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急澗山嵐》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你說的改變是什麼?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錢伯斯宣布「走出埃及國際組織」正式關閉,令我百感交集。

我自己從未接受過修正治療法(reparative therapy)、性取向逆轉輔導(re-orientation counseling),或參與「走出埃及」的支持小組,所以無法從個人親身經驗述說其利弊。我只知道基督贖罪之愛劇烈地改變了我的生命。

這個被改變了的生命,不再照自己的傾向生活,而是遵行基督的標準——過去是毒梟,如今已超過十五年不再沾染毒品;多年來曾公開過著同性戀生活,而今過著聖潔的單身生活;過去輕視和侮慢父母,如今和父母一同服事上帝。基督贖罪之愛顯然使我的生命經歷了蛻變。

這不是「同性戀到異性戀」的轉變,也不是「一禱告就逆轉性傾向」的改變。基於此,對於「走出埃及」不再倡導性傾向的改變,我感到極其欣慰。儘管上帝不會祝福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或情侶關係,異性戀卻不應是轉變的目標。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說:「異性戀並不能保送你上天堂。」聖潔是我們的目標,不論是有異性性吸引或同性性吸引的感覺,我們都蒙召活出聖潔。性的聖潔意味著只有兩者中的一種可能:若已婚,就當持守對異性配偶的完全忠貞;若單身,就當禁戒性生活而持守對基督的完全忠貞。

我認為「走出埃及」的弱點之一(有意或無意)是缺乏強調符合聖經原則之單身生活,導致過分強調異性戀婚姻。在今天的文化中,單身被視為一種咒詛。如果單身成為咒詛,就難怪婚姻變成一種權力!約翰.派博(John Piper)牧師指出,不幸的是,許多基督徒把婚姻看為一種偶像。我們已經把婚姻抬至不應有的地位,使之等同於幸福。然而,婚姻或配偶永遠不應成為我們至終滿足的目標。唯有基督才是我們的滿足。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七章寫道,單身不僅美好,甚至是一種恩賜(該詞的希臘文為charisma,恩典之禮物)。但是,伴隨恩賜而來的不僅有祝福,也有艱難。因此,沒有自己家人的單身者,更需要基督的肢體成為其家人

單身不應是等候被修復的「工程」,不應以惋惜相待,單身者不是二等公民。他們可藉由單身榮耀上帝,絲毫不亞於已婚者給上帝的榮耀。如果基督徒不能重新尋回合乎聖經對單身的正確觀念,就還未預備好在性的議題上有所了解或去服事。作為新約的百姓,重點不再是傳宗接代和家庭,而是重生和教會。

不論基督徒是否同意錢伯斯的聲明和道歉,的確,許多基督徒認為,同性性行為和同性之間的情侶關係是最邪惡的罪,因此他們蔑視同性戀者。的確,為了真理而犧牲恩典,並無法體現以福音為中心的生命。我們必須為這種假冒為善的作風悔改!難道不該向萬民宣講福音嗎?教會鼓勵信徒對福音未得之民(穆斯林、亞洲的少數族群以及南美的部落)、窮人(無家可歸者和賤民)以及弱勢群體(被性侵犯的人和感染愛滋病的人)施與憐憫,卻極少關愛美國為數最多的未得之民——同性戀(LGBT)群體。

我們還必須辨別,受同性吸引(有人稱「吸引」為性傾向)本身並不是罪。感受到同性吸引或性誘惑可能導致犯罪(比如性貪戀或性行為),但吸引本身並不是罪。耶穌「也曾凡事受過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所以,當被定罪的不是「所是」(being),乃是「所為」(action)。與其籠統地說「同性戀是罪」,倒不如更準確地說「同性性行為,同性間的情侶關係和淫蕩的念頭」是罪,得不到上帝的祝福。

正如有些人的錯誤是過於強調真理而怱略憐憫,另一些人的錯誤在於過於強調憐憫而怱略真理。這種愈演愈烈的錯誤,將「愛」等同於「不要論斷」,使得「愛人」、和當面「指出錯誤」形成錯誤的對立。當然,在關愛之前就嚴厲地指出錯誤,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我們不應總是一味地批評。但是,基督徒的確蒙召要幫助弟兄姊妹看到自己的缺點。愛的確是要「以憐憫和恩慈之心指出他們的錯誤」(太十八15)。我們都知道第二條誡命是「愛鄰舍如己」(太二十二29;可十二31;路十27),這出自利未記十九章18節。然而,極少人知道前一節經文:「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聖經並不認為愛和憑愛心指責互相悖離。因此,真正的愛是像基督那樣——「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這才是合乎聖經的愛。

隨著錢伯斯宣布正式關閉「走出埃及」,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們可以學到什麼?事工有開始有結束,當地敎會有聚有散,人們來去匆匆,我們的盼望絕不應寄託在事工、教會或任何人身上,而必須在耶穌基督這磐石上。永不改變的是耶穌基督的福音。正是這福音徹底的使死人復生,使黑暗變為光明。正是這福音已經、並繼續更新我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校園雜誌2014 / 7、8月號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延伸閱讀】:
充滿應許的上行路
面對我的同性戀情結
不安全卻很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