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老师》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日常生活的焦虑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为什么我们每天总会经验到令人不舒服的焦虑情绪?有演化学者说,人类在生存的进化史中,一直在与灾难和危险搏斗,「杞人忧天」型的「品种」存活下来的「机率」才会提高。

焦虑反应

其实焦虑、紧张实为常人面对外界威胁之正常反应,适当的焦虑反应,不但可以刺激交感神经,让身体处在备战状态,更可以激发潜能,有助于因应挑战。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焦虑却是多余的。

过度的焦虑,却会造成交感神经的失调,进而产生伴随焦虑而来的一系列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例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身体不适、失眠等。较严重者会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莫名其妙发抖盗汗、胸痛、肠胃不适,甚至还有可能诱发各种不同的精神疾患,例如恐慌症或忧郁症。

危险因子

到底是那些人,比较容易罹患焦虑性的精神官能症呢?人格特质和环境压力,是焦虑症的危险因子。

在人格特质的部分,所谓「能者多劳,智者多虑」,理智型的人格和完美主义者有一些特质:「重细节、求完美、强调逻辑与理性思考」、「快节奏」、「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赞赏」。

至于环境压力的适应方面,根据Holmes等人的研究,最容易适应不良造成焦虑的压力事件包括:分离(亲友过世、离婚)、健康问题(生病、老化)、工作(调职、升迁、失业、退休)…等等,此外,像联考时「全面备战,全家总动员」的时候,或是更年期面临一些失落感和空巢期的到来,不免面临自我价值和定位上的存在问题,假如在这时候产生适应障碍的话,也很容易就会有忧郁症及焦虑症的情形。

焦虑处理

所谓「预防重于治疗」,规律的生活、充分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绝对是增强个人调适负面情绪最基本的方法。减低「压力环境」并不代表「自闭退缩」,在环境压力适应的部分,可以透过学习「自我因应技巧」(例如放松练习、焦虑处理训练)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藉由了解压力及焦虑的正确观念,进一步练习「有助于自我调适的陈述」,用「我了解焦虑是自然会有的感受」、「我可以应付这种感觉」、「人怎么可能不紧张」、「身体的不舒服只不过是对压力自然的反应罢了」…等等的自我陈述,来对抗压力时产生的失控想法。

这些失控的想法,常常会造成更紧张、更不舒服的恶性循环:「天啊!我又不行了」、「我受不了了」、「别人好像都很顺利没有问题,只有我最糟糕」、「糟了!我又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我是不是生了什么怪病」…等等。

药物控制

如果过度的导致了严重的不适,精神科医师在评估后会考虑给予药物以控制症状,如果再加上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鼓励倾诉、主动倾听、卫教解释、化解不安、给予信心…),患者皆可以逐渐改善。如果个案因特殊的环境因素及人格特质而不易改善,且经评估适合接受心理治疗条件者,可以要求精神科医师安排团体治疗或心理治疗。

焦虑症如能得到适当的治疗,不仅可以阻止病情慢性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疏解个人的痛苦和减低医疗成本的浪费,也有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