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博士的诺言诺语》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不只看到群众的「情绪」,更要看到群众的「需要」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

摩西,是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他带领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在人类交通科技尚不发达的当时,我想,那场壮举应该堪称为当代「地表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理论上来讲,能带领这样一场人类史上大规模迁徙活动的人,应该要是个口若悬河的领导者,不然怎么镇得住这一大群人的悠悠之口呢?然后,在历史上,摩西却曾发自内心的自述自己是个拙口笨舌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当领导者?可能神学家、历史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立场,我是一个精神科职能治疗师,容我在此从一个精神科治疗师的角度来解析摩西的成功之处。若以精神科治疗师的角度来看,依文献记载,当摩西在面对一大群人时,他有个很值得效仿的一点—他懂得不只看到人的「情绪」,而是看到人的「需要」。这也是心理关顾上很重要的课题。

文献记载,有一次百姓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发怨言,其实那群以色列人发怨言也不是偶尔为之,几乎要成为一种病态式的习惯了,但摩西面对群众这样幼稚的情绪语言时,并没有反唇讥讽,甚至第一时间并没有满口道理,文献记载,当时他就呼求上天,但不是在祷告中去向上天告状那群人有多么不可理喻、多么情绪化,而是去求上天能为他解决群众口渴的问题,后来,饮水的问题果然解决了,群众喝水的需求被满足后,摩西的领导危机自然也就再次迎刃而解。

这就是摩西,他不只看到人们的「情绪」,更能看到人们的「需要」。在社会上,我们常会看到群众有看似不理性的言论与谩骂,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要只看到群众的情绪,而是要想到这些情绪的背后有着怎样未被满足的需要,解决了那些需要,群众的情绪自然化解。倘若激言相辩,反而只会越弄越糟。

摩西,是个自认不擅言词的人,但显然是个在心理关顾与沟通方面极有自制力的高手!历史上的他,在说话议题上,用身教给后世们上了重要的一课。

(本文取材自《说话有够神》,施以诺着、橄榄出版社出版)

●about 施以诺 ●欢迎参观作者的网站:施博士的诺言诺语

【延伸阅读】:
走出情绪化
恩慈的心
跟你的心情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