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守护者》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TEDxTaipei:性侵害防治知多少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根据卫福部2019年统计,在台湾平均每37分钟就有一起性侵通报案件,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六成。

励馨基金会督导郭育吟,从事性别教育及性侵害防治宣导十多年, 在实务工作时,看到了遭受许多不同情况的受害者。

为了让资源及帮助可以扩散触及更多人,励馨同仁不断发想改善,期望透过各种方式加强儿童本身及大人对于性侵害防治意识,聚集更多社会大众一同加入串连起防护网,减少遗憾的发生,让孩童可以在安全、安心的环境下成长。

「性侵害防治知多少-从伤痛与困境中寻找突破口」为郭育吟督导在TEDxTaipei中的演讲逐字稿,完整的演讲内容及QA对谈影片可点击连结观看:
https://www.facebook.com/109056135781639/videos/2930698987162815
(30:31~40:50-影片分享,40:52~1:04:26-QA时间)

想问问大家:说到性侵害,你会想到甚么画面?

是一个女子夜归,穿着清凉,在无人的巷子里被陌生人强拉侵犯?还是一个只会在电视新闻出现的报导,我身边几乎没有认识这样的人?

到底性侵害在台湾的状况如何?

根据卫生福利部2019年通报案件共17,119件次,换算下来,每60分钟就有一个性侵害通报案例;也就是当我们今天直播结束,就会有1.5个案件发生。其中,三分之二的被害者是18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七成二是认识的人。

这些数字是不是超出你的想像之外?性侵害在台湾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议题。

或许你会纳闷,性侵害怎么会发生呢?

学者Finkelhor提到,一个性侵害要发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潜在加害者具有性侵害动机,
二:潜在加害者自我控制力瓦解,
三:外在环境保护因子瓦解,
四:受害者自我保护力瓦解。

当这四个条件俱足,一个性侵害就会发生。
让我们用实际的故事来看看,一个性侵害是怎么发生的: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跟他的爸爸单独相处,因为他知道爸爸曾经对姐姐做不好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位爸爸不只有性侵害的动机,而且他没有做到自我控制,而对自己的女儿下手。

小女孩不知道姐姐有没有求助,但他不敢跟家里的其他人说,这是一个可怕的秘密,后来他慢慢长大,有一天晚上,他因为念书念得很晚要去装水时,在这个过程中被他爸爸拖进了房间…从这个故事中,家里似乎没有其他的大人可以协助,因此没有任何外在保护因子进来,小女孩因为太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因此性侵害最后还是发生了。

请问你听到这个故事时,想到了什么?

在服务现场,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很多的民众会问:「为什么」?为什么女孩不跟其他的人说?为什么女孩不求助?

甚至在别的新闻案件中,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民众留言:谁叫他要那么晚回家?谁叫他一个人外出?谁叫他不穿多一点?是他们没有做到自我保护,才让自己身陷危险的环境而让伤害发生。

「自我保护」到底是甚么意思?

以往教导大家要懂得自我保护是因为当事情发生时,通常现场没有其他人,如果这时候我们可以做点甚么,对方可能有机会放弃,而减少伤害的发生。

因此我们告诉孩子,当你觉得怪怪的、不对劲时,请你相信自己的直觉,第一时间赶快跑,千万不要迟疑勇敢说出来求助;我们也建议最好可以携带哨子或防狼喷雾器,在关键时刻这些工具可以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强调自我保护的核心意义。

但「自我保护」的核心意义却被民众误解、扭曲,并产生奇怪的谬论。民众针对一个性侵害案件时,他们关心的重点不是行为人怎么可以这样做,反而是将焦点放在因为你没有做到自我保护啊,所以你应该要被检讨与究责。我们的整体文化氛围倾向谴责被害者,这点让我们非常难受。

穿着清凉到底哪里有问题?

一个40几岁的性侵害被害者面对司法流程时,虽然很害怕,但咬着牙也要撑下去,可是他被关切的却是:你当天穿甚么?为什么这么晚还要出门?

好像会遇到性侵害的源头都是因为我太晚回家、我穿的不够保守、我不够小心,所以我活该被欺负…但,我们要问的难道不是为何对方可以这样做?在面对一个性侵害的被害人时,这些指责与怪罪其实真的很伤人,更何况他当天穿的只是牛仔裤。

有一个孩子跟我们说:我当天没有特别打扮,我只是高中生,寒冷的冬天,我穿着厚外套,带着眼镜、睡眼惺忪地要去赶公车上学,却在社区大楼的一楼被一个人从背后用刀抵着,要我安静跟他去地下一楼…我觉得好无助,我甚么都不能做。

自我保护真正的意涵,从来不是要责备被害者。一个性侵害是否会发生,自我保护往往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我们教导孩子要勇敢说不、大声拒绝、觉得怪怪的、有问题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赶快离开,这是自我保护的意义,但绝对不是要将责任转嫁到被害人身上,我们不谴责被害人,做错事情的不是他们!

