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社會服務事工的發展
第二章 西方基督宗教的社會服務理念
第三節:啟蒙時代基督教的社會服務理念
作者/徐敏雄

第三節:啟蒙時代基督教的社會服務理念
一、啟蒙運動和宿命論的影響

  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由於自然科學與哲學的發展,傳統以宗教信仰來解釋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方式開始受到質疑,科學或哲學家積極地以理性原則尋求新的思考模式。Kant將這種人類心靈的決志,為要行使堅定不移又真誠的理性功能稱之為「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凡能如此行的就可稱為「啟蒙」思想家(楊牧谷主編,1997:339),在這股啟蒙思潮中,主要以「理性主義」和「自然神論」(Deism)為主。

  受到啟蒙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基督教界許多信徒喪失了傳統的宗教熱誠,甚至不少教會開始接受「自然神學」的觀點,一些神職人員的講道都是平淡的道德論述,教會信徒的人數也處於停滯狀態,十八世紀前期的英國的基督教會陷入了一陣低潮中。此外,雖然當時的人們已經逐漸遠離虔敬的宗教生活,但Calvin的預定論卻已經對當時的信徒產生某些始料未及的影響,在預定論的教義下,無論臆測自己是否已經被揀選,信徒們都很容易產生「宿命」的想法,宿命論使他們無論對於遵守道德規範或從事慈善工作都抱持慵懶的態度。因此,在當時的社會中不但大眾娛樂活動相當糜爛,文盲可說是隨處可見,法律雖然嚴苛,但犯罪問題仍然相當嚴重(Walker,1992:760-761;Stott,1994:18)。

 
二、John Wesley的宗教復興運動

  在宗教生活萎靡,社會問題持續惡化的情況下,不少清教徒便開始思考如何復興傳統基督教的精神,甚至開始組織各種宗教會社,在這些宗教革新組織中以英國的John Wesley(1703-1791)影響最大,由他所發起的福音復興的浪潮也就是所謂的循道派(Methodism)運動。為了抵抗預定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Wesley採納了亞米紐斯主義(Arminianism)的神學思想,強調耶穌基督為人類而死讓全人類可以得救,但這份救贖只對那些相信耶穌的人發生功效。換言之,當信徒在言行思想上違背上帝的旨意,不再信靠上帝時,這份恩典自然也就失落了11(Enns,1992:472-476)。在這樣的教義之下,基督徒便不能再過著慵懶的生活,而必須積極地在現世生活中實踐上帝的旨意,因為,唯有在現世生活中順服上帝才能夠繼續保有上帝的救贖。

 
三、Wesley的社會服務理念

  此外,Wesley認為神的愛和恩典普及萬民,正如雨水和太陽對所有人皆平等待遇一樣,但與以往基督神學較為不同之處在於Wesley強調這種愛的關係必須落實於人對上帝的敬拜以及人對鄰人關懷上,對此他提出了「在社會成聖之外,別無其他成聖」的概念,認為所有的成聖都是社會性的。愛鄰舍不只是嘴上的傳講上帝的愛,而是要忠實、公平地對待他們,不可有欺騙的情事發生,這就是循道派教條的精義。

  Wesley最令人感佩之處莫過於他能夠身體力行自身所有的教訓,他不但憐恤窮人、老人和婦女,並且給他們予實質的賙濟與幫助12,對於社會不公平的現象Wesley更在講道與著作中提出信仰的批判。在他著名的講章--「金錢的用處」中,Wesley談到:1.盡你的能力賺錢;2.盡你的能力節儉;3.盡你的能力施捨。在他看來,賺錢是正當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基督徒必須注意到賺錢不能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或精神,更重要的是不可犧牲自己鄰舍的身體或靈魂而獲利(林鴻信,1995:239-240;Allan, 1986:48-58,135-140)。

  在對政府角色上,Wesley認為政府應當負起促進市民經濟福祉的責任,而不該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自由市場,因為完全的放任將會引發人類貪婪的墮落,政府必須嚴防走私、販酒和酗酒,並介入市場壓低產品售價(楊東川,1997:42-43),因此,Wesley似乎也強調政府必須保障人民最低層次的安全。從信仰層面來看,Wesley帶領下的慈善濟貧工作基本上是一種將個人救贖置於社群中實踐的倫理觀。與Calvinian相較之下,雖然兩者同樣強調工作倫理,重視教會和政府對弱勢者的責任,但不同的是前者是希望透過社會服務而「維持」上帝的救贖,而後者的社會服務則是為了尋找預選的確據。

 
四、Wesley的社會服務組織

  在慈善關懷工作的方式上,Wesley採用了「會社」(society)的組織型態。所謂的「會社」其實就是信徒聚集的組織,這群信徒除了彼此關心禱告與勉勵外,也選出「會社」的小組領袖。隨著關懷範圍與對象的擴大,漸漸的這種「會社」的數量也逐漸增加,此時的Wesley也奔走於各個團體之間訓勉他們福音,宗教復興的精神與理念就以這樣形式在英國各城鎮傳揚開來。為了讓這群基督徒在關懷行動上能夠更有力量,在「會社」的體制之下,Wesley又將信徒分為許多團體,稱之為「隊」。

  這些「隊」中的成員主要是一些過著宗教虔敬生活的人,他們除了探訪需要關心的人外,也分享彼此信仰的經驗。至於整個會社的督導工作是以Wesley為核心,除了每週固定時間的聚會外,他還規定信徒們要一同靈修、分享與關懷,過著友愛的基督徒團契生活(林鴻信,1995:244;Allan, 1986:48-53)。簡言之,Wesley所領導的慈善服務團體實際上是一個具有正式組織形式的基督徒團契,許多人認為Wesley的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發展出全國性的復興,甚至對英國的政治、社會與道德等各層面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這種正式且效率化的組織動員。

 
五、Wesley在宗教與社會服務上的影響

  在Wesley的影響下,許多信徒開始深入基層從事消除文盲的教育工作,並探入監獄探訪囚犯、照顧病人和窮人,甚至力反奴隸制度,「世界就是我的牧區」正是Wesley循道派精神最佳寫照。這股復興浪潮不僅造成福音的廣傳,同時也激起了許多社會慈善事業的興辦,對大西洋兩岸的社會更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宣教士不但積極從事社會救濟和教育百姓,更開始將觸角伸往未開發國家進行海外宣教的工作(Stott,1994:17;楊牧谷主編,1997:1187-1189)。

 

註釋
  1. 或許我們可以說,Wesley強調信仰必須建立在親身的體驗上,而Calvinian則傾向以信心取代人的體驗,較重視上帝在救贖中的主動性(林鴻信,1995:241)。
  2. Wesley興辦了許多社會服務的機構,包括:年老的貧民與寡婦的收容所、以工代賑的濟貧措施、免費教導兒童基本算、讀、寫作等常識的學校。在醫療服務上,他不但積極為窮人勸募醫療費用,還親自充當醫師為貧苦病患提供醫療服務,此外,Wesley還辦理窮人的無息貸款來抒解窮人的經濟困境,使他們免受高利剝削之苦(Allan, 1986:48-58,135-140)。

 
回溯上一篇 請續閱下篇


回論文索引頁

 
徐敏雄是誰?      徐敏雄文選

 
 
信望愛論壇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關係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