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回首頁回九二一地震專輯捐款帳號  

災難中基督徒在哪裡?
從學校福音工作的神學立場談起

作者:徐敏雄


  台灣經歷了百年來未曾有過的大地震,基督徒與教會在這次大地震中 又再度處令人尷尬位置。前天我和一位契友通電話,聊到想要積極參與這 次的賑災工作,但是無論在媒體上、還是到教會中詢問牧師,所得到的答 案都是「我們在為災民禱告了!」。

  後來,無論是賑災捐款,還是參與災民的社會心理重建工作,我投入 的團體都不是基督徒團體或是教會機構。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新的問 題了,每次災難過後基督教界都是一片檢討聲,但檢討後又總是不了了之 。

  關於教派的紛爭、教會信徒不團結、教會資源不足等問題,這類的討 論已經太多了。因此,我這篇文章是希望從學校福音工做的神學立場,來 檢視「基督教會不團結」的根本原因。

  就我自己的瞭解,許多台灣的第一代信徒都是在高中、大學、甚至研 究所其間,在同學或學校團契的邀約下參加了教會或團契的聚會,也就是 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福音、認識了上帝。但是,在這當中我也發現到,學 校的團契所傳遞的福音常常是「個人福音」或是「團體福音」,而非「社 會福音」(這裡所談的社會福音並非意指十九世紀繞申布士的「social gospel」),這話怎麼說呢?

  從學校團契的聚會內容來看,以非長老教會體系的團契為例,團契聚會 的內容多半是查經、禱告會、慶生會、或是有關生涯規劃、情緒管理、婚姻 家庭等專講,一年中有一次迎新、耶誕節的福音見證會。

  這些聚會內容所帶給學生的,是研讀聖經的能力、自我生活的管理、團 契成員的交誼。相對來看,對於大環境的社會關懷之教導真是少之又少。記 得曾經建議一位學校團契的輔導,在團契的聚會中排入社區服務或弱勢群體 關懷的聚會內容,輔導告訴我的是:「聖經沒有較清楚認識之前,不適合從 事社會服務工作」。這位輔導的話語實在讓我非常疑惑。

  在傳福音的時候,相信不少人喜歡使用以下的比較方式讓慕道友瞭解福 音和一般知識的不同。以孔子的論語為例,孔子曾經出現在世界上,他寫了 一本書被弟子編輯成為《論語》一書;耶穌也曾經出現在世界上,他的言行 也被門徒記錄下來,成為四福音。

  但是孔子和耶穌不同的是,孔子過世後只有《論語》一書可以為後人學 習,但是耶穌除了留下福音書之外,還從死裡復活、洗淨人類的罪、並且以 聖靈的方式時刻與我們同在。簡言之,孔子是死的,耶穌的救贖和恩典是活 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命除了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之外,還有社會 、國家、世界。我們相信,上帝無所不在、在萬事之上掌權,既然信仰又是 生命的更新、是從生命中去體驗上帝的同在、實踐上帝的愛與關懷,那麼學 校所從事的福音工作是否也該包含不同層次的生命見證與關懷呢?但是,我 所看到的學校福音工作多是集中在「個人」和「團契」層面,而沒有再向外 擴大。

  固然,學校福音工作者的事工焦點是在「學校」和「學生」身上,但是 如果在接受信仰的歷程中缺少了「社會」層面的關懷,這樣的福音並不整全 。

  另外,從台灣人民的性格來看,無論是對於陌生人的接受度、或是對關 懷的語言表達方式,台灣人民都不似西方社會那樣習慣,但是人際間的溫情 卻是可以在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的。

  換言之,以關懷互動的方式傳遞福音,會比死硬地傳講福音更被台灣民 眾接受,我在各類網路和報章媒體中持續地呼籲「以服務傳遞福音」的方式 ,也曾經和學校福音工作者傳遞我的想法,也就是讓還沒有認識上帝的人從 和基督徒接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上帝的愛與關懷。但是,我所接受到的往 往卻是這樣的一句話:「靠自己的力量絕對不可能將福音傳開、一定要靠上 帝!」令人不解的是,為何「以服務傳遞福音」就不是「依靠上帝傳福音」 ,為何一定要提到「耶穌愛你」才是福音工作。

  或許有人會認為,學生出了學校後會因為接觸到社會生活,自動增加對 「社會」的關懷。可是,人類的認知和學習是具有習慣性的,一旦信仰的基 本認識確立了,出了社會後是否能夠扭轉過來?如果教會中多數信徒都是在 學校接受福音的,或是已經習慣於「個人」和「團契」層面的神學立場,是 否會因而產生團體思考和團體壓力,使得基督徒的「社會性」無法產生呢?

  當學校的學生的認知中傳遞福音的方式只侷限在發單張、舉辦佈道會、 福音聚會、個人性關懷、家庭探訪的時候,當他們走出學校之後,是否自動 會認同以社會服務傳遞福音的方式,是否能具備組織動員信徒從事社會或社 區關懷的能力呢?

  就我自己的觀察,台灣的基督教會在禮拜或團契中真的很熱切地為執政 者禱告、也會不幸者禱告、也會社會禱告。除了禱告還是禱告,因為多數教 會都片段或過度強調「交托給上帝」,而忽略了「信徒的實踐責任」。

  我絕對贊成要仰望上帝、從上帝那裡獲得智慧、力量與方向。但是我反 對基督徒以「交托給上帝」作為推託「愛人如己」的藉口。雅各書以及其它 的福音書對於這方面的教導太多了。

  在此,我從基督徒學生工作中,有關不整全的神學立場對學生社會關懷 認知和能力兩個方面影響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引發各級學校的學生工 作者以及團契弟兄姊妹的思考。 (本文作者為台灣師大社會教育所博士班研究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基督徒)


回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回九二一地震專輯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