我们可以多做一点点什么?

那么,在性侵害防治上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在自我保护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前,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将防护网撑得更大、发挥积极的预防效果呢?

其实就是刚刚说的第三点:外在保护因子的增强。也就是当我们的周围有越来越多的重要他人,这些人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影响力!

从刚刚的数字中我们知道性侵害通报中有高达七成以上是认识的人,如果重要他人可以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作用,将有可能避免或减少伤害的发生。

熟人性侵害的最大的特色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是一步步地靠近与试探,因此如果身旁的我们可以有敏感度,在早期就觉察到不对劲并能有所作为时,就有机会阻断伤害,帮助孩子脱离可能的危险与风暴。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家里的长辈从小对小女孩灌输,每一个家庭都会对小孩玩这样的身体游戏。所以长辈一步步地靠近与试探,每次都会用很多方式告诉女儿因为你是特别的,所以我只跟你玩… 对于身体的靠近是一次比一次深入…

女孩因为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状况中,不知不觉中好像也习惯这样的游戏,虽然难免觉得怪怪的,但因为爸爸说这是秘密,这是因为你很特别,所以小女孩慢慢习以为常。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意思,慢慢的慢慢的,然后就觉得没有甚么问题了!

但当小女孩慢慢长大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他询问好朋友你们家都是怎样玩游戏的?好朋友觉得怪怪的,赶紧告诉老师,老师也觉得事情不单纯,于是赶紧通报,这件事情才被发现,励馨也才有机会服务这个家庭。

这个故事中也就是这位好朋友和老师都发挥了重要他人的角色,让外在保护因子有机会介入,才能让这个事件提早被揭露,我们才有机会接住孩子,让伤害减少。

在这里,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情境发生时,你会怎么做?

有一位家长有时候因为忙碌,会让小孩去隔壁邻居家玩,因为两家的关系很好,所以家长还满放心的。但去了好几次之后,有一次家长再次请小孩去隔壁家玩时,小孩明显不愿意,但问他又不太会说。这时候你会怎么做?你会大声斥责他,请他不要再卢了赶快过去你要赶工作?还是你会选择放下手边的工作选择陪伴他?

当时,我们的家长觉得其中应该是有些状况,虽然不确定是否有发生甚么事情,但他觉得怪怪的。那一次,他听到小孩的心声而先选择尊重他的意愿,把手边的工作先放下好好地陪伴他。

后来再找时间慢慢询问孩子,当孩子知道自己不会被责备、而且是安全被信任的状况下时,他慢慢地说出来。原来邻居的哥哥会时不时的触碰他的身体,他不知道哥哥是不是故意的,但他不喜欢。

这位家长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当他觉得有问题怪怪时,他愿意停下脚步去了解,因为有所作与行动,一个伤害就可能能避免。

因此,邀请大家成为重要他人,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发挥影响力,这个重要他人你我都可以做到,只要多一点点敏感度、多一点点行动力,我们就有机会阻断一个性侵害的发生。具体作为可以是:听、接、找

听:真诚聆听、不责备
接:接住他,给予温暖的同理支持与陪伴
找:寻找专业的社工、谘商人员等资源,一起协力合作

最后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谘商师跟我分享他来励馨面试而被录取时,他的督导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来到地狱!

对于性侵害的被害者而言,这段遭遇不只可怕痛苦,难以抚平,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听在谘商师的心里,就宛如人间炼狱般,是任何一个人永远都不想面对的历程。而复原之路又是条漫漫长路,有的人一走就是十多年。如果这些重要他人可以多做点什么,是否可以让伤痛不要停留那么久?如果更早就有人伸出双手,是否有人根本不需要经历10年之痛?

不责备、多一点敏感度、多一点聆听、接纳与找资源,我们将有机会预防他们来到地狱。真心邀请大家成为重要他人,只要多做一点点,我们都有机会改变生命!

本专栏与励馨基金会 合作。

【延伸阅读】:
尽「力」,也得尽「心」
童年期的性创伤,真是我的错吗?
鞭刑可以抑制性罪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