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一年後九二一•台中東勢
 
  何紹倫牧師是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的牧師,一九九九年中之前,他一直在台北市參與 教會服事工作,然而去年的台灣九二一地震,改變了他原本的服事生活;去年九二一地震 之後兩天,九月廿三日,他就進入台中縣東勢鎮災區,從救災、搭建組合屋、安置災民生 活到與重建區居民一起生活,到這個禮拜為止,何牧師在台中縣東勢鎮,已經整整待上一 年了。

  信望愛於日前與懷恩堂同工前往台中東勢,造訪何紹倫牧師,以及浸信會懷恩堂支持 了一年的「東勢工作站」。

  如果未曾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恐怖經歷的人,來到東勢,相信都會為東勢秀麗的山色 風光著迷,東勢是中橫公路的入口,著名的亞哥花園也位在附近;然而九二一地震改變了 東勢地貌,在往東勢的路上會經過怵目驚心、高高壟起的車龍埔斷層,那種路面突然從眼 前高升成一座小山丘的奇特視覺,令人難忘;走過東豐大橋,橋面上明顯而不規則的裂痕 ,雖然經過了一年,地震的撕裂力量依然讓人心驚。

  高壯的何牧師,並沒有一般傳道人拘謹保守的形象,看起來反而有點像一名運動健將 ;浸信會在東勢的工作站,使用的是林務局的舊辦公室,組合屋所組成的社區,就搭建在 這片國土上;同行的懷恩堂同工告訴我們,組合屋社區旁邊的池塘,去年曾染紅了鮮血, 許多找不到水源處理的屍體,當時就是用這個池塘的水來清理;社區後方有一個以黑帆布 搭建起的巨大廢棄工寮,晴空下看來陰森可怖,與信望愛同行的懷恩堂同工說,這個工寮 在去年地震救災工作進行時,曾擺滿了全東勢鎮的屍體……

  「我們這裡沒有發生過居民自殺的事情。」何牧師感嘆地說著,「我花了很多時間在 災民身上,了解傾聽他們的需要,這裡的每一戶我都很熟,我每晚排滿行程拜訪災民,一 年來從沒間斷過,或許這是這裡沒有傳出自殺事件的原因之一吧!感謝上帝。」

  何牧師說,去年九月廿三日,他來到東勢,從救災工作開始做起,幫助災民處理後事 ,幫助災民搬進組合屋,何牧師指著工作站旁邊的籃球場說,這裡的設備,都是向政府或 教會申請經費,一點一滴慢慢建立起來的。

  懷恩堂的東勢工作站協助兩個組合屋村落的災民安置工作,其中一個村落是高雄市政 府捐款給台中縣政府蓋起來的、另一個是慈濟蓋的,災民的照顧工作則落在東勢工作站的 身上,「這裡的工作所需經費,教會會幫我們想辦法,但是人力不足才是真正的問題,沒 有人會願意長期留在這裡照顧災民。」何牧師說,他們夫婦兩個,加上一兩個當地「以工 代賑」的災民一起幫忙,人力依然不足,「不說別的,光探訪家庭這件事情,要靠一兩個 人怎麼作的起來?」

  「難道你們沒有試過跟中部地區或是這裡的教會一起合作嗎?」我好奇地問,何牧師 說,「當然有啊!不過台中當地的傳道人已經夠忙了,東勢這裡的教會基督徒聚會人數又 不多,幫不上什麼忙,最多就是有些短宣隊願意到這裡來,但是真正沈重的災民照顧工作 ,才是人力最大需求。」

  頗寬敞的工作站,宛如一間小型辦公室,裡頭設備還算齊全,影印機、傳真機、雷射 印表機,幾部電腦還架設了網路串連在一起,包括能上網的數據機;工作站的一邊是圖書 室,擺滿了一整個牆壁的各類書籍,器材室裡頭有電子琴、喇叭跟擴大器……可以看得出 來,何牧師花了很多心思建立工作站,包括災民的精神生活他都想到了。

  言談之間,幾個小孩跑進工作站裡,大聲地喊著:

  「何牧師我們可以玩籃球嗎?」
  「喔,可以!」
  「謝謝!」幾個孩子高興地跳跳蹦蹦帶著籃球走出去了。

  過了一下子,一位老年人慢慢踱步走進工作站。

  「何牧師今天沒放假啊?禮拜天還這麼忙?」老人親切地問著。
  「應該是放假的,不過因為有點事情,下午又來這裡看看。」,何牧師笑著回答。

  老人翻翻書報架上的資料,拿起了一本中信月刊及基督教論壇報,隨意翻閱。

  「這兩個村的居民,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客家人,剩下的是幾個獨居的退伍老兵;以前 基督徒常覺得家庭探訪、進入陌生人家庭談福音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客家人的福音工 作似乎更加艱難,但是在這裡服事,我們可以到每個家庭傳福音,跟每個人作朋友,而他 們都願意接納基督徒的友善與關心,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對客家人來說 ,好像困難度又更高了一點,能獲得居民的友誼,或許是我最感恩的事情。」

