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重学历轻专业的教育危机

  「大学录取率再创新高!」这样的报纸标题在近年以来已经不是新闻了。台湾的大学校院在十年以来从二十几所增加到近一百五十所,除了一般大学之外,技职体系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增加的比例更是惊人。

  因应著这样的趋势,去年台北市议员蒋乃辛所做的民调显示,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北市公立高职学生毕业后希望升学,其中九成四希望进入一般大学或四年制技术学院就读,具闻北市一所明星高职去年千位应届毕业生之中竟然只有个位数选择直接就业,而根据天下杂志所做的调查,高职生平均每周补习的时数十小时已超过高中生更远胜国中生。

  全面提高学历的用意本来并没有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职学校最重要的技能似乎逐渐被人漠视与忽略了,在重视升学的趋势之下,高职许多的选修实作科目逐渐被升学科目所取代,因为作为升学依据的学科能力测验中,国英数就占了五百分中的三百分,剩下的是从十几科专业科目中选出来的四科各占五十分,而术科部分则完全不考,逐年增加的综合高中更以不到一半的专业科目时数就可以参加四技二专升学考试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一般高职,升学率高的学校就叫做好学校,高职已经不再重视技能的培养变成和国高中一般、像补习班一样,以升学成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

  再看看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吧!其中多数是由专科改制成立的,而改制的重要条件是师资的学历,于是在这些学校中充斥著许多年轻的博士,试问又有多少博士具有技术专长与实务经验?于是,一个高职生在高职学技术,进到技术学院跟不会技术的老师学理论,九十学年度起四技二专申请入学拒绝收高职生,让我们看到技院科大不喜欢收高职生而喜欢收高中生,当技术学院、科技大学逐渐走向研究取向,企图跟以理工闻名的清大、交大、成大竞争,当技职学校完全忽视技能的培养而以升学为目的,当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养成的学生与一般大学没有两样,这样的技职教育是否名不符实、本末倒置?而在整个社会仍带著高中考不上才去念高职的刻板印象时,缺乏技能的技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比不过多数大学毕业生,而技职教育仍然被视为是次等教育,不擅长学科考试的孩子在升学阴影笼罩之下,路似乎愈来愈窄……….

  教改十年了,广设高中大学的结果并没有丝毫减缓升学压力,相反地似乎在增加压力之中。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落实技职教育与证照制度,当技职学校落实建教合作与技能培养,当证照成为执业的必要、就业的保障,甚至成为起薪的基准,当一个拥有甲级证照实务经验的高职毕业生薪水比大学毕业生高,甚至比硕士更高,当多数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高职作为第一志愿,当社会上人人透过教育具有不同领域的专长与技能,当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路而非挤到同一条路上,当家长学校不再以进入明星高中大学为考量孩子价值的标准,升学压力自然大幅降低。

  当升学成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被训练成读书考试的机器,无形中被物化成为学校、老师、家长争取业绩、面子的工具,谁去关心他们真正的需要?孩子的生命被扭曲糟蹋,又有谁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当多数老师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进入明星学校让自己有面子,又如何期待形式上制度的改变可以减缓升学的竞争降低考试的压力?又有什么样的改革能够改变人心深处隐藏的自私与贪婪?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教改无法改变人心,更不能藉著更高的学历让人找到生命、活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甚至透过竞争的过程令人失去自我。愿从生命教育年开始,教育回归对对个人差异的肯定与接纳,回归对生命的尊重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