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你往哪裏去?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向來不太愛讀報的我,最近幾個月幾乎天天殷勤讀報,全神貫注的不是自己本國大事,而是美國的社會政治新聞。從波士頓長跑恐怖行動,利比亞大使館被襲事件大事化小的嫌疑;接著是,美國國稅局被揭發,濫用稅務的監查職權,而後,爆發美國政府竊聽媒體記者個人的電話和郵件,新近的歐巴馬醫療健保(Obama Care)爭議、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全民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事件。要一一細說,真是沒完沒了。

這些接二連三的事件奪走了不少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大家不得不反思到底該犧牲多少個人隱私來換取國家安全?人民該如何監督政府?在這些吵吵嚷嚷中,世界級小兒腦神經外科醫師班‧卡森(Ben Carson)突然宣布,要放下他那救人無數的手術刀,轉換人生跑道,投入政治,改善國家社會。卡森醫師這個人生大轉彎的決定,乍聽之下出人意外,但若留意他平日言行,也就不是那麼意外。

他一向關心社會,在百忙的工作之外,還投入社區服務,到處演講,鼓勵青年人。他與妻子坎蒂設立卡森獎學金基金會,提供大學四年獎學金給成績優秀的孩子,這份獎學金是不分種族、信念、信仰、經濟需要;條件是:孩子從四年級到十一年級有平均3.75以上的成績,以及表現出積極貢獻社區的精神。

像他那樣的世界級高知名度人物多半走所謂的「政治正確」路線,不公開表達個人的信仰主張,而他對許多事情都是清楚表達自己的基督信仰立場。他堅決表達反對同性戀立場,就是一例。前些日子,他的同性戀立場還為他惹了麻煩,被人曲解把同性戀比擬為戀童癖和獸交。這種曲解正是公眾人物避開同性戀議題的原因。一向言行溫和的卡森醫師沒為自己辯解,而是站出來為自己言語傷人覺得抱歉,但仍不改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合的主張。

儘管我稱許贊同他服務人群的心志,但仍為他放棄學術醫療,投身政治染缸之舉,不由得捏把冷汗。

***

我一向景仰卡森醫師,不僅因他的醫學成就,更是因他言行一致,愛人愛神。卡森醫師的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他平均一年動五百次手術,是多數神經外科醫師的三倍。卅三歲那年,他就擔任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並擔任神經外科、整形外科、腫瘤學、小兒科等學科教授。他最著名的醫學案例,是一九八七年首次成功分離後腦相連暹邏連體嬰,及一九九七年首次成功分離頭頂相連暹邏連體嬰,嬰兒都存活了。誰能不讚揚他的成就呢?

然而,當記者問他是不是頭一位成功執行大腦半球手術的醫師?他大可落落大方,點頭承認,他卻細數歷史:「我是首先重新施行這個手術的醫師之一。頭一個大腦半球手術是七十年前華特‧丹第(Walter Dandy)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施行的,是為了醫治一位惡性腫瘤患者。馬坎塞(MacKenzie)和其他幾個人曾重新施行整個手術程序,但後來覺得這項手術並無勝算,之後也就乏人問津。直到一九八五年,我執行這個手術程序,彷彿是開先例般……。關鍵不是我醫術較高明,而是我的時機好──有更好的醫療工具、及更好評估方式和控制手術流程的方式。誠如所羅門王所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我只不過是在先進醫療器具的前提下,來重新審視問題而已。連體嬰的案例也相仿……」(註一)

他把自己的傲人成就歸於擁有先進醫療器具,並尊榮前人(儘管他們失敗了)的智慧經驗。這樣謙卑的胸懷,令人折服!難怪一提到他的醫療成就,他總是馬上歸功給「非常、非常有效率的全體工作人員」,也就是他的合作團隊──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緊密配合的護士們、神經外科醫師助理們、醫療技術員、外科全體職員等,以及他辦公室總秘書和秘書室六名職員。

