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

| | | | | 轉寄

【清教徒的教會與崇拜觀】全體會眾參與敬拜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清教徒的教會觀指出,教會是無形的、是屬靈的群體,而不是有形的、宏偉壯觀的建築物。他們曾說,教會不是由主教、神父及其他神職人員組成,而是內心真實相信基督並遵行上帝話語之人的集合體。

樸實的敬拜場地

從這裡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即教會跟任何特定地點無關,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曾說:「上帝是靈,我們應在靈裡敬拜祂。雖然祂無所不在,但祂榮耀地住在那些愛慕祂律法、信靠祂應許之人的心裡,哪裡有這樣的一顆心,上帝就在那裡聆聽這顆心的禱告。因此,外在的場所是無關緊要的。」

這時我們必須問,既然教會跟地點或建築無關,那我們可否把教會裝潢得像夜店一樣?或是禮拜天直接在麥當勞聚會呢?是不是只要一群基督徒一起敬拜,不管外在的敬拜地點怎麼樣都無所謂?其實不是,我們要注意,清教徒當時反對的是人們過分看重教會的建築和地點,以為只有在類似聖彼得大教堂這樣的殿堂進行崇拜才有屬靈氣氛,或是在這種教堂裡崇拜才會蒙神悅納。但他們並非完全不關心教會的建築和裝潢,否則他們就不會除掉教堂裡的聖像、畫像了。

基本上,在正常情況下,清教徒還是有一個固定的教會作為聚會地點,而不是直接在公園或麥當勞聚會,而且他們非常講究教會的簡樸,教會牆壁都漆成白色,教會裡的擺設和裝潢也非常簡單。如果他們看到今天這種像夜店的教會,應該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吧!最重要的是,像夜店的教會很難符合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四種標準,反而顯出教會的世俗化,為了滿足世人的喜好,特別為了討年輕人的喜歡。

若教會不是一棟建築物,那麼教會可見的記號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哪方面辨認出真正的教會?清教徒認為,教會可見的記號是由信徒之間的活動和關係來定義。

活動方面,清教徒遵循加爾文提出構成教會的三要件:純正地傳講福音、正確地施行聖禮、忠實地執行教會紀律。一間教會若缺少了其中一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會。而信徒的關係方面,清教徒認為教會是:有信心、聖潔之人的集合體,他們從世界被呼召出來與耶穌基督聯合,基督是他們的元首,他們是基督的身體,共同聖潔地敬拜上帝和彼此教導。簡單來說,清教徒看重的不是有形教會,而是信徒的屬靈活動和團契。

我們可以應用這點在中國政府拆教會的事件上,雖然教會被拆是件令人難過的事,但既然真實的教會並不是有形的建築物,那麼他們拆的不過是一棟房子。基督徒必須記住,外在的場所不是那麼至關要緊,只要聚集一起,有純正的講道、聖禮和紀律,那麼這群相信並遵行上帝話語的基督徒就是真正的教會。

平信徒地位提高

清教徒的教會觀另一個重點,就是提高平信徒在教會和敬拜中的地位。天主教和聖公會都採取主教制的形式,而且主教是由教廷或高層指派,清教徒卻主張教會的治理應該採取長老制的形式,並且由會眾來選舉他們自己的牧師。有人便形容,長老制這種理念「將傳道人的領袖權柄跟平信徒的責任良好地結合起來」。

平信徒地位的提升也改變了公眾的崇拜,他們將崇拜時所用的拉丁語改變成會眾聽得懂的英語,並且儘量讓會眾都能理解講道的信息。

天主教和聖公會的神職人員都會穿上禮袍,他們認為「神職人員在所有場合都應有特殊的穿著,以便與平信徒區分開來」,但清教徒廢除了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這個外在區別。清教徒甚至鼓勵平信徒對照牧師講章的內容與聖經,並對講道進行評論和討論,而這在之前天主教的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

清教徒這些變革的做法告訴我們,我們今天在教會裡可以選舉自己的牧師,可以聽得懂講道,以及平信徒和傳道人之間就像弟兄姊妹一樣,沒有什麼距離,是宗教改革和這些清教徒的功勞,是他們經過奮鬥後得來不易的成果。

會眾參與敬拜事奉

清教徒敬拜的另一項革新,就是全體會眾都可以參與敬拜儀式。為了理解這個改變,我們必須回顧宗教改革之前的天主教儀式。當時的天主教彌撒是用拉丁文舉行,底下的會眾幾乎是有聽沒有懂。不管是樂器演奏或詩班合唱,都是由專業人員或訓練過的音樂家擔任。教堂的格局有點像是聖所與至聖所一樣分成兩個區塊,聖餐桌擺在高高的祭壇上,與會眾離得很遠。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敬拜成為一種觀禮的儀式,坐在底下的平信徒始終保持被動。

那麼清教徒做了哪些改變呢?他們把教會的格局改成一體性的聖所,把聖餐桌從高壇上拿下來,放在靠近會眾的地方;他們取消了樂器演奏和多聲部的合唱,用他們最喜愛的詩歌形式來取代,讓全體會眾一起唱詩篇。簡而言之,在天主教的時代,平信徒在崇拜時就像是旁觀者一樣,而清教徒恢復了平信徒讚美上帝的權利,使他們可以參與整個敬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