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省籍仇恨對教會的傷害
文/徐保羅

    差異、對立、基督徒

     我們一家曾在國外進修,外國教會的弟兄姐妹難以明白,何以在台灣都是同文同種、甚至同信仰的國人之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歧見,彷如他們昔日黑白歧視的大問題。回顧近代台灣歷史,從過去的省籍問題到今天國家認同的訴求,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名詞,許多人講不清楚其中的差異,但是潛意識裡大家都有數,就是堅持「省籍差異」所造成的不同意識型態。所造成台灣今日分歧的因素,固然有昔日不公義的歷史、政治因素,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但回想過去在台灣眾教會的基督徒中,有許多包容的愛、饒恕的見證,那樣的愛與饒恕甚至擴及仇人,感人至深,影響社會至鉅,可是曾幾何時,這樣美好的見證在基督徒中似乎已漸行漸遠。

     放眼望去,世界上有不少政治、宗教、種族的狂熱份子,由於過度強調彼此間的異同,進而嚴重到成為仇恨,它是一股極為可怕的推動力,除了我們熟知的回教狂熱份子外,另有一些組織形成hate group「仇恨團體」,美國三K黨就是一例,他們由仇視非白人的基督徒所組成,我們不能不有所警惕。而世人所強調的「認同」,與「排他、仇恨」的微妙關係,往往只是一線之隔,今日在台灣的基督徒,宜有敏銳的分辨。

     差異的存在既是人類不可避免的,聖經中也可以看到省籍、族群的差異,但那是可以被導引到良善的一面,也是信徒實踐基督信仰的好機會,例如耶穌愛鄰舍的教訓,就是提到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比同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祭司與文士,更值得效法。又如另一面,門徒雅各、約翰想吩咐火從天降,消滅不接待他們的撒瑪利亞人,卻遭到耶穌的責備。再者,耶穌的門徒中有有兩個很特別,一個是藉當時羅馬政權向自己人牟利的「猶奸」稅吏馬太,另一個是為上帝選民伸張公義、熱衷猶太人「出頭天」的奮銳黨西門,他們不同的意識型態、迥異的國家認同,可謂嚴重對立,原本極不可能在一起的,然而耶穌卻選召他們一同跟從主,教導他們以愛代替仇恨,一起宣揚天國福音。相信今日耶穌仍呼召不同意識型態的台灣信徒,放下個人原有的堅持,在這塊土地上攜手一同見證上帝的公義與愛。

     省籍意識與台灣教會

     台灣今日社會上,因著戰後政府接收諸多措施不當,與台灣人民期望有落差,而 228事件的血腥鎮壓,以及日後的白色恐怖,雖遭迫害的無分本省、外省人士,但在政治上本土人物被壓抑,徒留傷痕與民怨,這些主客觀因素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造成,今日台灣籠罩在省籍陰影中乃事實,造成長期以來,省籍偏見者以此合理化仇恨。而當時國語教會未能體察台灣人民對公義與民主之追求,對於本省兄姐融合有信仰、政治、及本土意識的聲明,欠缺體恤接納,也是造成教派隔閡與互不諒解的原因之一。反觀台灣長老教會長期以來,對於社會貢獻厥偉,而近來強調上帝的公義、仁愛在地上顯現,關懷本土,諸多行動深深的影響到台灣的社會與政治發展,正面有之,然負面也有之。因著歷史因素所產生的省籍意識型態,雖有許多層面,其中屬省籍仇恨者理念,亦波及部分基督徒之間,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對個人之信仰影響至鉅而令人不自覺,不僅牽動今日的民主政治,且其影響所及,已不侷限於單一的宗派牧師或信徒了。

     教會公義之聲、愛的傳承

     在過去的歲月中,台灣教會或因昔日受傷害甚深,或因積極關心台灣未來前途,以致長期受到省籍仇恨的影響,產生了這些與信仰、理性不符的心態與主張,今日仍持續的在台灣教會與信徒間發酵。一方面,對於其他未曾經歷如此傷害的弟兄姊妹,盼能有更多的體恤、關懷、與接納。而另一方面,當台灣教會因受世俗省籍仇恨的影響,因而偏離了上帝公義與仁愛的原則時,教會自身無疑已深受傷害。回想早期台灣長老教會的宣教士,以及先輩的信徒們,致力實踐公義真理,教導信徒與世俗分別,移風易俗,影響社會,以實際行動愛護這個島上的所有人民,對象包括有信主的,也有不信主的,有愛戴他們的,也有反對不認同他們信仰的。他們雖沒有今日認同台灣、愛台灣的訴求,但他們對全體台灣人民無私的愛,以及持守信仰真理,卻是真正的信仰偉人,也是信徒的榜樣。

     今日,台灣基督徒可以再次從上帝的公義與仁愛為著力點,脫離省籍仇恨的黑影,化解人與人之間及教會內部所受的傷害,互勉恢復教會起初的愛心,重新宣告上帝的公義與愛,於現今世俗分歧中,向不同立場的國人傳揚古老不變的福音:「耶穌愛罪人,耶穌拯救罪人!」面對國內的分歧對立,如同耶穌昔日在拿撒勒會堂,台灣教會今日仍可以起身宣告: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祂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 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四:18-19    


索引頁


回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