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后门训时代的教会成长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从来没想过,美剧的《阴尸路》原来跟教会论这么相关。事实上,不要说是教会论了,早在几个月前,我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对《阴尸路》感兴趣。毕竟,《阴尸路》选择的是我难有共鸣的「僵尸」题材;早年虽也试着追过几集,但是那诡异又吓人的气氛,犹豫再三后,还是不得不弃剧。

《阴尸路》的教会成长学

一切都拜Youtube之赐。前阵子刚好有个网红,工作就是「导读」国内外受欢迎的戏剧;《阴尸路》九季的剧情,他都很认真地一集一集介绍。也因为他的努力,我才有机会在室内健身车上运动时,把《阴尸路》的故事走过一遍。

一开始《阴尸路》的设定,确实是部僵尸影集。话说某一天,男主角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突然流行起一种疾病,只要染上,大脑就会被病毒入侵,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理性思辨的能力,变成一具丧尸,到处寻找活人啃咬。为了活命,男主角找到了自己的亲友,开始亡命生涯。

随着剧情的发展,男主角和朋友们慢慢发现,丧尸虽然可怕,行为却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只要有好的计画,大家群策群力,便有机会找到安身之地,围起围墙,将可怕的僵尸阻隔在外,恢复某种程度的安定生活。大概来到第三季之后,《阴尸路》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僵尸有多可怕,人类又是如何地无力和无助;相反地,幸存的人类开始重组家园成为群体,在这个绝望的世界中,寻找活下去的可能。

讲到群体,首要的问题,便在于要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群体。剧情的安排下,主角一群人有机会见识到形形色色、其他幸存者组成的群体:有的群体,以为只要躲在筑起的围墙后就够了,不愿意面对外有僵尸的真相,也不让成员接受各种防卫训练;结果意外发生,僵尸闯入家园,群体成员根本无力自保。另有的群体,相当封闭保守,对非我族人都充满敌意,把所有可疑的人都拒于门外,虽然维持了短暂的安全,却因为缺乏新的刺激,僵化而不知变通,某天一个误以为万无一失的策略失败,大伙儿缺乏应变能力,整个群体就这样陷入危机中。更有些群体,领导者用独裁的方式进行治理,到最后是罪叛亲离,下场悲惨。

不同于这些形形色色的群体,主角的群体一方面容许多元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愿意和其他群体接触,充实自己面对危机的能力。他们不会只躲在围墙后面,尽管知道外面危险,却也勇于到外面闯荡,并要成员们接受基本防卫训练。也是因为这样的群体策略,每一次危机发生,成员都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好几次化险为夷,最终都能柳暗花明。

看着《阴尸路》,不知道怎么的,我就想起了《十架门徒:斯托得传》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斯托得的故事和《阴尸路》的剧情有相当程度的类似。首先,没有人否认,我们都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根据圣经,罪恶这个病毒进入了人类世界中,许许多多人因为罪的缘故,活得自私自利,导致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跟人恶劣竞争,其彼此厮杀的程度,一点也不输给《阴尸路》里的僵尸。

因着耶稣的宝血,我们这些蒙受救恩的基督徒,在堕落世界中,得以保有一定程度的清醒。和《阴尸路》的主角们一样,要在堕落的世代中生活,我们需要组成群体,相互依靠;教会,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但是,同样是教会,其样貌也有南辕北辙的不同,成长的策略,就如《阴尸路》里形形色色的群体那样,差异极大。

当年的斯托得,也面对着许许多多不同教会与群体的成长策略:有的只强调廉价恩典,不要求成员成长接受训练的教会;有的因为担心害怕,只守着自己的小圈子不跟其他群体往来的极端保守教会;也有牧师说了算,会众只要乖乖听令的罐头式教会。身为伦敦《万灵堂》主任牧师的斯托得,很快地就做出了他的教会成长策略:

首先,他认为,恩典和成长并非矛盾与冲突,相反地,他鼓励会友认真读经,进行操练(更主编了「圣经信息系列」作为门训教材),认为教会成长必须从会众的每一个个人成长开始。

其次,不局限在某特定宗派和立场,斯托得不但鼓励会友广泛涉猎各样的知识,自己也保持着与不同教会传统互动的习惯,大名鼎鼎的神学家莫特曼,以及举世闻名的新闻记者穆格里奇,都曾跟他打过交道。

最后,秉持着「聆听圣经古老话语,回应现代社会呼声」的宗旨,斯托得鼓励会众进行专业事奉,回应社会纷至沓来的呼唤,不但在教会邀请许多专业基督徒一起组成读书会,阅读各式各样可能被视为「属世」的专业书籍,更筹办「伦敦讲座」,邀请各行各业优秀的专业事奉者来分享,期望栽培自己的会友勇敢地以自身专业发声,进行多元的对话,而非总是只有牧师一个人的声音。

后门训时代的教会成长

没有人会否认,过去这几年是华人教会的门训时代,各式各样的门徒训练为教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成长;不过,相较于当年斯托得所采取的教会成长策略,我们可以发现,在鼓励会友多方面接触新知、邀请专业基督徒发声这两方面的成长,至今仍不太受到华人教会的重视,也导致许多专业事奉的基督徒,常常觉得自己在教会里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喂养。

某方面来说,今日的我们已进入了「后门训时代」,在传统读经祷告等门训方式之外,是时候让更多元、丰富的知识进入教会成长的视域当中。毕竟,一个健康有盼望的群体,绝对不会是只有牧师在宣讲的群体,也不会是拒绝聆听现代社会声音,以及其他教会传统看法的群体。身处后门训时代的我们,需要再次向斯托得学习更丰富、更立体的教会成长方案,方能为神国预备更优秀的人才,参与在上帝改变世界的使命当中。

《上帝的新群体》线上试读
https://shop.campus.org.tw/epreview/books/a1679/mobile/index.html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大棕熊的冬眠小屋》—担待别人的软弱
酬劳与恩典
吕振中译本、中英文圣经时间轴,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