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Ⅱ》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基督徒为什么需要信仰告白?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647年印刷的《威斯敏斯特信条》扉页。(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译/风篱笆

尽管有人持相反意见,但基督教世界并非分为「拥有信经(creeds)和信仰告白(confessions*)」与「只拥有圣经」两个阵营。事实上,应该是分为「写下信经和信仰告白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和指正」,以及「有信经和信仰告白但没有明文写下来」。原因很简单:所有教会(实际上是每个基督徒)都相信圣经具有某些含义,而他们所相信圣经代表的含义其实就是信经和信仰告白,不管教会是否有白纸黑字写了下来。

当然,那些主张只要基督不要信经、只要圣经不要书籍的人,通常是试图保护某个重要且符合圣经的信念――圣经为基督教信仰和实践的最高权威。他们忧心不符合圣经的传统或观念影响了教会信仰的实质,这是对的,然而,正因为考虑到他们良善的动机,我相信如他们所愿捍卫圣经独特地位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就是透过思虑周详的教会组织产生明确的认信文件。

事实上,有点讽刺的是,那些不以书面形式表达信仰告白的人,正处于高举他们的传统过于圣经的危机,因为他们的传统可以因此而免于圣经的拘束。如果教会有一份文件明载时代论的末世论,那么我们就知道这教会对于末世议题的立场,而我们可以和庇哩亚人一样,用圣经来检验这个立场是与不是。如果教会只告诉你它的末世观与圣经的教导相同,看起来似乎一言以蔽之,实际上却是什么也没告诉你。

简言之,信经和信仰告白,关系到教会是否合乎圣经,是维护健康的新约教会生活重要的部分。为什么每间教会应当拥有信经和信仰告白?以下有7个理由。

1.信仰告白约束教会权柄

在一个人们总是怀疑文字是操控权力斗争一部分的时代,特别当这些文字用以宣称真理,认为明文化的信仰告白可以约束教会权柄似乎违反直觉。

然而,仔细想想便可明白,信仰告白的确可以发挥这个作用,因为教会的长老只能在信仰告白规范的事项上拥有权柄。因此,如果有人在教会宣称三位一体是无稽之谈,或者犯了奸淫,长老有介入处理的权柄和责任,因为「威斯敏斯特准则」(The Westminster Standards**)涵盖了这两个议题。但若有人希望穿亮黄色西装去教会,或者成为素食主义者,长老就无权干涉。他们可能对这个人穿着是否合宜有所保留,或者纳闷如果没有偶尔吃吃汉堡,这个人要怎么活下去,但这些都不是教会该插手的问题。事实上,明确且公开地规范教会权柄的范围,连带地让行使权柄的流程透明化,适足以避免让教会变成异端。

2.信条提供简洁的信仰摘要

如果你的书架或口袋有任何一本威斯敏斯特准则,每一页的神学力量都胜过圣经以外的任何事物。

神学书籍往往看起来庞大而令人生畏,很少人有时间去阅读。然而,《小要理问答》可以装在口袋里,利用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遍,而且很容易背诵。这是一门容易消化的完整神学课程。当然,还有其他书籍也有类似的功能,但那些书会这么有果效又容易消化吗?拥有良好信条和要理问答的教会,就拥有一个现成的教学工具,可以将真理灌输给会众。

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一点。举例来说,引述1909年B. B.华腓德(B. B. Warfield)的话:

「什么是『《小要理问答》不可磨灭的印记』?以下是一位美国军官的亲身经历。军官当时在西部一座大城市,城里因为暴动而弥漫着紧张气氛,街上到处是危险的群众。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朝他走来,对方的神色从容、态度坚定,举止充满了自信。在充斥喧闹声的环境中,那个人特别吸引军官的注意,以致于当两人擦肩而过后,他又转过头来看那人,然后发现那人也转身看他。那人看到军官转头,立即走回头到军官面前,指着他的胸膛开门见山问:『人一生的首要目的(chief end)是什么?』『人的最终目的是荣耀神,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那人听了便说:『啊!我看你就是上过《小要理问答》的孩子!』军官说:『这样?那正是我想说的呢!』(Selected Shorter Writings, vol. 1, 383–84)」

华腓德对这个故事简要后记说:「作一个学习《小要理问答》的男孩是值得的,他们会成长为男人,更棒的是,他们非常可能成为属神的人。」当然原因就在于,《小要理问答》是关于神的旨意最精妙而简洁的声明。

3.信仰告白让执事和会众有适当区分

改革宗圈子里有些辩论,作为会友究竟需要多少教义知识?就我来说,我相信罗马书10章指出,这个门槛应该低一点。一个基本的信仰告白,加上一颗谦卑受教的心,就充分足够了。

即使有人不同意将门槛设低,但所有人应该都同意,执事和新加入会友所需的知识程度是有区别的。基督徒生活的起点不应该是终点,不应原地踏步,信徒必须越来越成熟,而教义知识的成长是成熟的面向之一,教会的信仰告白提供了一种路线图或理想的架构,为这样的成长带来实质和格局。没有信仰告白的教会,或是只有一点点教义声明的教会,难以在人面前展现符合圣经的异象——成熟基督徒的神学应该是何等面貌。

