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彼此相愛的家規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我小時候是家裡最守規矩的,哥哥、姊姊都很擔心我,尤其是二姊,擔心我因為太守規矩而失去謀生能力,所以常常分享一些怎麼逃課又不被發現的方法。有一次我想幫一個喜歡的男生慶生,但那天必須上暑期輔導,二姊就鼓勵我用她平常教我的方法。

那天早上,我照著二姊教的,把便服放在書包裡,跟媽媽說再見,然後騎腳踏車出門,在附近的公共電話打電話去學校請病假,再到車站換好便服,搭公車出去玩。但是那一整天,我心裡都很不安,總覺得會被發現,所以心裡一直預演著回家時要怎麼樣演得像一整天都在學校,萬一被發現,又要編一套什麼說詞,而且不能供出二姊。

一天結束,我換好制服,騎腳踏車回家,遠遠便看到媽媽在門口等,當下我就知道完蛋了。她並不是浪子的父親,她看起來臉色鐵青、火冒三丈,看到我出現,她把大門打得更開一點,一言不發要我進門,那是一種要關門打孩子的身體語言。我怎麼也想不出來,到底媽媽是怎麼知道的,但她就是知道了。

我預演了一整天的故事情節,當下腦袋卻一片空白,我只知道一件事,無論我犯了多大的錯,只要誠實,媽媽就會原諒我。所以,當媽媽用一種威嚴不可擋的聲音問我:「妳今天一整天都去了哪裡?」我放聲大哭,一五一十全招了。在我家,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誠實,我可以逃課、可以考零分、可以跟人打架、可以把錢花光,但是要誠實,不能說謊。

長子與浪子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家裡、在社會,都對家裡的文化、社會的文化有一套自己的解讀與生存之道,甚至有些家庭的規矩還會像傳家寶一樣寫下來。這些對我們的價值觀跟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

家裡的人和外面的人有什麼差別?我用耶穌的比喻,就是浪子回家後怎麼與長子相處,去思考天父的心。保羅則在羅馬書9至11章32節提到外邦基督徒與猶太基督徒,「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長子跟浪子都不順服,但天父兩個都憐恤、都愛。

浪子回到家之後,要與長子學會怎麼彼此相處。浪子離家之前是自我中心的,認為父親理所當然要分家產給他。這時候,父親沒有辦法教導他,他也沒有辦法認識真正的父親是什麼樣子。而長子的看法其實和浪子一樣,只是浪子想的是出去闖一闖,長子則認為要守規矩、安分,但是他心裡的父親是偏心、吝嗇的。所以浪子回家後,長子仍然帶著過去對父親的誤解,以及對自己身分的質疑。

家有家規


現在長子和浪子都在家了,父親要把一切事情顯明。我們都忘了原本的身分,活得自我中心,以世俗的價值觀度日,以為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追求到幸福。而當我們受傷、破產,撞得頭破血流時,神就把我們領回家。

回到了家,我們行事為人一開始也不像兒女,但父親教導我們,真正的幸福是走他的真理,進他的家門,守他的家規。而這一切是可行的,因為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做了榜樣。

所以,保羅先是在羅馬書一到十一章講人怎麼樣在罪中、神是怎麼樣的神及神的主權與憐憫,在接下來的十二章到十五章13節,便理所當然開始談規矩。因為我們已是神家裡的人,既承認了這位父親,就要知道父親要我們怎麼做?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如果我們是浪子,我們在外面學到的價值觀怎麼樣因為認識父親而改變?如果我們是長子,我們原本對父親的誤解要怎麼樣調整?

因此羅馬書十二章到十五章13節,可以說是一篇家規,最重要的不是前面講的很多技術性東西,而是帶領我們看到基督。如果沒有透過基督看到父神的心,前面的規範都變成是道德性的、規範性的,我們只覺得是重軛,不會有什麼遵守的動機。

羅馬書十二章1-2節可說是家規的總原則:「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後面則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十三章8節)

聖經所提的愛是怎樣的愛呢?不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已,是更積極的,主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那樣待人。譬如別人冒犯我們,我們認為他硬著頸項,知道了還不悔改,或者很遲鈍,竟然不知道冒犯了我們。但反過來,如果我們冒犯了別人,就會覺得已經說過對不起了,還要怎麼樣?如果不想說對不起,就會抬出很多理由說不是故意的、有其他原因才這麼做。如果是從別人那裡才知道,就會怪對方幹嘛不說。一樣的事情,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差別待遇很大,因為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然而,基督徒的幸福感不是建立在個人主義或家族主義,而是建立在捨己、榮耀神,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耶穌基督。教會的信仰生活,確實一直在挑戰我們的個人主義。

在基督裡彼此接納

最要緊的,是在耶穌基督裡合一,為了祂的榮耀而活。這樣的優先順序,便突顯出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和喜好是應當的。

把與弟兄姊妹的關係獻給神,需要放棄自以為義的態度。羅馬書十五章1-2節說:「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因為我們都曾經是蒙基督憐憫的鄰舍。出埃及記的鄰舍是埃及人,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鄰舍就是擁有共同血緣、同是亞伯拉罕子孫的以色列人。而現在,我們的鄰舍有可能是基督徒,也有可能是未信者。保羅用了鄰舍這個豐富的概念,將這個家規延伸到神的家以外,告訴我們在家裡、在外面,應當怎麼樣標準一致地活著。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羅馬書十五章3節是大衛的詩,君王寫的詩告訴我們基督是僕人。基督身為君王,示範了所謂君王就是真正順服神,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在神面前降卑的,神必升高。

人的家規可能是內外不一致的,你在家裡可以怎麼樣,在外面卻可以是另外一套,因為我們要追求成就,追求自己的榮耀,要追求眼前的利益。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榜樣,我們的家規要求我們內外一致,心和行為、家裡和外面,這些都要一致。

人的家規可能因為時代不同而聯絡,但終究是停留在追求今世的好處,讓你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光耀門楣。我們被侷限在這個時間、空間當中,我們的榮耀往往是榮耀自己,而神的家規是要我們榮耀神。

【延伸閱讀】:
父親的去世讓我學到了什麼
親愛的爸爸,孩子需要你
父,我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