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节的由来

文 / 陈小小

十八世纪在英国产生工业革命,之后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也加速发展工业,到了十九世纪,美国更是急起直追。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使得各种制造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更积极地促进经济发展。而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社会变动有很多,中产阶级的兴起是件很重要的大事。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包括银行家、工商业者、律师、医师、工程师、教授、艺术家、小店主、公务员...。他们之所以构成一个社会阶层,主要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种共同的观念与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及社会的变迁所造成。他们对抗上面既有的特权阶级,他们也与社会最底层、收入菲薄的工人农人有别。

这些中产阶级当中有一些关心社会的知识份子,注意到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不良现像,如无限制的商业竞争、只重生产而不顾及分配、工人生活困苦与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强烈对比。于是他们开始设想另一种经济与社会组织,希望藉著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来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于是而产生社会主义思想。劳动节则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冲击的观念下所产生。

当时的工人非常可怜,一天工作时数高达十几个小时。每天除了工作,大概就只剩下睡觉,甚至可能连睡眠都不足。劳工们活著就像是生产的奴隶。到了1882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一些美国的工人便发起「劳动节」运动,呼吁劳工的重要性,人们应向辛苦的劳工致敬。同年的9月5日,在纽约举行了第一次劳动节游行。《纽约世界》杂志报导,联邦广场2万名工人歌唱欢呼著、举著旗帜沿百老汇大街行进。旗帜上写著:「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劳动者创造全部财富!」这件事很快赢得了有组织的的劳工运动的支持。1884年10月7日美国工人正式发起「三八制」运动。

这个重视劳工的福利之火开始延烧到全世界。1889年在法国巴黎各国的工人代表聚集,通过以每年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纪念日」。规定每年5月1日,在世界各地都要热烈庆祝,以继续推动「三八制」运动到全球。而美国国会是到1894年才把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正式定为节日。

在当时庆祝劳动节所提出的「八小时工作」要求简直是个幻想。不少资方或社会评论家认为「八小时工作制」会造成工业破产,并且会让工人懒散而导致犯罪,增加社会犯罪率。但后来历史证明,并没有发生这种可怕的后果,而且反而有不少好处产生。而前几年在台湾劳工运动提出的「周休二日制度」(双周84小时、平均每周42小时),亦是被资方与评论家用相同的说法反对。但「周休二日制度」并没有让台湾经济情况变糟,反而让国民旅游风气兴起、促成观光产业。并而周休二日让亲子间有较为宽裕的时间互动,家庭幸福更是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基本面,这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显示的好处。

不管如何,「劳工节」这个节日,就是要提醒大家世界上还存在著许多辛苦卑微、却很重要的人们。我们应该要关心这些弱势团体的福利,而非仅汲汲营营于自己的好处。圣经上提到「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耶22:13)我们一般人虽不可能请工人来盖房子,却不给钱。但是这句话的广泛意义包括:是否在社会结构上,无限制扩张自己团体的利益、透过剥夺这些劳工的福利而获得。

而《信望爱劳工节专辑》希望让大家来对劳工有更深入一层认识。也将此专辑献给劳工朋友,让我们向他们致上最高敬意。

索引页

回信望爱全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