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太平洋的书房》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行道的影响力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经文:路加福音二十二:24~38

很多时候,我们把期待放在基督徒的政治人物上,好像听说哪一个领导者是基督徒,就可以让人放心一些,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恐怕一个人能否真实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远比一个固定参与聚会,却仍旧遵行着世俗价值的基督徒还来得重要太多了,耶稣来,就是不断承受着这些压力与挑战,在荆棘中不断前行着。

门徒们错误的把焦点放在争夺世俗的权力

随着耶稣预言着自己将要受难,并且是被在场中门徒的一位所卖时,门徒们开始起了许多争执,表面上是互相质问着究竟是谁要背叛耶稣,私底下却是在竞逐着领导权,其实这是个一路以来都潜藏在每个门徒心里的欲望,人心里有着对权力的渴望,却始终不敢说出来,此刻透过耶稣向众人宣告自己的未来,点燃了门徒们相互斗争的引信,过去是在背后竞争,现在争论浮上了台面,他们相互争论着,到底谁要坐大,谁才是领导众门徒的那一位。

当然在这一路上,彼得看起来是居于领先者的地位,耶稣也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信息,撒旦将要得着你们,就好似筛麦子一样,我已经为你祈求,使你不至于失了信心,等到你回头以后,要记得坚固你的弟兄。出乎彼得的意料之外,耶稣说彼得必定会跌倒,但彼得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说法呢?这要叫他在众门徒间如何抬得起头来,于是他大胆地说:「主啊,我已经准备好要同你坐牢,与你同死。」没想到,耶稣回答他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最后,耶稣告诉着门徒,要做好预备,这是一种心理的预备,未来将会面临着逼迫,面临着受苦,有钱囊的要带着,有行囊的也一样,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做好各样的准备,更重要的,耶稣邀请他们回想起初踏出宣教脚踪的时候,没有任何钱囊、行囊,也没有鞋子,有任何的缺乏吗?没有。因此全心的仰赖上帝,就必然得以经验奇妙的供应,但门徒们似乎又有点误解了耶稣的话,马上回覆着耶稣:「主啊!请看,我们这里有两把军刀。」耶稣随即回覆了他们:「够了。」

在今天,我们也错误的把焦点放在争夺世俗的权力

从小开始,我们都受到了父母的管辖,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管辖,更受到教育制度、社会期待的管辖,好像一定要作到某些程度,有了好表现,才足以被称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有时候,这段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人都很不喜欢被管,想要自由,想要自己作决定,我们更会想像着,长大之后,希望自己不要再重复着同样的行为,来限制自己的下一代,但剧本到底会照哪一套演出呢?很显然,我们会继续用老方法,说是保护,其实是掌控,为了自己的安全感,我们用冠冕堂皇的言词来包装着内心想要掌控的渴望。

人会想要一步步的向上爬,那种踩在别人头上,能够掌控他人的感觉是一种毒药,因为随着我们愈来愈受到肯定,愈来愈得着了权力以后,就很容易自我膨胀,反倒再也听不见他人的声音,要从那个位置上下来,就成了一项偌大的功课。台湾社会里的领导阶级,多半都很容易犯了类似的毛病,无怪乎每当一些灾祸发生时,政治人物都好似对灾民的痛苦视若无睹,当人们开始大肆的批评他们不知人间疾苦时,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我们每个人对追求权力的欲望所堆叠而成的产物,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罪,无论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是一样的。

在一个共犯结构里,在下层的人们总会认为自己是没有罪,不甘自己的事情的,当每一个人都认为这么做是理所当然,是没有错的时候,那当然人就很容易撇清关系,门徒们不认为自己争论位置是大是小有错误,我们也不认为自己踩着别人往上爬有错,因为人人都这么做,人人都这么想,我们丝毫不理会,究竟耶稣的教导是什么,耶稣为我们受难的意义是什么,因此,教会在这个洪流里失去了自己说话的能力,失去了影响力。

