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師筆記》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挪不去的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投入醫療工作的短短時日中,偶爾會遇到病友抱怨疾病症狀持續存在難以根治的抱怨。當連醫療都束手無策時,我們除了氣餒,卻也思考著如何鼓勵病人學習與疾病共處。然而疾病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經驗是如此深刻而獨特,以精神病患為例,當我們希望病人不去理會「幻聽」如何在耳邊絮叨,卻缺少對他們身處在恐懼或新奇興奮的狀態有所理解。

因此哲學家、社會學家偶有反省,認為精神醫療忽視了人的主觀經驗,指責精神醫療將人拆解成片片段段的症狀,數落醫生只看到那些瑣碎的精神狀態,而貶抑了一個有情感與想法的人的存在。

兩個月來我在精神病友的職訓班講解藥物衛教,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有關藥物的使用與注意事項,固然對病友們極其重要,但多次提醒病友們「一定要按照醫師的指示,跟醫生討論」的苦口婆心,其實也可能忽視了生病的人在對待自己疾病的想法與行動。

多少次我們在聖經故事中看到上帝的醫治,瞎眼的得看見,瘸腿的人能行走,以我們有限的醫學觀點,都豈是不是妄言?但這些醫治過程中,彰顯的是上帝的愛和人的信心,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無藥可醫」的狀態下,人們可以透過意義的發現與灌注,用一種新的方式重新「看見」,或是拾起勇氣繼續「行走」。

我偶爾鼓勵病友們說,當疾病症狀無法挪除,或許有些意義存在;也許是上天希望我們停下腳步看看四周,或是讓我們用自己的疾病經驗去理解他人、幫助他人。然而這些舉例都是極其拙劣的,因為那畢竟不是從病友自己的深刻經驗所提煉、昇華。我們需要更多時間與誠意,聽病人自己娓娓訴說。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詮釋自己的疾病,並且賦予意義。使徒保羅說他身上有刺,並且求上帝將那刺那走,但他說「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被光照之後決心悔改傳講福音的保羅,終生帶著眼疾之苦,卻也用新的方式看見更多。也有聖經學者認為他的「刺」是暈船,因為他往往捨搭船的近路繞道而行;但他不也走得更多,傳得更多?

疾病帶給每個人獨特的感官知覺經驗,不管紅腫熱痛,還是憂鬱興奮,都不是醫生一句「你病了」就能解釋得完的。當在教會中,我們往往在週報公禱欄裡頭為生病住院的弟兄姊妹提名代禱,盼望上帝挪去人們的苦楚,也擦乾傷病者與家屬的眼淚。然而更多時候,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沉思上帝的用意,並且陪伴傷痛的人尋找那「挪不去的刺」意義。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的部落格:OJ.候診室 (原刊載在台灣教會公報「窗口無遮攔」專欄)

about 吳易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