而非雇工,他極憂慮自己離開後信徒的安危,他也不是因為見到有敵人而離開,反而是他為證明福音而甘願付上生命的代價,冒險前往耶路撒冷去。

本專欄與《夏達華研道中心》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