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災難中基督徒在哪裡?(三之三)深層、建議性的反省是必要的
作者/徐敏雄
 
  地震後緊急救援的工作已經逐漸進入尾聲,接下來要做的是重建家園的工作, 基督徒、基督教會、基督教機構該扮演怎樣的角色?相信許多人已經開始積極地思 索這個問題,也知道許多教會、團契、機構也開始著手規劃長期性的協助方案。

  在從事這些方案規劃之前,我自己認為最根本重要的問題,是再一次地反省、 重新思考自己、團契、教會對信仰的認識,再一次地思考自己信仰的實踐方式是否 符合聖經的教導、上帝的意願。

  慈濟或其它民間基金會做什麼,我們是不是就得跟著去做?如果基督徒所從事 的一切事工是沒有經過信仰而獲取力量的,那就一切的救援活動不但與其它團體沒 有不同,更重要的,是這種信仰根本上就沒有意義,因為信仰並不帶給人類力量與 方向,這就是所謂「靠人的力量」。

  相對而言,如果教會與基督徒所做的一切,背後有深厚的信仰動力,那麼一切 的事工才有意義,這樣的信仰才是與生命相結合的。

  就我自己的立場而言,救災中傳遞福音的方式不是跟災民講「信耶穌得永生」 ,因為我對信仰的瞭解是生活化的,甚至應該說生命中每一刻都具有信仰意義,怎 樣讓災民在重建的過程中體驗到基督教的愛,怎樣讓自己的服事體現出上帝的愛, 信仰就在我們與災民互動的過程中原原本本的體現。

  其實,之所以會寫出「災難中基督徒在哪裡」的文章,是希望學校福音工作者 、教會、團契去思考,自己投入救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為何基督徒每次的反省總 是只停留在「呼籲」、「研究」之上,是不是打從根本上對福音的詮釋、或是我們 教導給學生的信仰態度,就與積極性的社會關懷不符合?

  總歸一句話:如果基督徒對信仰的瞭解不是「積極參與社會服務」,那麼請不 要在意慈濟或社會大眾附加在基督徒身上的重擔,因為基督教是正信宗教,不應該 隨便改變教義。

  但是,如果基督徒的信仰真諦是「積極參與社會服務」,那麼,我們要反省的 不僅是基督徒做多少,更不是慈濟做多少,而是為何基督徒沒有參與的動力,或是 沒有組織動員的能力?如果教會認為基督徒的社會關懷意識是重要的,如果學校的 福音工作者也認可基督徒應該積極投入社會關懷,那麼是否就該從根本的信仰立場 加以調整,從現在開始,就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基督徒關懷社會的「信念」與「能力 」。

  我知道,在這個時候寫這種反省的文字很容易遭人討厭,但是,我覺得如果基 督徒真的積極地、長期地投入這次災後復健工作,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從最初的福 音信息開始,讓信徒有社會關懷的「信念」與「能力」,因為基督徒的社會關懷不 是應付社會大眾,或僅是滿足基督徒關懷社會的愛心,而是上帝的基本教導,是信 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寫出自己的感想,僅供參考。


 
本期最新內容      徐敏雄是誰?      徐敏雄文選

 
 
信望愛論壇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關係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醫療保健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