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老師》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問:孩子很喜歡吃糖,已經吃到滿口蛀牙還是改不掉吃糖的習慣,我們再如何恩威並濟也沒辦法改變他,該怎麼辦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答: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種喜歡美好事物的傾向,只要是美好的經驗我們都會希望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最後就會上癮。小時候吃糖會上癮、再大一點喝甜的飲料也會上癮,再長大一點,上癮的東西可就更五花八門了,有人對電玩遊戲會上癮,有人對網路聊天室會上癮,更糟糕的有人對酒類會上癮、對藥物或毒品等等也會上癮,所以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凡事都適可而止而不會上癮,真的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答: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種喜歡美好事物的傾向,只要是美好的經驗我們都會希望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最後就會上癮。小時候吃糖會上癮、再大一點喝甜的飲料也會上癮,再長大一點,上癮的東西可就更五花八門了,有人對電玩遊戲會上癮,有人對網路聊天室會上癮,更糟糕的有人對酒類會上癮、對藥物或毒品等等也會上癮,所以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凡事都適可而止而不會上癮,真的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你的孩子很顯然是吃糖吃上癮了,我建議你可以朝以下的幾個方向來處理:(這幾個方向彼此並不衝突,可以並行不悖)

1.

不要太大驚小怪--基本上人因為有喜好美好事物的天性,才導致會上癮(不斷去重複美好的經驗),但這種天性不是壞的,是好的,只是必須知所節制就是了,所以父母首先就是不要太大驚小怪。

父母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行為舉止,第一個要學習的就是不要太大驚小怪,因為你過度的大驚小怪,可能嚇到孩子,從此以後他的一生都變成很退縮,什麼新鮮的事物都不敢嘗試,結果這一輩子的學習與發展都會出現障礙,父母後悔都來不及。

父母親若過於大驚小怪,還會有另一個極端的發展,就是孩子沒被嚇到、沒有變成退縮型的個性,孩子反而發現這件事可以嚇到爸爸媽媽、或者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於是他故意不斷的重複去作(為要激怒你或者引起你的注意),所以有時候孩子們對某些事會上癮,可能是我們做父母的所造成的呢。

因此,父母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驚小怪,你不去注意它,孩子也漸漸會失去興趣,這個吃糖的癮就也可能被淡化,最後就消失了。

2. 設法移轉他的注意力、鼓勵他多元發展。

通常我們對某些事物會上癮,是因為這些事物讓我們留下美好的經驗與回憶;這時候你想要告訴他、貫輸他一個觀念說:『這件事是不好的』,很不容易成央A因為他的經驗是很實際的,而在他的經驗與回憶裡這件事是很美好的。

因此,你與其不斷要和他辯論吃糖究竟好不好,不如把吃糖這件事忘記,但給他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與父母親在幫孩子戒掉吃奶嘴的習慣一樣),移轉他的注意力,也讓他經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他就會把吃糖果的重要性降低了,漸漸就會減少了。

比如說,你可以考慮利用暑假帶他出去旅行,最好是參加旅行團出國去做長天期旅行,因為參加旅行團同團的孩子很多,別人不吃糖他就不會(或者不好意思)去吃糖,而且參加旅行團在旅行期間吃糖當然不方便,而最重要的是旅行期間(比如說去迪斯奈樂園或什麼海游館之類的)有更多美好的事會發生,他就會淡忘了吃糖這件事,加上旅行的天期若是長些,等回國之後,很可能他的毛病就改善了。

3. 訓練、教導、提醒他凡事都要懂得節制。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人生的經驗並不豐富,所以總是覺得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而且一點也不知道應該要節制。

所以大人們可以帶小孩子去體會(體驗)一些事情,並由其中機會教育,提醒、教導他每件事物(不論再美好)都應該要有所節制。

現在有釵h教會、或社會福利或社教機構,都會利用寒、暑假舉辦所謂的生活體驗營會,就是這個意思,釵h受過訓練、有經驗的老師,都會透過這樣的營會教導孩子學習生活的規矩,所以參加過的孩子,都會在營會短短的幾天當中產生很大的改變,因為用體驗(而不是說教)的方式,孩子很能接受,而且心甘情願去改變。

所以你可以在生活中找些例子,讓他體會到節制的重要性。但是,絕對不要拿吃糖會蛀牙這件事做例子,因為這件事你已做過了,而且失敗了,你再以此為例,只會激起孩子的防衛心理,你的體驗教學法將完全徹底失敗,所以你可以帶他體會很多事,藉體驗教學法教導他諸事都有節制,可絕對不要提吃糖這件事,這件事要讓他自己去想到、去發現,如果有一天是他自己提出來說:『我以後不要再吃糖了』,這樣是最美的結果。(2004.5.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