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人生真正的必需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你别再以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还会回来,你可能已经从中产阶级沦落到下流社会而不自知。」真是吓坏了许多台湾人。尤其台湾最近正逢油价、物价集体上涨的敏感时刻,让大前研一《中低阶层的冲击》书里第一章标题『M型社会』这四字爆红,即使不懂英文的阿公阿嬷也能将这些词挂在嘴上。各家媒体更是到处挖掘『不景气』的新闻,让大家想要不觉得穷也难。

但台湾目前根本还不是M型社会。有些人拿行政院主计处公布数据,分析台湾的所得分配,仍是常态分配,并没有M化。不管是民进党执政,或是之前国民党执政期间,物价的上涨跟薪水的调升大概持平。可以说,物质生活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差。若从全世界的排名来看,台湾的贫富差距与失业率,这两个数据都是持续排名在全球约两百多个国家中的前五分之一里。

即使是大前研一,也没有说「台湾已经M型社会了」,而是说美国、日本有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台湾目前有些迹象,请大家注意,政府民间上下若能齐心努力,就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媒体夸大、断章取义的说法,令所有的人都认为台湾社会已落入『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不公平现象中。

问题来了。为何人们会普遍感到变穷,感到台湾已经M化,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困难,感到生存的痛苦呢?若人们没有这些实际的感受,传媒怎能令『M型社会』造势成功。

造成生活感受与真实情况两造间这样大的落差,背后原因固然复杂多元,但有个关键影响原因,那就是科技的进步使得欲望不断被开发,让人们认为的必需品,越来越多。

回头看二十年前的大学校园。只有工学院学生需要使用电脑,全班也没几个人拥有自己的电脑;生活面来看,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脚踏车与双腿,衣服是手洗,学校提供脱水机。没人喝饮料。根本还没有手机这种东西。但是,现今电脑被认为是大学生学习的必备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衣服绝对是洗衣机洗,甚至外包送洗。几乎每天一杯饮料,手机必然人手一台。

二十年,让大学生的必需品增加许多。电脑、手机、摩托车,连带每月数百元的油钱、通话费、网路费,此外还有洗衣费、饮料费,男生有各样的娱乐与交际费,女生也有仪容、置装费。科技进步使得生活必需品变多很多,薪资怎样增加,怎样也追赶不上必需品的购置。若不懂得分辨什么是生活的必需品,自然会觉得经济拮据。

近日儿童福利联盟针对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童,做了儿童贫富差距调查,公布结果「超过半数的穷小孩在家没有书桌;七成家里没有网路;六成二课后没有人指导回家作业;四成五家里没电脑;…」从中可见多数人会认为,电脑、网路、书桌、拥有课外书都是小学生的必需品。认同这些是小学生必需品的家长,自然会觉得赚的钱不够。但,较少人去思考,里头提的几项,真的是小学生的必需品吗?

拿电脑与网路来讲,是大学生的必备学习工具没错,但小学生为何需要?政府与民间机关曾发起给贫穷落后地区小学生低价二手电脑运动,结果这项美意,却害惨这些小学生。因为这些小学生的问题,多半是父母或工作忙碌、或没有家庭教育的观念,所以放学后都是让小孩子放牛吃草,自由活动。当这些小孩子拥有电脑与网路之后,他们不是用来学习,大部分都是拿来上网打电动,造成他们更是落入贫穷的恶性循环。

小学生真正的必需品是足够的亲子共处,上下两代温馨的互动时间,是整全孩童发展的家庭教育。简单的说,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爱,陪伴与关怀。与其给会害人网路成瘾的电脑,还不如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或陪读。

媒体总是报导上流社会的奢华,把一般人洗脑,误认许多不必要的物质为必需品(出国旅游、预备退休金一千五百万、整型…)。使得中产阶级再怎样努力赚钱,也无法填满这些媒体制造出来的物质黑洞,人心当然惶惶。但,真正的必需品,媒体根本不报。

就像「超过半数的穷小孩在家没有书桌」,误导人们以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们全部都穷到极点。但是,一张最简单的折叠桌子,两百元就有。台湾对于低收入户的照顾,绝对不可能超过半数的穷人家庭连两百元都出不起。应该要继续探究追踪的是去了解「家长为何不购置?」是否他们不懂得财务分配?每月有钱买酒买烟,却没钱买张书桌。或是没有家庭教育的观念,认为孩子的读书活动仅限于学校?…等等非物质因素。

单向度的报导,将人们的思考全简化为「物质」答案。幸福快乐也被化约为「物质多寡」。以致于多数的人们根本还没有从中产阶级沦落到下流社会,却错觉自己很穷。政治人物说,『笨蛋,问题在经济!』真是这样子的吗?当然经济问题很重要,政府也应该带领各行业不断经济成长。但恐怕多数人的问题是在非物质的答案!就像小学生们真正的必需品是父母的爱,陪伴与关怀。我们可以说,『笨蛋,问题在了解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必需!』

【延伸阅读】:
M型社会下基督教事工策略省思
「教三育四集」登场
冷眼看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