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我在外教流浪二十年的歷程
作者/吳約翰
 
  林語堂先生的信仰經歷非常特殊,他的父親是牧師,他是第二代的基督徒,後來他因研究 儒釋道等學問而離開基督,到老才回到基督的懷中。我的經驗和林先生有些相似,因此我願意 將我的經驗分享給基督徒做為警惕。

  我個人是第三代的基督徒,也在外流浪了二十年,學習儒釋道三教花了不少時間,才重新 回到上帝的身邊。因此,此文或者可以幫助第二代以後的遺傳基督徒,提供他們對信仰重新省 思。

  我生在高雄,小時候即參加前金長老會所附設的幼稚園,記得在幼稚園中,老師會對我們 說參孫的故事,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聖經故事聽了不少,但老師並沒有跟我們強調跟上帝的 關係,父母因忙著家計,也沒有對我們的靈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在小學六年在教會中,也沒 有什麼與神建立關係,自然的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中,找到不去教會的藉口。而一個停止聚會的 人,最後的結局一定會離開神。正如希伯來書 10:25 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 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高中時,我開始讀一些哲學書籍,高二即對莊子的書產生好感,正課之外莊子一書常不離 手從莊子一書讓我學到「逍遙」、「齊物」的觀念,「生死、成敗、得失、毀譽」等量齊觀, 成為我當時的座右銘。

  大學在母親的禱告下,考上超越我實力之上的國立大學,我在大學中,最喜歡讀「老子」 ,老子是道家的祖師,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慈、儉」的三寶,我拳拳服膺,養成我「與世 無爭」的個性,行為也偏向被動,但卻因而和同學很少有衝突,人緣也不錯,但在「君子之交 淡如水」下,只交到一、二位知己而已。

  我無為的個性,在出了社會就受到考驗,為了在商場競爭,我也只好用積極的精神和同事 競爭。但我在上班之後的時間,仍然對於哲學、宗教的書較有興趣,將「工作、興趣」二分, 這時我開始接觸一些較短的佛經,也買了小佛像,在房間供奉起來,信主的父母雖然勸我不要 燒香,但我卻不理他們,他們後來就不管了。

  後來我結婚後,就搬到外面住,加上在工作上的不得志,和太太身體常常看病,使我覺得 佛教的「苦、空、無常」蠻有道理,使我更熱中的鑽研佛經,買了不少佛教的經典,在佛教中 我對於禪宗情有獨鍾,當時因所待的證券商要裁員,使我有些恐謊。太太那時,看到一家居士 禪的道場招生,為了身體能康復邀我一起學習禪宗的打坐,為了消除可能被裁員的壓力,我和 太太開始和居士的老師學習參話頭和打坐。

  由於我有「慧根」並很有向心力,加上供養上師不吝惜,成為老師的「入室弟子」,我努 力的打坐,從五分鐘到一坐二、三個小時。在一次的「閉關」中,我精神在定境中進入「初禪 」的「離生喜樂」的境界。內在的氣機完全打通,本來需要午睡,進入初禪的那幾天根本不必 午睡,人整個神清氣爽,整個身體好像有冷氣從細胞吹出,使人感到舒服。禪宗的打坐從「凡 夫定」、「未到地定」到「初禪」要花不少年的功夫也不一定能達到,打坐功夫雖好,但內心 的煩惱能無法消除。

  此時,太太反而身體因參禪而更憂鬱,後來更「走火入魔」,去看精神科醫生後,醫生診 斷她得了「躁鬱症」。她會自言自語,並亂丟東西,花了不少錢看病。

  我為了她的精神病到處求神問卜但並無改善,我想到「鸞堂」的「扶鸞」,就和太太到鸞 堂加入作為「鸞生」,入堂時,神明附在正乩的身上,說我們身家清白,可以成為他們的門生 。我的師尊是一位三百年前的將軍,他會附在乩童身上替太太開藥單(中藥),但吃了卻沒有 效果。

  為了使太太能得醫治,我想直接跟神明溝通可能更快,我到廟宇請了幾尊神像,到家供奉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在每天的燒香、獻花、獻果,對神明畢恭畢敬下,不但太太身體沒 變好,我更依神明指示去投資,而賠了一百多萬,而這筆錢不但使我的積蓄付之流水,也成為 一個背負債務的人。

  當時我的處境,已經達到人生的谷底,妻子的重病可能要花上一筆龐大的醫藥費,而我又 負債,山窮水盡的時候,怎麼辦呢?

  想不到天無絕人之路,太太在有人向他傳福音後,身體漸漸好轉,我也回到主的懷中,上 帝為我開路,我的負債在兩年內就還清了。

  一來為了報答上帝的恩典,二來我對於全職事奉也有負擔,我開始努力尋求上帝的呼召, 準備到神學院受造就,走傳道人的路,在努力的尋求下,除了買了不少呼召獻身的書,也請教 不少牧師他們被呼召的過程,並參加神學院的獻身大會,在近三年的尋求下,從「聖經、聖靈 、環境的印證」三方面皆得到證據,使我決定離開待遇不錯的金融業,決定拋下工作獻身給主 用。

  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我我可能已經出家,且仍然會繼續沈迷於一些不能讓人改變生命的 宗教,也不可能會來走傳道這條路。我在外教流浪二十多年,盼望一些已經信主而又離開的人 ,能「浪子回頭」回到神的身邊;而一些學佛、道教和拜拜的人,也能來尋求真神,因為「除 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聖經新約使徒 行傳四章12節),只有相信耶穌,人生才有盼望,未來才有永生。 (本文作者現就讀神學院碩士班,45歲,曾任職證券公司經理、銀行主管)


 
等待天堂      前期文章索引

 
 
信望愛論壇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關係
華子有話說     漫畫與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