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短波》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神劇《彌賽亞》之祂必潔淨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And he shall purify the sons of Levi. (Mal 3:1 KJV)

蘋果公司故執行長 Steve Jobs 對死亡的論述令許多人激賞:「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無疑這是對後現代「活出自己」的最佳註解之一。然而他那句「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卻只說對了一半。

耶穌在約翰福音裡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約 12:23,24,27) 約翰隨後解釋「這時候」是指著耶穌將要怎樣死說的。彌賽亞的道成肉身是為了受死,世上竟有人是為了死亡而生!也許人性裡真的沒有人想死(所以耶穌也曾求脫離這時候),可是耶穌的降生卻是為了死亡,祂藉著寶血洗淨我們的罪,耶穌的名字就是「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 (太 1:21)

猶太人所期待的彌賽亞是救世主,神的受膏者,要來復興以色列國,重建大衛的王朝。先知阿摩司卻警告說「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阿摩司書 5:18) 當神的榮耀向我們顯現的時候,常常也是我們的生命被改變的時候。不僅僅我們軟弱的地方被祂安慰,我們骯髒污穢的地方也要被祂光照,常常這是我們不喜歡面對神的原因。當以賽亞在異象中見到上帝的榮光充滿全地時,第一個反應是「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 6:5) Handle 作曲時,我相信神的榮耀光照他生命中黑暗的地方,一個大作曲家過往自以為是的驕傲一幕幕地被掀開,令他謙卑在神面前,虛心領受神的恩典。

神劇《彌賽亞》接下來選用哈該書 2:6-7 和瑪拉基書 3:1-3 一方面是因為經文是指著彌賽亞預言的,另一方面正是連結「神榮耀顯現」和「祂必潔淨」的重要經文。
Thus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
Yet once a little while and I will shak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sea and the dry land;
andI will shake all nations;
and the desire of all nations shall come.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
「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
滄海,與旱地。
我必震動萬國;
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註一)
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
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哈該書 2:5-6 和合本小字)

《彌賽亞》的第一部裡的宣敘調一直扮演先知的角色,不論從曠野的人聲到這裡哈該的信息,這種以歌唱方式說話是依照言語自然的強弱表現曲調,將先知所傳達神的話表現得大而可畏。這裡的導奏讓我們想起序曲君王進場的充滿附點音符的音樂,但只一節男低音就直接切入宣告,令人有山雨欲來的緊迫感,一掃前面安慰與歡樂的氛圍。接下來就是那令人瞠目的 shake (震動),一連串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將神所要震動的一一帶過。

直到「震動萬國」時,伴奏的樂團也從附點音符被帶入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然而樂團的曲式卻是蒙台威爾第M onteverdi (1567-1643) 所開創的「激動風格」(stile concitato),連續同音的十六分音符營造出戰鬥的煙硝味。到了 the desire (所羨慕的) 時,男低音又從樂團接回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是音型卻和 shake 相反,變成上行音型,這時樂團的伴奏就回到 Comfort ye 導奏的八分音符,暗示「所羨慕的」來到是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約 1:14) 有恩典所以我們得安慰,有真理叫我們可以脫離黑暗,走在聖潔的光明中。

The Lord, whom ye seek, shall suddenly come to his temple,
even the messenger of the covenant, whom ye delight in:
behold, he shall come,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But who may abide the day of his coming
and who shall stand when He appeareth?
For He is like a refiner's fire. ( Mal 3:1-2 KJV )

在充滿震撼的宣敘調中,其實《彌賽亞》已經帶出瑪拉基書第三章的信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瑪拉基書 3:1-2) 新約希伯來書轉化了這段經文,用來形容彌賽亞的國度:「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為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來 12:26-29) 希伯來書的作者將哈該的震動和瑪拉基的火連在一起,也讓我們清楚看見上帝是吞滅的火 (和合本修訂版,英文譯本皆翻作 consuming fire)。 神要如煉金之人的火,煉燼渣滓,吞滅一切的骯髒污穢,彌賽亞來是要揚淨他的場 (路3:17)。

音樂上 Handel 以 D 小調帶出憂傷的探問:「But who may abide the day of his coming?」這段著名的詠嘆調其實是 Handle 為當時火紅的閹伶 Guatano Guadagni 改寫的,當唱到 For He is like,弦樂伴奏就像著火般地用 prestissimo (極快地) 的音群伴奏,而不時出現的跳音則是描繪火焰,單單在樂譜上都可以看見音符如火延燒,躍然紙上。 加上獨唱的花腔,為《彌賽亞》的音畫再添一幅傑作。

And He shall purify the sons of Levi,
that they may offer unto the Lord an offering in righteousness.
他必潔淨利未人。
這樣,他們就會憑公義獻禮物給耶和華。(瑪拉基書 3:3 新譯本)

舊約裡,利未記強調面見神所要準備的淨身禮儀¬。尤其是贖罪日,大祭司要進去至聖所是以色列人的年度大事。常常大祭司在前一晚是通宵讀經禱告,絲毫不敢怠慢,因為他是要代表以色列眾人去贖罪,求上帝的赦免。同樣地個人的認罪也是舊約延續的主題,大衛為他犯姦淫的禱告是個典型的例子。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詩篇 51:2,7)

新約的希伯來書把這個主題和彌賽亞的受難相連。耶穌基督是最完美的祭物,除去我們的罪孽,讓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面前。(來 4:14-16)在當中希伯來書的作者所用的描述方式和舊約的潔淨禮都有關連。「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來 10:22) 這樣的洗淨也用在洗禮的預表意義上,直到見主面的那日,承認主名的神就「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7:14)。

箴言說:「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 17:3) 熬煉是為了淨化,時間長且難受。彌賽亞要用聖靈和火給我們施洗 (路 3:16),路加也用火焰來形容第一批基督徒被聖靈充滿時的景象。(徒 2:2-4) 基督徒現今的身分是神榮耀再臨的開路先鋒,是祂榮耀福音的使者。我們被選召在世上要成為榮耀的教會,聖潔沒有瑕疵地獻給神。(弗 5:26-27)

當後現代思潮席捲整個社會,教會界也不免俗地高喊「活出美好」、「標竿人生」。讓我想起巴刻用探照燈來比喻聖靈的角色,聖靈的工作是彰顯基督如同在夜裡被擺在地上的探照燈照明的大樓。(註二) 那基督徒的生命是否應是將基督活畫在人前,而非在乎自己有否過一個光采的一生?沒有人會去注視探照燈,然而它的燈光卻指引著大家注視的目光。也許我們的一生在世人眼中毫不起眼,然而我們都是明亮的探照燈,被神擦去所有的骯髒污穢,平凡的生命卻指向那永恆的榮耀–彌賽亞耶穌基督。

(註一) 倘若 2 章 7 節提到「萬國所羨慕的」還包括了基督,那麼,「榮耀」與彌賽亞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從上下文來看,「所羨慕的」明顯可以指諸如金銀的珍寶 (2:8),但根據別處的經文,亦同樣清楚地顯示出「所羨慕的」可指某個人。聖經三次稱但以理是「大蒙眷愛」,或譯作「極可羨慕」的 (但 9:23,10:11、19)。作者選用這個字詞,很可能是想同時指貴重的珍寶和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藉此更接近「榮耀」一詞的寬廣度。(Wolf)

(註二) 活在聖靈中 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J. I. Packer 宣道出版社

【延伸閱讀】:
解藥
戀愛四季(下)
我只有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