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旅的驿站》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小屋》―生命的伤痛时刻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神存在吗?他在那里?人受苦时,神关怀吗?

讨论这些题目的书不少,但以小说形式表达,而又寓意深入的,我觉得《小屋》(The Shack) 可算是上乘之作之一。

这本书在2007年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牧师在2008初春要读书小组的成员阅读,计划在夏天时讨论。我对于不知内容的书,习惯先借阅,觉得有保留价值才会买;于是先向市图书馆借,没想到却是排到三百五十多名以后,而图书馆就此书已买了上百本。如果要等,恐怕到秋天也还轮不到我。

我上网查看,亚马逊网站的读者反应褒远多于贬,买了一本,一读,就放不下手。读完,介绍给两个儿子,念大学的小儿子说他也正想找来看,因为周围好些朋友都在读。在工作的老大说之前就听朋友极力推介,得空一定会去读。

一本由一个不知名的作者写的,主题并非新意的小说,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阅读?而故事内容也不是创新的:一个父亲带了三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去露营,最小的女儿被诱拐失踪,最后被证实已死。伤心的父亲无法饶恕自己的疏忽,也怨怼神的漠不关心,他一直孤单的承负这个重担。三年半之后他收到一封短柬,促使他重访发现女儿遗物的破旧小屋,在那里,他会晤了三一真神的化身,度过一个身心灵极受震荡的周末。

作者说他的这本小说原是写给自己的六个孩子读的,想让他们明白神深长阔高的爱。作者本人的父母是宣教士,他小时在新几内亚度过,在那里曾受到惨痛的性虐待;结婚以后,有过婚外情。为了整顿自己的生命,他必须鼓起勇气面对小时那难堪的伤痛,以及对神郁积的愤怒。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重新得回妻子的接纳和家人的信任。他在过程中,切身认识那位背负他重担的主,也是深爱他,医治他的神。(注1)

那些心得后来就化成小说里引入深省的叙述。例如其中「审判神」的一幕,主角与智慧的化身苏菲亚的一些对话:

「你来此,不是要受审判,你乃是那个负责判决的法官!」
「我没有这个能力!」
「你当然有,你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判决了许多人的动机和行为。。。」
「那么,我现在要判决的是什么?」
「不是判决什么,而是判决谁。」 (Not what, who.)
「好!那么我应该要判决的对象是谁?」
「神,还有人类!」

一段尖锐的对话过后,

「神既然让你失望,没有保护蜜西,让那天良丧失的人伤害了她,却不阻止,神实在该受谴责,对不对?」

「是的,神是该受谴责。」

「你既然这么轻易的就判决神,当然也可以审判这个世界。那么,现在你必须从你的孩子里选两个,允许他们进入神的新天新地,但只能有两个。其他三个则必须恒久在地狱里!。。。我只是要你作你认为神轻易就可以作的事。」

「我,我以为他是应该可以让一些人下地狱,因为,因为那些是我不真的。。。在乎的人。」

「所以,你认为神可以轻易做到?而你无法?没那么严重吧!到底那三个孩子你要判他们下地狱的?凯蒂不是常说些伤你的话,那么判她第一个去,是最合理的选择,不是吗?」

「我不要作法官了!我没办法,我不想!」
「你必须!你必须!你必须!」
「那么,我自己去吧!可以吗?如果终是有人要承受那个折磨,让我代替我的孩子们,去那个可怕的地方把!可以吗?我求你!」

又过了一些对话

「我可以了解耶稣舍命的爱,可是父神呢?他可以阻止这悲剧的发生。。。他是用此来惩罚我,因为我曾伤害我父亲?」

「神是你所认为的那样吗?」
「但是他没有阻止!」

「他是没有!神是没有阻止许多事情的发生,那许多让他痛苦的事!。。。你要求生活独立自主权,然后你却气恼那位因着爱你,而让你得到所求的神对此没有介入?」

「但是,整个事件真的很痛苦!」

「你可否愿意放下自主权,放弃作个判决者,在你的痛苦里去拥抱他的爱,而不是把他推开,自以为是的认为宇宙该怎么运转。。。」

类似这样撼人心弦的叙述在书里多处出现。虽然有一些神学院的学究们对于作者的书写很有异议,认为三一神的形象不合教义。但作者其实无意要对「苦难」这个题目作神学思辩,也没有要强调三一真神应该以什么方式显现。而且这是一本小说,给予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

再者,这也不是一本类似圣经约伯记的书,因为约伯虽受苦,但他没有离弃神,而是要神对他的苦难有个解释。《小屋》的主角却是在受苦时,选择远离神;至终是神主动来找他。其主旨应该是要凸显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伤痛的时刻,但孤单的承受痛苦却不是神的意思。为了不让这些经历把我们圈囿在孤寂恐惧里,反而能帮助我们的生命朝神要我们成长的方向前进,唯有在困惑的过程中,愿意勇敢坦白的与神对话,实际体验神那坚而不锲的爱,因为他不是隐藏不显的。

虽然以前有位出版社社长告诉我,小说题材的书在台湾基督徒中市场不大。但两年多来,我还是纳闷,写的这么深刻,又这么畅销的一本书,为何没有中文译本出现?后知如我最近才知道其实中文本去年中就出来了,于是忍不住写下些微读后感言。

(注1:Guideposts, August 2009, “The Healing”, by W. Paul Young)

about 【客旅的驿站】专栏主要写手:客旅贞吟
欢迎参观客旅奥兰多部落格

【延伸阅读】:
苦痛之必须 ――《有话问苍天》摘要
生命总有伤痛时
他拯救了母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