耶稣赋予门徒服事者的形象

门徒们心里面的各怀鬼胎,耶稣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他非常清楚,当自己被出卖、受难的时候,这群门徒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现在说的再是斩钉截铁,届时仍旧会抵挡不住压力,因着信心缺乏而逃去的。一个群体要能够胜过外在的压力,关键是内在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倘若门徒们一直专注的,只是究竟谁的位置大谁的位置小,顺从在世俗的权力观之下,就显露出他们的心里并没有上帝,即便跟随了耶稣这么久,却还是没有真实对他的信靠与认识。

关于他们不断争论着谁大谁小的问题,耶稣给予了他们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当门徒一直在争论谁要做大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他们离上帝是何等的远,这完全就不是耶稣的教导。耶稣要求着门徒:「你们不可以这样,你们中间最大的,倒要成为最小的;为领袖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还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是如同服事人的。」

耶稣的领导权,来自于他对人的爱,以及他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愿意踏出主动的脚步去贴近人的生命,服事人,不是因着世俗的位置而使得他有影响力,乃是因着他参与着人生命的重担,甘愿为我们背负一切,才带出真实的影响力来。这就是耶稣赋予门徒们的关于领导与服事的形象,即便此刻他们仍旧无法理解,就像彼得一样,话说得再满,也会面临失败、面临软弱,但耶稣话语的影响力,足以挽回他的生命,等到他回头的那一刻,他成为了服事者,扶助了跌倒的弟兄们,让大家能够再次回到恩典中,追求上帝国的实现,胜于追求这世俗的权力。

我们已得着服事者的形象

不是因着我们聚集在教会里,就代表着我们跟随耶稣基督,更不会因着我们参与了多少聚会,就让我们能够与耶稣多靠近一些,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是,到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要如何见证耶稣的同在,如何用实际的行动关心每一个出现在周遭的人事物,愿意用基督的心去服事,那才带来真实的影响力。每一年总会都要向各个教会索取教势统计,登录教会的主日礼拜聚会人数,各团契、小组聚会的人数,藉此就大概可以推估出这间教会是多少人的教会,不过随着我们一年年在填写的时候,心里开始有了个疑问,我们问一间教会是多少人的教会这个问题本身是否为正确的呢?常常我们落入了大教会、小教会的比较时,岂不也跟世俗的价值一样了吗?

或许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一间教会究竟服事了多少人?这才真正显出一间教会在社区真实的影响力不是吗?我们可能有非常多从外表看起来非常华丽壮观,聚会人数众多的教会,却仅停留在关心满足自我的需求,看不见周遭有软弱需要扶助的人。相反的,可能一间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教会,无论是在行动力或者是在敬虔的态度,都行出了耶稣基督的教导,却被人们有限的眼界所看轻,那么,到底在上帝国里,何为大,何为小呢?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这几个礼拜看见每个家庭都很努力的在完成纪念特刊的资料,重新回溯自己的信仰时,带来了很深的感动,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就是在服事人,特别当很多所关心的亲人、弟兄姊妹都离开教会时,我们最难发现的,就是自己已经坐着享受他人的服事太久了,如今,我们需要起来服事,藉由述说这些见证,也透过我们付出行动,去分享、关心这些需要关怀的弟兄姊妹,让我们有机会如同彼得一样,从跌倒中再次站起来,也从这再次经历上帝的经验中,坚固每一个跌倒的人们,让大家一同回到耶稣基督的救恩。

结论

求服事人,不求享受人的服事,是一项很重要的信仰功课,我们的影响力,不来自于有多少世俗的财富、地位与权力,而来自于我们是如何行道,如何活出耶稣基督的见证,当然,就如门徒一样,我们都会跌倒,都会因着软弱而离开上帝,但当我们每一次藉着恩典得以再次站起来时,我们就成为了见证人,能够坚固每一个弟兄姊妹,也能够散发出真实的影响力,让福音能够临到人们的生命。


图片提供/123RF

about 刘炳熹

【延伸阅读】:
十年不见的老朋友—《恩典新世界》讲座缘起
土司・草莓・恩典
上帝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