4.信条突显何为重要事物

或许有人会以负面方式来表达这一点:若非不是信仰告白罗列的,就很难主张那有任何重要性。这就是信条应当用心编写的原因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教会的信仰告白只有10个要点,那么长老可能面临的难题是,他们要如何说服会众第11点教义也很重要。如果信仰告白没有主张,那么教会实务上就会让允许这件事凭各人良心的自由决定。譬如说,如果这个信仰告白没有提及洗礼,因此只受过幼儿洗礼或经成人洗礼的信徒都可以担任教会事奉职位,那么洗礼实务上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任何教义上――信徒永蒙保守、成圣、末世论,如果信仰告白没有提及这些,教会就没有官方的立场,而这些问题便会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回到前一点:初信者或新会友不一定要在加入教会当下就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一个好的、详尽的信仰告白,不仅为教会提供一份美好的教学指引,也提供良好的资源,可用以教导会众真正重要的事情与为什么重要的原因。

5.信仰告白让现在变得相对化,使我们连结过去

我们都知道基督教并非每个礼拜日都重新被发明一次,我们站在历世历代同属基督的弟兄姊妹所立好的根基上。然而,我们经常被诱惑去活得好像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反对历史的时代,这样的势力无孔不入。无论是商业广告告诉我们再次消费会带给我们幸福,或科学承诺我们将带来突破性的便捷生活,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指向未来,彷佛未来最重要,远胜于过去。

相比之下,基督教是深植于历史的宗教。基督教藉着神在基督里的历史行动而形成,并透过神的教会历世历代忠实传达和保存信息而传给我们。这极度反主流文化,也是我们需要被不断提醒的。讽刺的是,那些宣称不需信仰告白只要圣经的人,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一种反历史的志得意满。

在这种景况下,信经和信仰告白有意地让我们连结于过去,认同历世历代教会,从而让我们把自己的重要性相对化。在崇拜中背诵古老信经的惯例是一个实践的例子,肯定具有历史的信条准则是另一个例子,更多的例子还有教会的长执以此立誓委身,以及教会为会友依此制定教学目标。

6.信仰告白反映了我们崇拜的实质

我在教授古代教会课程时,常强调早期三位一体和基督论辩论的动力是「颂荣的」(doxological),且与基督教的敬拜密不可分。简单来说,早期教会敬拜时所呼喊的:「耶稣是主!」以及同时奉圣父、圣子和圣灵受洗,是指向一套高深神学的根本,为最终结出《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和《迦克墩信经》(Chalcedonian Definition)果子的那些讨论提供了背景。教会的信仰告白传统,始于对敬拜行为意义之反思。

2000年来,教会敬拜的基本观念都没有改变――亦即宣告耶稣是主,宣告救恩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的行动――我们的信仰告白阐明了这些要点的内容。

因此,我们不应认为信仰告白和其包含的教义会与充满活力的敬拜背道而驰。当然,拥有信仰告白并不等同也不能保证充满活力的敬拜,就像法律不能保证文明社会。然而,信仰告白是充满活力和深度敬拜的先决条件,而这些使我们作为基督徒所做的事情具有意义。

信仰告白的功能,在未来几年可能更为重要。当其他宗教与基督教发生冲突,特别是其中一些宗教也和我们使用类似的圣经词汇,我们不只要了解使用什么词,也要了解那些词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会越来越重要。你友善的摩门教邻居可能也同意耶稣是主,甚至唱一些相同的诗歌。因此,当教会说「耶稣是主」,或以圣父、圣子与圣灵之名施洗时,你必须知道教会确切的定义是什么。好的信仰告白,比其他东西更能让你轻松做到这一点。

7.信仰告白实现了保罗后使徒教会计画重要的一部分

当保罗在监狱写信给他的门徒提摩太时,他的心思都集中于:一旦他和其他使徒离世,教会该如何治理。他的答案分为两部分:一是教会的组织结构,把治理权柄交在忠心平信徒的手中;一是完好的文字形式,两者都是必要的。若无组织结构,教会就没有领袖;若无完好的文字形式,教会就会离开她的神学定点而随波逐流,与过去和现今其他教会失去连结。为维护与使徒的承继性、与现代基督徒的合一,完好的文字形式――信仰告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告白在当代的任务:使我们与过去、现今忠心的信徒紧密相连。

「不要信仰告白只要基督,不要书本只要圣经!」的呼声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敬虔和圣经光环,但我们不以成为有信仰告白的信徒为耻,因为信仰告白使我们能抓住圣经的重点。当我们为未认信的弟兄姊妹展现更好的方法,可以保存对所有基督徒都充满价值的东西时,我们当为此献上感谢。

—————

编注:

*或译为「信条」,本文视使用情况而定,专有名词译为「信条」,以稍做区别。

**「威斯敏斯特准则」指的是威斯敏斯特议会(1643-1649年)制定文件的统称,包括《威斯敏斯特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公共敬拜指导和教会组织,代表 17 世纪英国和苏格兰长老教会的教义和教会体制,至今仍被许多改革宗和长老教会教派采纳为教义标准。

***引自林格尼尔福音事工译本,网址为:https://zh.ligonier.org/tc/resources/creeds-and-confessions/westminster-shorter-catechism/

—————

作者是信正长老教会(OP)牧师,在费城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教授教会历史。他的着作有The Creedal Imperative。

本文出自New Horizons杂志,2013 年 2 月。原文网址:https://www.opc.org/nh.html?article_id=771

【延伸阅读】:
「宗教」改革?「教会」改革!
革命尚未成功?——宗教改革500年的省思
因行为称义?因知称义?因信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