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是要教會姑息惡行並加以掩飾嗎?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935年電影《悲慘世界》的劇照,卞福汝主教開導尚萬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前有朋友問,《彼得前書》四8這句「愛能遮掩許多的罪」該怎麼解釋?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這經文常引起誤解,學者也提到有人「隨便引用這句經文來支持很多行為」[1]。

一個常見的理解是認為:「如果基督徒愛或饒恕別人,自己的罪也能得到赦免(遮蓋)」。然而這其實是誤解了「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六15)這句話。

海爾(Douglas R.A.Hare)教授就強調:「我們不可以愚蠢地相信自己可以藉由饒恕別人而博得神的赦免」。耶穌要門徒「饒恕別人」的理由是:「當我們決意不饒恕他人的時候,就表示我們不願悔改」,也因此這不是「用饒恕換赦免」,而是「我們期待得到神的恩典之前,必須為了自己的鐵石心腸獻上真誠的悔改」[2]。

馮國泰(Curtis Vaughan)博士也說:「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我們不可以把它解釋為我們的愛有免罪的功效」[3]。毛克禮(Alexander N.MacLeod)牧師同樣提醒:「這句經文不能看作是教訓我們說『愛算是一種功德』,足以使神忽視其他罪愆,或者說我們可以因著愛得以稱義」[4]。

另一種嚴重的誤解是主張:既然「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則對於任何「教會中的犯罪」都該加以遮蓋或掩飾,「不可定罪(審判)、只要饒恕」。然而這真是這節經文的意思嗎?

事實是,過去曾有基督教機構對資深牧師涉及性騷擾的投訴處理不夠積極,結果醜聞曝光後受到外界許多責難。涉案的牧師除遭民事法院判賠外,刑事部分也被依利用權勢猥褻罪判刑,且今年五月又因另案(其他受害女生)遭北檢認定「確實利用權勢猥褻被害人」而起訴同一位牧師[5]。

回到我們關心的這句「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不少人都注意到這經文與《箴言》十12「愛能遮掩一切過錯」很相似。而《雅各書》五20也有一句「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因此許多學者認為「雅各及彼得可能是引用當時流傳於教會的一句箴言」[6]。

如果從《箴言》來理解,則「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指的就是「真實的愛心會令人原諒得罪他的人」、「本著愛心不看彼此的過犯」[7],因為「彼此相愛能使人不注意對方許多得罪自己的地方」[8]。

所以「遮掩」許多的罪就是「赦免(寬恕)」許多的罪,「被遮掩的罪既然未被看見,就有如消失」,因為「愛裡有忍耐、寬容,有愛心的人會容忍並赦免別人的過犯,有如除去已經犯下的罪」。

但這不是「漠視別人所犯的罪」,而是「不張揚、不急於定人的罪,反倒赦免別人」。也因此所說的罪是「人與人之間的虧欠」,正如「神赦免我們的罪,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十一4)[9]。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在解釋《箴言》十12這句「愛能遮掩一切過錯」時也說:它指的並非「掩飾」,而是告訴我們:「憤怒嘗試去揭露和褪去他人的真面目,為的是要讓他們看起來很不堪;愛卻是拒絕報復並且刻意尋求以最好的眼光來看待別人」,「若可能的話,會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幫助當事者作出改變」[10]。

華爾基(Bruce K.Waltke)博士雖同意《箴言》十12的主旨是「愛別人的人用屬天的方式拉下遮蓋物,來遮蔽一切罪過,愛並沒有將犯罪者置於舞台上,並揭開遮蓋物來暴露他的過失」,但仍提醒「這一諺語必須與屬靈朋友糾正罪惡過犯的真理一同考慮」,如「應坦誠責備你的鄰舍」(利十九17,新譯本)、「如果有人偶然犯了過錯,你們這些屬靈的人就要用溫和的方法糾正他」(加六1,現代中文修訂本)[11]。

毛克禮(Alexander N.MacLeod)牧師同樣認為「恨能挑起爭端,因為它把別人的罪顯揚如晝。恨是使人吹毛求疵而又擴張它、宣揚它而引以為快,但愛對別人的罪作法恰正相反,它遮掩罪」。

但毛克禮強調這不是「將作惡加以粉飾或稱惡為善,這也不是說我們永不譴責、絕不報告或絕不懲罰行惡的人。有時罪惡必須予以揭發而加以治療,任何對惡隱藏並姑息的辦法不是基督教的愛」[12]。

康來昌老師也認為神的意思「不是叫我們掩蓋、虛偽作假」,「有時不能忘記對方或自己的一些罪惡,為了幫助他不繼續犯,我們需要記得他有這樣的情形」,「但如果神真的在他身上有恩典,讓他逐漸脫離這些,我們再記這些就不太好了,我們不算那些舊帳,所以愛遮掩許多的罪,就是讓罪過好像都已經不存在了」[13]。

如果從《雅各書》五20這句「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去解讀,所強調的就是「信徒失迷後又被忠心的信徒挽回、歸向神,那麼他過去所犯的許多罪就被遮蓋或赦免,並且靈魂得拯救」[14]。

