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答问》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谈约柜、大卫与乌撒―当时该不该伸手扶?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撒母耳记下六章记载着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事件:上帝击杀乌撒。但这个事件中所提醒我们的似乎比其简短的文字而要多得多。

对于为何上帝要击杀好意扶住约柜的乌撒,传统的解释重点在于,乌撒身为利未人,本应该知道约柜的神圣性而不可碰触(民数记四章15-20节)。所以上帝的击杀虽然一时看来过于严厉,但也是反映出当事人长久以来对上帝的怠慢而罪有应得。因此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服事主必须心存敬畏。

以上的说法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可能让人以为上帝在乎繁文缛节而不敢热心服事(多做多错不如少做少错)。此外,在这经文的脉络中,整个故事的主角应该是上帝/约柜与大卫,唯有先看清主角们的戏份时,才能比较了解乌撒事件在其中的意义。

其实撒母耳记很清楚的表明,约柜并不是由人决定放在哪里的!当以色列人将约柜搬到战场时(撒母耳记上四章1-5节),看似虔诚有信心地宣告上帝的同在,其实早被上帝弃绝:上帝宁愿让战争失败、约柜被掳,也不要让以色列人以为可以「挟约柜而得上帝背书」。这样的虔诚不但是个迷信,更是属灵堕落的象徵!

接下来在撒母耳记上5-6章中,约柜虽然好像是「被掳」到非利士人中,其实却是在外邦地宣示主权,藉由一连串神迹而使他们胆战心惊地将约柜送回以色列。这样一来,不但以色列人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把约柜视为「护身符」,外邦人也因此大大敬畏耶和华。也就是说,从头到尾,都是上帝决定约柜要去哪里。这个「主动性」是我们了解这段经文的关键。

从属世的眼光而言,此事发生在大卫统一以色列全家、登基称王、定都耶路撒冷之后,正是走向其人生事业巅峰的状态。但从属灵的角度而言,这却是他全新的挑战。原因在于,大卫虽从小爱慕敬畏上帝,也对上帝有信心,但那都是在「个人信仰」的范围。

当大卫成为以色列的君王时,更需要恢复那从摩西以来的正统律法制度与祭司体制,才能远避迦南人的异风流俗,带领以色列人归顺那被他们阳奉阴违许久的耶和华上帝。这需要大卫自己公开带头学习顺服,作一个属灵上积极的被动角色,才能真正地让上帝作王。

但可惜的是,以上两个角色在撒母耳记下六章中差点被互换。大卫在迎接约柜之初可能只是凭着一己之意,未询问过上帝,当然也因此未请祭司或利未人先研究清楚相关的律法,结果却是延用许多异教风俗。以至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或甚至后世的读者如我们,觉得他主动的虔诚很难得,因而觉得上帝为小事击杀乌撒似乎太过严厉。

因此,上帝故意让牛被惊吓而失前蹄,宁愿倾覆约柜也要停止这个角色颠倒又不合上帝心意的过程。此时,本来也应该对律法熟悉却怠忽职守的乌撒伸出了手欲扶稳约柜…如果上帝再不立刻处理,难道还要让大卫在事后感谢乌撒救了约柜,完成这样的错误计划?

这恐怕反而害大卫自以为得到上帝同在的保证(如同撒母耳记下四章将约柜带到战场的以色列人)。所以乌撒虽罪有应得,但并不全是因为他个人的问题,而是耶和华为要让大卫看清一个事实:约柜的主人是上帝,不是大卫。

藉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圣经一贯的真理:上帝才是建立神人关系的主动者,我们的责任是积极回应而非代为作主。所以关键不在于乌撒伸不伸手扶约柜,而在于这是否行在上帝的心意中?

在这事件以前,大卫都是按照他个人对上帝的爱与委身来行动,只是在上帝怜悯下未犯甚么大罪。所以这一次乌撒被击杀的事件是很深的教训,让大卫对上帝的主权有更真实的了解。大卫后来看到上帝似乎已消怒以后,才让祭司与利未人重新按照摩西律法中的相关条例来运送约柜。从这个角度而言,乌撒的死是有正面意义的,我们无须因为他被击杀就大加挞伐,因为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必然会让他的灵魂会得到公平的审判。

在这事件后,大卫又开始有一些爱上帝的「创举」:他想要为上帝的约柜建殿(撒母耳记下七章)。但这次他学乖了,先问了先知拿单。拿单自作主张地同意他,却被上帝修正。虽然建殿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上帝指正大卫的错误观念:「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师,就是我吩咐牧养我民以色列的说:你们为何不给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并且我―耶和华应许你,必为你建立家室。」(撒母耳记下七章7、11节)。

再一次,我们看到,大卫在主动性上又误解了上帝,事实是以色列民需要神关顾牧养,而非上帝需要以色列民为他建殿。但是上帝这次显然喜悦大卫,并且应许为他建立家室(原文与「圣殿」为同一个字)。

因此,我们不需要因为乌撒的事件而担心爱主遭受「意外」。只要认清他才是主动者而非我们,就可以在不违背圣经原则的范围内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如同大卫在约柜前的舞蹈(撒母耳记下六章14节)或马利亚的真哪哒香膏(约翰福音十三章1-8节),相信都会是上帝所喜悦的。

【延伸阅读】:
厚着脸皮活下去
隐基底-史上最珍贵的屎事件
天外飞来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