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今年暑假我們要辦怎樣的福音活動?
作者/徐敏雄
 
  再過一個多月就要進入學校的暑假了,在台灣,許多教會也都有短期的兒童夏令營或青少年信仰生活營,好讓還沒有信主的青少年與兒童有機會接觸到上帝。基本上,對於教會辦理暑期福音事工我是十分肯定、也認為有其必要性。因為在漫長的暑假中,許多孩子沒有固定的學校生活,常常會無所是事,覺得生活無聊。這個時候父母親還要上班,能夠陪伴孩子一同出國或到各地遊玩的家庭確實是少數。如果教會能夠把握機會辦理一些暑期福音活動,對那些還沒信主的父母而言,也是幫忙他們解決了暑期孩童安置的問題。可惜的是,教會礙於人力資源有限,這類的福音活動常常無法持久。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暑期教會的青年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許多大學學生都會利用暑假到原住民部落或某些地方進行暑期的福音事工,對於那些缺乏年輕基督徒的偏遠地區或小型教會來說,這批青年的到來確實可以增加教會暑期福音事工的人力。但是,對於那些大型營會、甚至是出國的宣教活動呢?我們是不是有必要投入這樣多的人力呢?

  有時候聽到基督徒的朋友說:他希望利用暑假到某某國家進行短期宣教。聽到這種話,我心中都會很疑惑,因為不可否認的,台灣的基督徒在總人口數比例中一直是相當稀少的,因此,台灣本身就是一個急待開發的福音工廠!以外文傳講福音會比用自己的母語介紹耶穌容易嗎?自己所處的這塊土地上,還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沒有信主,此時「出國宣教」的意義何在呢?是否我們已經把「短宣」當成是一種流行,是否唯有「出國短宣」才是在做福音工作呢?

  另外,不少教會或學生事工團體會利用暑期辦理一些大型的佈道會和集體敬拜大會。例如去年我就參加了「萬國敬拜讚美」,整個敬拜活動中可以說是韓國的某個基督教團體在帶領的,他們使用韓語,再由翻譯翻成中文。對於這群韓國弟兄姊妹的福音熱誠我依然抱持十分肯定的態度,但是同樣的,對於這種跨國性的宣教活動的意義,我的心中依然存在相當多的疑問?另外,主辦單位提到,這三天的活動需要上百萬的費用,我心中同樣也是起了個疑問:這幾百萬的經費真的花在福音的刀口上嗎?

  相信不少基督徒都有這樣的經驗:每次參加大型敬拜讚美的人多半都是基督徒,甚至那些佈道會的與會者也以基督徒為主。一群的基督徒聚集在場內高唱哈利路亞,拍手鼓掌、落淚、吶喊、讚美上帝,福音是否就傳遞出去了呢?這些對於會場外還沒有信主的基督徒意義何在?在社會缺乏愛與關懷的情況下所線上的讚美,上帝是否喜悅?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來到教會的人多半都是中上階層的人,參加大型福音活動的,也還是那個階層的人為多,是否基督教會已經成了「中上階層的教會」,甚至是一種代表身分地位的俱樂部了呢?

  今天早上騎機車到學校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一個中年婦人賣力地踏著她的三輪車,車上除了她要做買賣的東西外,還搭載了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看起來都是小學生的樣子,從他們的穿著打扮看起來,可以了解到他們是「甘苦人」。當下的我沒有上前問他們有沒有信耶穌,但是就我在教會的經驗,似乎很少看到這種下階層的民眾,這讓我開始反省教會的宣教事工究竟做了什麼,台灣的基督教會的宣教對象究竟是誰?

  就我自己的觀點而言,理想的福音事工應該是站在「教會社區化」的立場上辦理,把福音經費下放到各個地方教會,同時也讓青年人留在他們聚會的教會服事。這種區域化的福音事工有以下幾個好處:

  首先,從經費的角度來看,比起邀請國外幾百人的基督徒團體到台灣來宣教,利用地方教會現有的禮拜堂、主日學教材、甚至有些教會還有不錯的燈光音響,如此已經省下了一筆「場地費」和「設備費」。另外,以教會青年或有時間共同參與事工的信徒為班底,亦可省下「人事費」。當然,如果某一個教會的青年較少,亦可連結幾個地方教會的青年共同負責某一個區域的事工。

  第二,從福音傳遞的對象來看,地方教會辦理暑期福音事工的好處,正如同前面提到的,可以分擔社區中上班族父母照顧子女的難題。特別是對於那些要以勞力換取生活所需的勞動階級家庭而言,眼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上才藝班、學英文、學音樂,而自己的孩子卻因為經濟不許可所以無法和他們一樣,為人父母心中的那份感慨是可以體會的。以我今天遇到的那三個母女(子)為例,如果我告訴那位媽媽:「暑假我們教會可以幫你照顧孩子,還請了一些大學生教他們學一些新東西,這樣你就可以安心做生意了!」我想,無論這位媽媽是否願意讓孩子來到教會參與暑期活動,但她也會感受到教會對她的一份關心。這種建立在愛與關懷的關係,才是真正屬於教會和社區民眾的穩固關係。

  第三,就福音方案的規劃而言,如果讓地方教會自行規劃福音方案,除了可以培養基督徒青年辦理福音事工的能例外,亦可根據教會所在的地區設計出適合當地民眾的福音課程。畢竟,信仰應該是落實在生活中的,要讓參與暑期福音活動的孩子,從自己的生活中去體會上帝的同在。不可否認的,國外敬拜讚美的活動很炫,也確實吸引不少年輕人,但必須注意的是,它不見得適合每一個地區、每一種個性的孩子。基督教在台灣已經傳遞了一百多年,該是台灣的青年自己站起來的時候了,仰賴國外宣教人才傳福音,往往因著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畢竟不如本土青年貼近。此外,所謂的「短期宣教」也僅常常是曇花一現,福音活動過了之後如果沒有後續的跟進事工,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相當有限,而這些跟進事工卻又必須仰賴地方教會去推動。

  總而言之,如果教會團體希望透過辦理大型敬拜活動來傳遞福音,就我個人的觀點來,這類的活動不會比地方教會自行辦理小型福音活動效果更好。相反的,我建議各地方教會可以獨立或聯合辦理區域性的福音活動。與其將大筆的鈔票用來辦理一些光鮮亮麗的大型活動,不如將這些錢放在社區中需要關懷的民眾身上,相信這種出於愛與關懷所表現出來的「讚美」,會比大家死命鼓掌更能討神歡心。此外,把讓教會青年回到自己的教會服事,不但讓青年更貼近社區民眾、對自己的教會更有感情,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規劃和帶領福音事工的能力。


 
徐敏雄是誰?      徐敏雄文選

 
 
信望愛論壇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關係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