這種情況下,「從死亡中被拯救出來的是那失迷者」[15],因為「人的愛心能挽回罪人,使之悔改認罪,以致不會得罪神」[16]。

探討至此,我們可以確定「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不是要教會「姑息惡行並加以掩飾」,而是奧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所說的:「我們若真愛別人,就會饒恕(遮蓋)人的冒犯(對我們犯的罪)」。

因為《彼得前書》上下文所談論的是「群體中的忍讓與聯合」[17],所以彼得引用《箴言》十12強調「以愛心取替仇恨,便能平息紛爭」。這不但能使救贖群體「保持聖潔與合一」 ,也能使教會「預備有如火的試煉」[18]。

就像曾任福音派神學協會主席的顧韋恩(Wayne Grudem)所說,如果基督徒團契生活有愛,「許多小錯,甚至一些較大的過錯都可以被忽略被遺忘」,「但在缺乏愛的環境裡,人口裡所說每句話都會被懷疑,每一樣動作都會被誤解,於是到處都是爭端衝突,這就合了撒旦的心意」[19]。

教會對罪惡不應姑息,但我們如果有愛,就絕不會「以挑剔和暴露別人的過犯失誤為樂」,而是願意「效法神的慈悲憐憫,憑愛心原諒人」,即使「原諒人總是要付代價的」[20]。

何時該「不看對方的過犯」,何時該「本於愛心婉言勸戒」,何時該「用紀律來幫助對方改正或悔改」,其實需要神給我們智慧。

但可以確定的是:「愛具有強烈的感化作用,能軟化那些冥頑不靈、執迷不悟的心,其效果比任何刑罰還要大」[21]。

我始終記得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小說《悲慘世界》裡這個感人的故事:罪犯尚萬強 (Jean Valjean)偷了卞福汝主教(Bishop Myriel)的銀餐具和大湯勺,被三個警察扭送到主教面前。

主教一看見尚萬強卻說:「很高興看見您,怎麼回事兒,燭台我也送給您了,跟其他幾件都是銀器,您可以賣上二百法郎,為什麼您沒有把燭台連同餐具一起帶走呢?」。

等警察放了他,主教「走到壁爐前,拿起兩隻銀燭台交給尚萬強」,且低聲對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也不要忘記您向我做的保證,您用這錢是為了當個誠實的人」。

其實尚萬強從未做過甚麼保證,但主教再次鄭重說道:「我的兄弟,您不再屬於惡一方,而屬於善一方了。我買下了您的靈魂,我把您的靈魂從邪惡的念頭和沉淪的思想中贖出來,交給神了」[22]。願您也記得這故事!




[1] 史葛‧麥克奈特(Scot McKnight)博士,《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彼得前書》,漢語聖經協會,2004,頁221。

[2] 海爾(Douglas R.A.Hare)教授,《解經講道註釋 :馬太福音》,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頁85。

[3] 馮國泰(Curtis Vaughan)博士,《天道研經導讀:彼得前後書、猶大書》,天道書樓,1998,頁106。

[4] 毛克禮(Alexander N.MacLeod)牧師,《彼得前書釋義》,福音證主協會,1983,頁286。

[5] 〈淫牧師露鳥求女大生幫按摩 賠百萬「跟上帝懺悔過了」下場出爐〉,蘋果日報,20220531。

[6] 張永信&張略博士,《天道聖經註釋:彼得前書》,天道書樓,1997,頁339。

[7]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博士,《麥克阿瑟新約註釋:彼得前書》,華人基督徒培訓中心,2012,頁356。

[8] 譚志超博士,《與彼得同讀舊約:彼得前書的彌賽亞「新時代」》,天道書樓,2021,頁112。

[9] 賴可中博士,《彼得前書:經歷苦難進入榮耀》,明道社,2010,頁173。

[10]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凱西•凱勒(Kathy keller),《智慧之書:一年的箴言靈修日程》,希望之聲文化,2018,5月4日。

[11] 華爾基(Bruce K.Waltke)博士,《箴言:一至十五章》,美國麥種傳道會,2018,頁572。

[12] 毛克禮(Alexander N.MacLeod)牧師,《彼得前書釋義》,福音證主協會,1983,頁286287。

[13] 康來昌博士,《康來昌查經:彼得前書》。

[14] 格蘭特.奧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第十八卷上: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猶大書》,恩道出版,2018,頁199。

[15] 大衛•尼斯特龍(David L.Nystrom)博士,《雅各書》,漢語聖經協會,2009,頁327。

[16] 張永信&張略博士,《天道聖經註釋:彼得前書》,天道書樓,1997,頁340。

[17] 格蘭特.奧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第十八卷上: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猶大書》,恩道出版,2018,頁375。

[18] 張永信&張略博士,《天道聖經註釋:彼得前書》,天道書樓,1997,頁340。

[19] 顧韋恩(Wayne Grudem),《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彼得前書》,校園書房,1995,頁192。

[20] 克勞尼(Edmund P.Clowney)博士,《聖經信息系列:彼得前書》,校園書房,2008,頁239。

[21] 梁家麟博士,《彼得前書》,建道神學院,1997,頁176。

[21] 雨果(Victor Hugo),《雨果文集第九卷:悲慘世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頁136137。

【延伸閱讀】: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是藉饒恕賺取赦免嗎?
從以弗所書看教養兒女5-5為你的兒女恆切禱告
相遇猝不及防│不期然的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