  何牧師的眼睛裡頭閃著認真的光芒,「這一年來,我在這裡跟每個家庭都成為朋友, 跟他們談福音,我愈來愈知道,現在該是可以為上帝收割的時候了!可惜的是,這裡沒有 那麼多的工人、沒有那麼多的基督徒,可以為上帝收割,這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也是最可 惜的事情。」

  何牧師指著工作站外面寬闊的土地說,「我在這個地方辦了很多晚會,來自不同地方 的宣教團體也在這裡來來去去,雖然這裡的居民參加的人數不多,其中很多都是老人,但 是我知道基督信仰的種子已經在這裡發芽,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孩子。」

  年紀很輕、看來只有三十歲出頭,帶著廣東口音的何牧師談到工作站時有無限的活力 ,但也感嘆人手不夠以及外界對重建區的冷漠。

  「基督徒團體來這裡的頻率,還不如一貫道的朋友積極,這是基督徒該自我反省的事 情,很多人都不願意到重建區來;例如,慈濟在隔壁蓋了組合屋,但是常常來關心災民的 ,反而是一貫道的朋友。」何牧師指著筆記型電腦螢幕上的照片,「他們真的很有心,幾 乎每個禮拜都來,你看,這張是他們為災民推拿按摩的照片,這張是他們跟災民談道的照 片……我花了點時間記錄他們的努力,我真覺得基督徒應該要多加油了!」

  「你打算在這裡建立教會嗎?」我蠻有興趣地問,「你有沒有想過,就在這裡直接建 立教會呢?」,何牧師說,「沒想過,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附近就有一個浸信會辦的教會, 走到那裡才十幾分鐘,我心裡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讓這裡的羊群能全部轉移到那個教會去聚 會,這裡的居民也曾主動到那教會去,不過可惜的是,這裡的教會力量都很弱,不像都市 教會,有很多會友、有比較強的向心力。」

  何牧師談到基督徒的心志與當地教會的狀況,臉上有著無奈的神情。

  「地震把很多原本幾乎不來往的教會重新連結起來,一起努力,這原本是好事,可惜 不同教派之間有時候還是會有門戶之見。」談到這裡,何牧師臉上更加惋惜無奈,「這裡 有好幾個教會,地震前幾乎很少往來,某些傳道人間,對於對方都有些成見,地震後雖然 暫時找到了連合機會,但是這種狀況很快就過去了;這陣子北部某大宗派打算來這裡建立 教會,可是找會友的方法有些問題……有時我看到這些人的問題,心裡是很無奈的。」

  日頭漸漸地轉變成紅潤的夕陽,籃球場上的孩子奮力地將球拋高、落下再拋高,泛白 色的組合屋,倒映著灩漫的金色陽光。

  「重建工作要有成就,或許還是要等好幾年的時間。」

  何牧師黝黑的臉孔對著籃球場上的孩子,「看著基督信仰的種子能進入每個家庭,深 植在這些孩子心裡,我想這就是最值得感恩之處吧!現在,我只期待,有愈來愈多基督徒 願意投入重建區的工作,為神收割這些好不容易找回的失喪人群,或許這就是我在這裡待 上一年最大的盼望。」

  一年來,我們從媒體上看盡了政客在重建區來來去去,每天吵鬧不休的新聞與不斷傳 出弊案的地方政府重建工作,「九二一」彷彿已經快被我們遠遠拋在後面而不願去面對了 ;不過,我相信若您願意走一趟災區,與災民一起生活,您或許會對九二一有新的想法。

  何紹倫牧師不過是許多基督徒在災區努力的一個縮影,只是,未來在我們之中,是否 能夠有更多的何牧師出現,將基督的愛投入真正需要的地方,投入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呢?

  但願,愛心不再是存於我們內心的一個虛擬名詞,而是在老人平安的面容上與孩子躍 動的身上,看到的基督愛心種子發芽成長的永恆結果。

 
企畫/採訪/記錄:徐千祐
資料提供/嚮導:李杰沛
何紹倫牧師聯絡 Email:hhsl@gbc.org.tw


 
華人網頁設計比賽之我見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舒旅優行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