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三育四集》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教室现场不一样—谈赞美的技巧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对于中国父母或老师而言,要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以「口头方式」表达正面的肯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深植在我们内心那个传统的鬼魅—「棒底出孝子」的严教观点,虽然经过多次西方教养观念的冲击,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如影随形地跟着,挥之不去。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他们或许还有不错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让自己得到一些防护;但是对于自我观念薄弱、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学障或ADHD的孩子来说,无疑地是一种心理上的重挫。

教育界有一个名词叫做「比马龙效应」,意思是父母师长若采取积极正面的期待,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支持,然后发展出好的成就;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被认定是个失败者,彼此之间会产生敌意和对立,通常就会造成失败的结局。如果我们不希望这样错误的情势一直发展下去,就要对症下药,发展合宜的策略,就是善用「赞美的技巧」。

圣经箴言有一句话:「一句话说得合宜,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足见正确语言表达的价值。我曾经见识过在资源教室内,老师不自觉地使用许多负向语言,如:「写这么慢,你一定是懒惰不想写哦!」、「我真的快被你气死了!」学生面有菜色,功课愈写愈没劲。然而当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表达我对他们的赞赏时,他们眼中所绽放的光芒,让人难以忘怀。赞美是一种需要经常操练的艺术,所带出来的效果也经常超乎我们所预期。以下提出几点赞美的原则和相关技巧,供作参考:

一、 即时:赞美如果延宕,就会降低效果;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值得称赞的地方,就要赶快告诉他,他才能了解并记住自己哪一个行为是被肯定的,日后还会继续努力。例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披头散发,大部分的人看到她都觉得邋遢。有一天我告诉她:「小惠,你的脸蛋非常清秀漂亮,可是头发如果没有整理,会让别人觉得很不舒服。你今天回家后,可以去找橡皮筋或是发带把头发绑起来,一定会让大家都很喜欢你。」隔天上课,她把头发扎起来,我马上告诉她:「你头发绑起来之后,真的很好看,我以前从来没有发现你的眼睛这么明亮,你的笑容是这么迷人!」她听完也非常高兴,从此就很少再出现头发梳理不整齐的情形。

二、 真诚: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如果我们的赞美言不由衷,他们也感受得到。例如:孩子因为生理上的疲累,导致写字写得非常凌乱,老师还称赞他:「你写得真好看!」这样就显得过于虚伪。敷衍久了,孩子并不会看重这种称赞,赞美就失其意义。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很累,不想写字,但是你还是愿意努力完成这份作业,让老师觉得非常感动。」

三、 具体:赞美不能浮滥和空泛,要针对具体事实给予回应。「孩子不同,需要不同」一书作者Charles F Boyd曾经提到所谓「描写式赞美」的技巧,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描写你所见到的。例如:「小明,我注意到刚才进行活动的时候,你愿意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别人。」(二)尽可能描述出你的感受。例如:「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三)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来摘要他的优点。例如:「你真是个善体人意的人。」通常在表达完我对学生的称赞之后,我会写一张小卡片,让他带回去给导师,让老师也可以知道他今天的好表现,再次以口语增强他正确的行为。

四、 确认对方收到:有些学障或过动症的孩子,有比较明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当师长向他们发出赞美的言语时,没注意到孩子是否听进去,也是达不到效果。最好能够请学生注视着你,确定他确实注意到你的说话,赞美才有效果。

记得读过台北板桥法院少年调查官卢苏伟的自传,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就是当他的老师骂他是「猪」的时候,他的父亲说:「你是最聪明的猪!」这位父亲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看重这个孩子的存在价值,远胜过他眼前的不得志。在卢苏伟自序中,他如是说:「看见自己的天才,看见自己的独特和美好,生命会在转瞬间呈现不同的品质。」藉着赞美技巧的不断操演,希望特教老师们都能看见特殊孩子们内隐的光芒,让教室的氛围全然不一样!

【延伸阅读】:
偶像—我的国中老师
槟榔西施问题之探讨
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