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马奖史上首度由两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马思纯双人获奖的《七月与安生》,是依据深入探讨人性的佳片。这部戏的两位女主角安生(周冬雨饰)和七月(马思纯饰),是从13岁就一起同班生活的闺密。表面上,七月从小就习惯听从师长安排、循规蹈矩,并且能在稳定中取得优势与讨人喜欢;相较之下,安生则是不喜欢被传统价值与特定生活模式束缚,喜爱自由自在地体验生活。
但实际上,两个人从13岁开始就没有好好认识、面对自己在兴趣和情感上的偏好和恐惧。以致于两人都觉得自己忍受极大的痛楚,很贴心地替对方着想,甚至不惜将共同喜爱的男主角苏家明「礼让」或「成全」对方;但实际上却只是不断在逃避面对真实自己,让彼此长期生活在「假装」或「演戏」的表面亲密和谐之中痛苦不已。
很特别的是,这部戏的编剧不仅在女主角的名字上刻意制造矛盾性,也就是让炙热的「七月」和平稳的「安生」,分别被赋予保守和叛逆的性格,更在她们成长过程中不断模仿对方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特质,甚至最终成为对方起初的性格样貌。换言之,编剧试图让观众感受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性格矛盾,就是永远会羡慕自己没有的、否定或轻忽自己已经拥有的,以致于一辈子陷入不快乐而缺乏自信的矛盾泥沼中。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自我实现」和「情感连结」的双重本能驱力,没有人能够全然根据自己的偏好为所欲为,也不太可能总是服从权威或周遭人的期待而牺牲自己,而是会在「自由」与「安全」之间取得一个还可以接受的阶段性平衡。
甚至如同《七月与安生》两位主角的人生一般,当我们享受不受拘束的生活久了,就会觉得没有归属感或安全感,希望得到更多的爱与连结;反之,依循传统生涯轨道或周遭他人期待久了,也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而感到茫然,以致于想外出透透气。这也就是七月与安生会越来越向对方的性格与生活方式走去的原因。
也因为这样,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个企图,就是引观众探索自己内心长期处于矛盾、甚至高度冲突状态的「自由-安全」本能驱力,两位女主角在领奖的时候不也说了吗?「七月(安全)与安生(自由)」本来就是同一个人。我们在别人面前(前台)或许比较希望多展现一些安生的自由叛逆特质,但四下无人时(后台)却也得承认自己还是喜好七月(安全)多一些。
如果我们能勇敢地认识并承认自己内在确实存在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本能驱力与性格特质,并且随着不同生涯挑战与危机的需求适切地切换、操作它们,就有可能将内在源源不绝得本能驱力,顺势引导向「创造性的自我实现」及「关怀式的情感连结」上,亦即降低自我中心、权威性格、强迫性控制他人等等的伤害发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体认到「自由-安全」这两股本能驱力本来就会在我们体内经常打架,让我们无法完美无暇地在群体生活中的言行得宜、被每一个人喜爱。换言之,每个人都得预备心被某些周遭人讨厌,并且接受永远不可能完美的自己。就像电影中七月曾经跟安生说的经典名言:「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这里所说的「你」,就是每个人最真实却不完美的「自己」,我们虽然经常嫌恶它,却又一辈子无法摆脱它!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