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創造的世界是一個有運行規律的世界,祂在創造後告訴我們要管理這個世 界,也就是說人類對於世界負有管理經營的責任,要使上帝賜給我們的世界生 生不息。從自然界來看,自然界有所謂的「生態系統」,也就是現在社會所重 視的生態保育的概念,每一個生物在這個體系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都 有牠們的功能,少了某個生物整個生態體系便會受到傷害。同樣的,以人類的 社會系統來看,每個人所從事的每份職業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是靠自己的勞 力所從事的正當工作都是社會正常運作瑣務可缺少的。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 整個世界要運作良好,每一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針對人類的「職業」作更深層的思考,早期馬丁路德將人類的職業看做上 帝對人的呼招(calling),人類一但從事一項職業後就必須終身投入;至於 加爾文則將人類的職業看作是服事上帝的一項工作,只要這項工作能夠彰顯上 帝的榮耀,它就是好的工作,因此更換工作是可以被允許的。簡言之,在路德 的眼中,人類是上帝的容器,而加爾文認為人類是上帝的工具。雖然兩人對於 職業都有個共同的看法:職業是服事上帝的工作。
現代許多基督徒將職業區分為聖俗,因此舉凡教會的事工、傳講聖經或福音、 學校的學生工作等等服事才是為上帝工作,一般人平常時間的工作似乎不具信 仰意涵。在這種觀念之下,基督徒的信仰對於他們生活的影響力僅止於他們認 可的福音工作上,在他們定義的福音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似乎與信仰沒什麼關 聯性,這種思想可能造成的結果便是信仰與現實生活分離。許多人可以在教會 裡讚美神,高唱哈利路亞,但是走出教會或做完他們所謂的「福音事工」後, 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上,福音已經被放在一旁,福音工作僅僅被限定在「傳講」 耶穌。在這樣的想法的影響下甚至不少人認為遵從上帝的旨意或好行為只需要 在與基督教有關的領域中就好,因為日常工作根本與上帝無關,也不必格守基 督徒的倫理,造成基督徒的「雙重人格」。
但是,信仰豈能與生活割裂?福音是否僅止於傳講?就我所認識的信仰應該是 生命,與基督徒終身息息相關。許多人認為只有人文社會科學,甚至只有神學 院畢業的神學生比較夠服事上帝,其實,如果就本文前面所提到社會體系的概 念來看,每個人的日常工作都是在為這個世界的運作盡心盡力,都是在應答上 帝的創造與恩賜,也就是在服事上帝。另外,許多人認為一定要跟身旁的人講 到「耶穌」才叫做傳福音,其實,基督徒之所以會信仰上帝乃是因為信仰在我 們生命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上帝轉換、更新了我們的生命,因此,日常生 活中的一切言行,特別是基督徒因為信仰而獲得強韌的生命力就是相當好的福 音見證,讓還沒有認識主的人從自己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認識基督信仰,這 些都是活生生的福音呢!誰說傳福音一定要拿著聖經或把未信耶穌著人拉到教 會不可呢?
再者,個人或教會投入社區服務也是基督信仰中「愛」的最佳實踐,信仰的精 神是活出來的,我自己認為傳福音最好的方式不是拿著一本聖經挨家挨戶去敲 門,不是用一堆讚美的形容詞跟還沒認識上帝人訴說人說自己信仰有多好,因 為人的口才很有限.信仰是生命,是應該用生活去體驗的,要讓那些需要福音 的人從基督徒的身上體會基督的愛,讓他們親身去體驗信仰對生命轉化的情況 ,這當中包括和基督徒互動過程中愛的見證以及個人生命獲得更新的親身體驗 。
因此,就我自己的信仰認知而言,信仰是生命,上帝活生生地在我們的生命中 ,她不斷地啟示我們,看顧我們,我們的生命與上帝息息相關。當我們在禱告 時,我們會說「願你的國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上帝國就是我們所處的這 個世界。如果今天一定要提到講到人的原罪和神的救贖才叫做福音工作,那不 但是窄化了福音工作的範圍,將上帝的影響力限定在教會裡,同時也推卸了自 己日常生活的責任。因此,每一個人都是全時間的福音工作者,雖然有人將受 信徒供養的福音工作者視為「全時間」,但是,在分工化的世界中誰不是受其 他人供養呢?若將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看作完成管理世界的努力,不要將人類 的工作作聖俗的區分,那麼,大家都是否都全時間在神所創造的世界中服事, 而每個人也都是全時間的福音工作者呢!
SMS記於199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