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中國福音及教會事工的再思
作者/唐崇懷
 
  近日閱讀「展望中華」九九年第五期中「大陸教會五十年專題論文」數篇後,內心深處 有許多的感恩和感想在激盪,所以提筆為文對此作些回應,希望能與教會中關切及參與中國 福音事工的同道們分享共勉。

一、坎坷的路途和歷史的包袱 ── 再思和反省(Rethinking and Reflection)


  誠如人類歷史一樣的,中國教會的歷史是用血和淚寫的。但其與其他歷史最大的不同點 乃在於教會信徒所流的血和淚雖然未必是不得已,但絕不是徒然的。其實中國信徒的經歷何 曾異於歷代教會的信徒。患難、受苦、逼迫原都是神的命定,也是必然,更是可喜愛的( 聖經帖撒羅尼迦後書 3 章 3 節;提摩太後書 3 章 12 節;彼得前書 2 章 19-20 節)。

  回想五十年來國內信徒,為福音教會事工所受的一切,說句良心話,不論家庭教會或是 三自教會,其性質和程度雖各有不同,但等到見主面時,自會明白清楚,無需比較、更無需 論斷評論。如今既然都已走了過來,誰是賣主、誰是賣友、誰是愛主、誰是為己,自有主在 (聖經羅馬書 14 章 4 節)。

  站在五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在再思和反省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悲傷,哀嘆、婉惜、悔恨 ,但最可悲的卻是不願、甚至不肯「從死人面前起來」(聖經創世記 23 章 3 節;撒母耳記 下 12 章 19-20 節),為既往的坎坷和包袱付上無謂的代價。我想我們大可不必,也不應將 中國教會五十年來的經歷喻比以利亞時期選民所面對的信仰考驗。但即使有人如此認定時, 也當記住,俄巴底亞的忠心和事奉雖未有以利亞的「知悉」但仍是神所認同的;何況,此外 ,尚有七千人是未向巴力屈膝的。這是今日任何一位有心參與中國福音的教會事工的國內及 國外信徒所當銘記和反省的事實。誠如梅曾君於「家庭教會實況」一文所述,『很多海外信 徒認為大陸教會分為三自和家庭兩大體系,彼此對立如水火之不相容,也因此導致一些海外 一片好心的信徒想從中作和睦工作的天真想法…』。

  筆者自七年前才開始參與中國事工,時日尚短,所見所聞只能說是片面且膚淺,但無可 否認的,神的作為和神國的奧秘只能意會不得任意評判。當今要務乃是一方面要為既往感恩 ,另一方面應認定神的主權和作為。我們應化干戈為玉帛,在肯定歷史的事實中否定歷史的 包袱禍患,更應以積極的心態來肯定「凡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 召的人」(聖經羅馬書 8 章 28 節)。中國教會應當步出既往的枷鎖和自我的困囿。這樣的 再思和反省才會有積極和建設性的意義。

 
二、當今的時機和整全的門訓:重整和裝備(Restructuring and Reconditioning)


  神是掌管歷史的主宰,「王的心在耶和華的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聖經 箴言 21 章 1 節)。自中國經濟的改革和開放以後隨之而來教會聚會點和信徒人數的暴增是 歷來教會歷史所未曾聽聞者。無可否認神的作為是這些神蹟奇事的基石。依逸士君於【關懷 牧養】編「面對末世」一文之報導,中國教會每天估計有二萬人歸信基督。這樣數字真是令 人難以置信,卻讓在權者驚心喪膽。但其中可憂慮的就是異端邪說亦隨之猖獗、閒雜人之困 擾、在職者之鬥毆和紛爭也是不勝枚舉(相反的對某些人而言卻是值得安慰的事)。教會雖 是熱鬧一翻,但也只是有熱無能,有動無進,一盤散沙,一群烏合之眾,事態的嚴重性不得 而知。

  國內、國外教會都會深切體會當今政治社會上的特殊情況和福音的挑戰,所以都在門徒 的培訓和工人的裝備上竭盡心力支持。據云每年國內各類同形式的教會培訓就幾近上千近萬 班次。因此下自基層初信者,上至高級神學研究院,或正規講學及非正規培訓,都是一呼百 應、一拍即合,因為只要開課就不愁無人。但在這些培訓或正規訓練中,彼此之間缺乏聯絡 ,也沒有共同策劃協商,更無系統性籌劃,殊為可惜。

