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虎家族》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保持距离是婚姻美满的关键吗?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现今流行着一个婚姻的迷思:「保持距离」是保持婚姻安稳的原则。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是似是而非的误导?

一位朋友的回应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

若是夫妻二人都随着时间成长,不单单停止在过去彼此的认知与认识上;并且能从外在的吸引,逐渐进入内在的吸引;从个人的魅力渐次发展「二人一体」的家庭共同文化,这样就会把关系更加强化,境界也能提升。

夫妻之间保持距离,以便能维持好的关系。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真正的阻碍了感情与关系的深化。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夫妻双方不愿深化关系,问题出在当两个人「坦诚」相对时,不知道如何面对与处理夫妻之间的差异,结果因为处理失当,最后把差异变成了差距。

因为受到了伤害,甚至为了想解决以往的问题,双方反倒一再受到伤害。发生多次之后,学到了教训,还是少碰为妙,免得大家都不舒服。于是就根据「现象」( 不一定是真理 ) 而下了结论:夫妻之间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至少不必起争执,也能维持婚姻关系的稳定。其实,这个结论不是对于婚姻的了解,而是对于婚姻的误解。

我们想想,当一对恋人决定要结婚时,若告诉他们:「你们婚后要保持距离才能维持夫妻关系的平和。」他们会接受吗?人之所以要结婚,就是要找到「终生伴侣」,英文叫「灵魂伴侣 」(Soul Mate);既然是终生,灵魂,当然是要拉近距离,而非「保持」距离。

再说,当我们看到「恩爱」到白头的夫妻时,他们是因为「保持距离」才做到 「相爱一生」的吗?

绝对不是。他们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也就是说越来越了解彼此,到后来就没有距离了;甚至老伴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传达许多的讯息,彼此的了解太深刻、太清楚了。

这里还要说一下「保持距离」与「接纳差异」的不同。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更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关键之一。

夫妻之间之所以要「保持距离」,就是因为无法「接纳差异」的缘故。「保持距离」的意思是:「因为我不喜欢你的那个样子、看法、个性、嗜好…等等」。若是在这些议题上与配偶争执,不如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么一来,夫妻关系中就产生了「地雷区」或是「禁足区」。

结婚时间越长,这些不可说、不可碰的「关系炸弹」就越多。夫妻之间保持的「距离」就越来越宽,也就是越来越远。难怪到了后来就觉得,有你我的生活中似乎受限制,没有了你好像更自由。

等到有一天不小心误入禁区、发生争执时,分手的念头就 「水到渠成」了。至于「接纳差异」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谈到了两件事,一个是名词状况「差异」, 另外一个是动词动作「接纳」。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说人的个性是极其难改的,若是本人没有改变的意愿,加上相当的毅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我曾经徵询过不少结婚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夫妇,问他们试图改变配偶的成功率有多高,答案几乎都是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别作梦啦!

然而,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这里指的是人愿意为知己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要符合这里所说的「知己」,绝非是那些刻意要与人保持距离的人。我再问那些夫妇,「你自己为什么会改变?」答案都是因为配偶的「接纳」与「爱」。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完全,然而当配偶非但不轻视与指责,反而冒着被伤害的危险依然敞开自己拥抱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就开始改变了。

从有感恩与被接纳的安全感,到下定决心要「为配偶,为回应配偶的爱」而改变自己。这个出自于内心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能长久持守的。最后夫妻之间的差异不再会成为差距,差异的危机已经被爱转化成了夫妻关系的祝福。

有时我们在报纸上读到「浪子回头」之类的报导,有几个是因为父母的痛责而改变的? 绝大多数都是因着父母的眼泪与无条件接纳的感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而痛改前非。夫妻之间更是如此。若要经营婚姻,与其「保持距离」渐渐走上不归路,不如学习「接纳差异」,让夫妻关系越走越紧密,越走越甜蜜。即便是起初双方都要付出学习与可能受到伤害的代价,但是至终是绝对值得的。

「保持距离」?「学习接纳」?选择在自己手中,结局也在自己手中。

about 游老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