他完全不以職業貴賤與成就高低來衡量人。他自述在住院醫師時期經常值大夜班。除非碰到緊急事件,惟一可以說話的對象是清潔工、職員、護士、護理助理。他發現他們許多人的生命比他更多姿多彩,並意識到──在上帝的眼中,作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醫師並不比未受高等教育但仍勤懇工作的人更好。

***

走上世界醫療舞台的他,並沒有財力雄厚的家族為後盾。相反的,卡森身世可憐,年幼時父親拋家棄子,母親一人獨力撫養他和哥哥成人。他母親從不自憐,一人幹三份活,不願領救濟金,也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他半開玩笑的說,「麻煩的是我母親也不覺得我和我哥哥身世可憐。」卡森曾感喟,人若要找藉口,是永遠找不完的。

然而,身為黑人又是貧戶,在一路求學、成長、專業上,他是如何面對他人的歧視?他的回答出人意外;他表示,種族議題是他最不投注精力的問題。

他母親常教導他:「要是你走進房間,一屋子的人都種族歧視、心胸狹窄。那麼有麻煩的不是你,而是他們。因為他們都要擔心你會不會坐在他們的身邊,而你呢!可以隨便挑位子坐。」這就是卡森面對歧視的人生哲學。要是有人為了他的長相而不高興,那是他們的問題。

他語重心長地強調:「每個人就只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所以,你必須謹慎選擇怎樣投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若你把時間花在無法改變的事上,就是浪費時間精力,並且會剝奪你去做那些可能改變事情的機會。」

卡森總是為自己事業的成就讚美感謝神。他們全家積極地守安息日,聚在一起談論信仰,並學習建立信仰。而這段不受攪擾的時間培育了全家人彼此的關係。卡森指出:「健全的家庭和強健的價值觀能幫助孩子面對同儕的壓力。」

***

卡森每日讀經祈禱,在手術前,都要祈禱,他解釋這是為了向神支取能力。他分享,人若要明白神的旨意,並且因神的引導而受益,就要與神建立關係。信仰是他生命的依歸。

我相信卡森醫師不是看醜聞滿天飛,一時義憤填膺,決定轉換人生跑道,跳入政治領域,而是深思熟慮並祈禱尋求上帝旨意之後,作下這個決定的。

當記者問他,何以放下他那曾救人無數的手術刀?卡森醫師回答,「開過一萬五千至六千次手術醫治,讓人得到更好的生命,是令人興奮的事。但還有一些事也極為重要,若我們沒有正確的環境──不僅是我們的醫療,更是我們的國家──一個有病的環境對整個組織體無益。」卡森醫師清楚說明自己轉換人生跑道的動機,就是美國社會的環境病了,促使他放下一次只能救一人的手術刀,願意全力為改善社會環境而參與政治。

卡森醫師表示,他只是本著常識,想要政策能正當運作;常識並不是歸屬於任何的政治黨派,而是在人心中發出共鳴,我們必須回到基本,查明什麼是對與錯。他承認自己惱怒那些百分之百同意自己黨派政策的人(無分共和黨或民主黨),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沒有使用上帝賜予的思維能力思考,我們要能夠自己思考,要能夠有不同意見,並討論何以彼此意見分歧,也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標,才能在探討中得到解決之道。

當問及他下一步時,卡森回答,他要與政治團體和非政治團體交談,讓大家明白美國這個國家是民有的政府,鼓勵大家為自己的信念站立,自由不會自動從天而降,要不斷地追求,也要幫助改善當前醫療保健。

多年前卡森醫師對弱勢族群說過的一句智慧建言:「我要清楚指出,出身不好並不意味你的出生地就是你的永遠地址。重要的不是你從何處來,而是你往哪裏去。」朋友,你往哪裏去?卡森醫師有答案。那你呢?你人生的下一步又是什麼?

註一:Benjamin Carson Interview, the Academy of Achievement, http://www.achievement.org/autodoc/page/car1int-1

about 細拉

【延伸閱讀】:
下一個賈伯斯?
不只是環保問題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