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道德教育
文:LK

泰順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道德教育,但是他們實在不知道要如何教養出一個善良、公正、而且負責任感的孩子。泰順偶爾會偷拿櫃子裡的錢、說謊騙爸爸媽媽、考識作弊、、,但是這些不表示泰順不乖,事實上泰順也常體諒爸爸媽媽的辛勞,幫忙家裡許多的事情。而且泰順的爸媽偶爾參加學校的一些親子關係系列輔助教育,從座談會中也得知這些偷錢、說謊、作弊的事情幾乎每個孩子都犯過。然而要怎麼導正孩子一直行在正路上,不至於走岔了路,則是這些家長們非常關心的事。特別是現在的青少年性氾濫、吸毒的問題更是嚴重,令這些關心教育的家長更是擔憂。

但是道德的標準何在?在過去對於女孩子的教育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到了今日這種思想是被人摒棄的,畢竟個人主義當道,很少當媽媽的女人會「夫死從子」,現代的女人可以尋求自己生命的第二春。也就是過去要求女人的「順從」,到今日而言「順從」這項道德內涵已經有些微改變。也好比過去的社會對於「孝順」的要求與今日就有很大的不同。過去兒童必讀的「二十四孝」故事現今就不再對孩子發生大的影響,甚至當孩子讀到「二十四孝」的故事都會有所質疑!臥冰真能把冰融化?把小孩子埋了為了把食物留給爺爺奶奶吃?對竹哭泣就會有筍冒出?「二十四孝」對孩子已成為「二十四笑」了!所以我們可以得見道德有時會隨著時間而稍有一些變化。這正顯示「道德教育」的困難度。因為往往道德教育弄個不好,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是個老古板。

然而「道德教育」雖然比「智力教育」來的困難一些,但是還是有許多方法。其中對於家長最重要的就是在心理上要先認知到「道德教育」的是可行的,也就是「道德」是可以被教的。其次要認知「道德教育」比「智力教育」來得更加重要。因為如果一味偏重教導「智力教育」則有可能教育出像希特勒、毛澤東這些瘋狂又智慧的魔王。另外,「道德教育」跟「智力教育」一樣,越早越好。當孩子開始與人產生互動時就可以展開「道德教育」。

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永遠也不嫌遲!!


LK刊登於民眾日報 199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