  凡欲善其工者,必先利其器。我們雖有當今之急,但總不應草率組軍,更不得無的放失 ,雜亂出兵。當然介於世情時態之難,要各方共同協商籌劃而無敗露者很不可能,但若能約 略的談論培訓方針層次及內容亦未嘗不可能。依筆著淺見福音事工再也不能以打游擊戰方式 進行;得有完整計劃凡事規規矩矩,按程序而行。這樣才能避免重覆,更可避免衝突而互相 抵消。我們的事工需要要重新整頓,工人需要完善裝備,自不在話下。茲就事工的重整及工 人的裝備略述於下,以供同人參考:

 
1.事工的重整

  培訓事工誠屬教導事工,既是教導就得有先後本末和層次。福音事工雖與一般事工不同 ,在前者及後者皆非由人所能定,但在培訓及神學教育上不能不妥當安排。以前國內培訓工 作常有就地取材,亦有就才差遣之便,但無可否認這種做法會有草率無章之嫌。日後事工雖 不應以質代量,但最少亦得質量並重。培訓內容及課程應包括基礎知識、國文、地理、社會 、文化、歷史、哲理等一般人文科目不能完全輕忽。其之還應注重治學思考及研究方法,傳 播技能等科目。最後加上聖經真理教義神學宗教比較、牧會理事、教牧輔導、統籌對應等深 層學科。

  總而言之,培訓科目應按部就班,由淺而深,由博而專。應向一般的初級、高級、高等 教育、研究院系統制度看齊和學習。不然,再過十年以後,中國教會中教牧的質素再也趕不 上信徒的需求。這麼一來,將造成優秀分子走失,神的國度只能停留於鄉間僻壤,不白讓高 知識份子走向迷途,是何等的可惜。

 
2.工人的裝備

  聖職人員之裝備大約可從牧職恩賜劃分為三:即佈道、教導和治理三類。佈道者重於真 道的傳揚;教導者重於真理的識辯、延伸和應用;治理者則重於領導和教會信徒恩賜及資源 的統籌和經營管理。原則上來說,每位聖職人員都應具備這三項基本技能,但事實上,在博 覽三項技能間應專注其中一項,以免博而不專或專而不博。以二十一世紀科技之先進,神在 教會中所賦予教會之才智遠超吾人所能察悟。國人教會領袖應有先覺之明法,發理和培養這 三類工人。到了時候他們就能挺身而出,肩負重任。

 
3.靈命和品格的塑造

  有好的正規性教育和整全性的裝備並未必能保證產生神合用的工人。教會和福音事工是 一種對神的生命性事奉。專此神的揀選,人的真誠奉獻、心意的更新、察驗神的旨意,謙虛 感恩的心境侍候和甘心樂意的事奉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品德和質素。這些不是理論的事,乃是 生命和靈性的經歷和造詣,是遠超過操練摹擬的生活方式,是真道的感化和聖愛的觸摸,更 是神的對付和人的順服,是真理的體驗和恩慈的潛沒,是聖靈的充滿和基督的得著,是神的 塑造也是神的再造。

 
三、教會無量的前景:定位和定向(Repositioning and Redirection)


  一般理解,國內教會誠然有三自教會和家庭教會之分。雖然各自仍有諸多類別,但一概 而論國內教會都可以政府認可和非政府認可之分。而政府認可者則又以正式登記認可和非正 式無證登記地方默認者之分。以中國宗教及民間教會悠長歷史沿革探討而論,曾有多人著作 專題討論不再贅述。總之目前一般教會信徒都將自己定位於合法與非合法之聚會形態中(註 :本文特用非合法一詞乃以區別於不合法之定位)。

  其實教會論中以教會為屬靈有機體時,其本質與存在乃在於超越時空形態及地上政權體 制之團契。當然以其社會形態組織而論,在時空政體的範疇下,不能不以所在體制、憲法等 律定為準,社會組織登記註冊等,全在必然,但基督教倫理基礎除以理性法制律己外,乃更 以真道為準。宗教雖受制於社會政治之法規,信仰卻是自由自在,飛翔於俗情之上。凡在政 者必得勤以据法,以中正義紀國情律公民以治社會。但在法治與人治之間,因人性之敗劣, 常有法霸御於人,而法役於人之脾。這乃是常情,雖不應該,但還可以諒解。從基督教信仰 及神學觀點來說,神也為此在祂普遍恩典中,讓這些承受特別恩典的信徒能認定所信的道。 在社會中發揮和運用神所賦予教會服務人類的權能(potestas ministerium),這就是當前 國人教會當有的定位。

  所謂教會服務人類的權能與福音見證,聖徒交契與聖道執行之權能不同,服務權能之運 作乃在其定位於神普遍恩典的範疇中而視人人為神的兒女和神的創造,也在於神賜雨水給好 人也給歹人,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的本位來運作。這也就是說在這種的範疇裡,神的兒女神 的教會可以在任何體制和政體下運作。神沒有敵人,雖人可以與神為敵,但神愛世人。這樣 的定位可讓中國教會看清幾樣事。

  「我的朋友的敵人」不應是我的敵人,他只是我朋友的敵人。若我們認定可以與政府合 作,我們應接受那是我們信仰立場的領受和表現。暫且撇開這種信仰立場的基本正誤不談, 很明顯的我們的行為仍不應牽制於政府的定向。政府所定為違法者我們未必得盲目的「尾隨 定罪」。因為我們朋友的敵人雖在常態中是被認定必為我們的敵人,但在教會及信徒信仰的 自覺中這種作法是大可不必。因為我們雖可附和政府的路線,但家庭教會雖被當政者定為不 合法,三自教會仍未必需要追隨這種看法而定家庭教會之罪。

  相反的,「我們敵人的朋友」也不應是我的敵人。因為他仍可能是我的朋友。若我們為 信仰的立場認定不能接受政府宗教政策,那也大可不必就認定那些能接受政府政策者都是我 們的攻擊的對象。三自教會裡的弟兄姐妹,能在他們的信仰立場上接受神是藉著在權者管理 一切;這種與我們不同的見解應受我們的尊重。我們不應存藐視的心態來對待這些弟兄姐妹 。因為當我們這樣行時,根據聖經羅馬書十四章,己是顯明了我們的軟弱。因為「人在自己 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聖經羅馬書 14 章 22 節)。家庭教會何權之有稱 三自教會為大淫婦、為敵基督!

  總之,教會應將自己定位為神的兒女,神的使者,基督的代表(聖經哥林多後書 5 章 20 節 、加拉太書 4 章 14 節),這麼一來信徒與教會之間雖有不同的見解但仍可相安相輔,彼此 關照互相牧養;有了這樣定位,事工和事奉的定向就會簡易得多了。

  當然定向是由定位著手,定向也是定位的必然後果。中國教會日後事工的發展不應是互 相壓輒、攻擊、彼此抵銷,而是共同並肩同步,互相配搭。教會及福音事工的廣大真是不可 想像,不論以福音區域及對象而論,或以信徒及事奉項目來說,自是玫不勝舉。

  然而據報導,近五十年來所謂後宗派主義所受的肯定,竟在近五年來面臨極大挑戰和無 謂的攻擊。當海外華人或外人財力人力開始湧入中國時,人的私益性自然會在無形中冒出。 宗派主義也開始又甦醒了。難怪不少宗派都虎視眈眈的要在香港國內設立神學院和純宗派性 學府或培訓中心。最可恥的還得算國人中自悟曾受惠洋恩的奴才心態,甘心為人主稱臣奴役 ,更想從中提高自己壓輒同僚。這樣一來事工和事奉的方向也自然以崇洋慕外為骨底。那麼 五十年來中國教會所經歷的滄海桑田豈不是徒然了麼?

  教會既然定位為神的身體,當然除了基督為主以外,別無他情。不論是主政者,是在位 者,或是資助者,都不能為教會制定事工和事奉的方針。唯有神的道才是教會事工和事奉的 魂魄和嚮導,教會也應因此回歸到發揮教會權能的主要任務上,這樣事奉和事工的目的就會 自然以宣揚真道發揚真理,服務人群為重了。

結論


  本文重點總歸來說,乃盼望藉此呼籲中國福音及教會事工參與者及前輩領袖,趁著世紀 的開始,我們能開始一連串的對話,能有形無形的互換訊息,互通資料,共同享受神所交付 給我們眾人的恩。這樣我們才能再接再厲,負起福音和天國的使命,放棄既往的軟弱、偏見 和執見,一同服在神真道的權下,去做神要我們做的工,直到晨光出現的日子(聖經彼得後 書 1 章 19 節)。

本文作者為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院長
參考: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Seminary)


 
教會社會關懷事工的反省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