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阅读》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读笛卡尔第一沈思「我们可怀疑的那些事物」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人自脱离母腹,与世界接触,就展开了一连串追寻的历程。在有能力追寻之先,因着所处的文化社会体系,个体接收了不计其数的讯息,成就了个体的价值判准,或是认知上的「真理」。每一代所承接的,是人类巨大文明的累积,因之,接收外界给予的「真理」,似乎成了不可破灭的定则。但是,如笛卡尔所说的,他自幼把一些虚伪的意见当作真实的,但在年长之后却发现他所信的以及用所信为基础建立的种种信念,值得怀疑。以致于必须追本溯源,将基础否定,找到真正的真理。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无论是学校教育内容、家庭教育内容、媒体的报导、甚至是商业界的广告,在在的传递一种「信仰」:他们所说的是正确的,是某种形式的真理。这些构筑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汇聚起来,即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信念与价值标准,不容怀疑。特别是东方社会对权威的信奉,怀疑前人所说的「真理」就是离经叛道,如此,阻滞了思想的革新与突破。幸之,此方面因着西风东渐,慢慢的有了转变的契机。

宗教的追寻,是一种真理的追寻,自然逃脱不了怀疑。天地自然为什么如此井然有序,生生不息?生命的源头究竟为何?这些问题是人们亟欲了解的。机率碰撞与永能创造是两大对阵营垒,但是何者为真理?亦即何者在遭受怀疑的景况下,经得起检证?以人有限的理性分析判断,要用机率论解释宇宙的形成、运转,生物的纷杂多样,特别是人类的特出,还有精确万分的遗传因子排列组合,难免太过牵强。因之,基督宗教的一神创造论,是较机率碰撞更能说服人接受的「真理」。

回到主题,因为追寻真理,我们怀疑,然怀疑什么?怀疑必须要有对象让我们对其进行怀疑,同时我们必须认清:万事都可怀疑,但我们得「相信」我们具备怀疑的能力,这十分不可思议但是却不容否认。还有,我们必须体认到进行怀疑的主体的存在,因为怀疑活动的进行,涉及到两个个体的关系,否则无法产生。以笛卡尔为例子,他意识到「自身」(怀疑主体)把「以前所认为真理的事」(怀疑的对象)当作真理可能有误,所以对其产生怀疑(怀疑的活动),以期重建立一个基础,并在其上建立思想。进一步思考,若是重新建立的基础并不是终极的真理,前述的「怀疑循环」将会持续反覆发生,直到真理浮现。是以,我们说怀疑是真理追寻之重要方法。

人所认识 / 确定的是什么?-真实与虚幻

每天的生活中,人们接触不可计数的事物,与各样的刺激。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相信由感官接收到的讯息,诸如眼见、耳闻、鼻嗅、口尝、手触等等,都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笛卡尔却说,人们可能被感官欺骗,我们产生的种种感觉,可能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并未发生。他以作梦为例子:人们在梦中经历的情景,不常也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吗?但是我们确认为梦境并不真实,作梦仅止于一种幻境。然而,在醒来之前,梦中的一切彷佛真实的世界,这是十分令人惊异的。我们似乎很难在情境中确知自己是否身处梦境,这或许就是笛卡尔所说:「...睡和醒觉然没有什么可以互相分别的标记...」。中国「庄周梦蝶」的故事在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吾人怎知是我在梦蝶?抑或蝶在梦我?

就此推演,「真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虚幻」,人们认识的、体验的一切,都出于幻想,那么,还需要追寻真理吗?笛卡尔认为,还是有「东西」是真正存在的,是故,真理还是要追寻的。

尽管我们可以假设梦境与醒觉是没有区别的,或是不易区别的,因而幻影与真实极难厘清。然而这与所见事物的真实程度是两件事。或者我们应该说,事物「实际存有」的本质是虚幻与真实的基础。笛卡尔在第一沈思中以人的眼头手身为例子,倘若没有真正的眼头手身存在,人们如何在梦境中产生如是幻觉?吾人所思想、感受的,必以「实在为原本」,以画家为例,或是以现今电影科幻片为例,其中有许许多多是出于人的想像,但是这些新奇的想像,不都是建立在旧有的事物基础之上?依此类推,追寻至究极必有物质「实际存有」-真理是之。

现存世界的纷杂多样表象,依笛卡尔的理念追本溯源,应可还原到一些较为基本简单的物像,这与自然科学界寻找基本定则 / 基础元素的信念相一致。有了基本要素,「制造」无以计数的「衍生物」,无论是真实或虚幻,就不是难事。取科学发明为例,人们为谋求生活便利,发明了汽车、电脑、电话、电灯、飞机、轮船等等,更不用说生活用品。它们起初也是出于一种「想像」,而后被创造,发明的想像并非空想,它按着某种原理进行,或是对旧有模型进行改造。综言之,基本定理是存在的,这些基本定理是不容怀疑的,也是我们应该认识与确定的。

笛卡尔认为,诸如物理学、天文学、医药学等研究组合物的科学,都有可疑之处,因为它们所研究针对某些对象,及其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而这些都可能是虚幻的。但是数学研究因为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存在与否,单单进行探究,所以必定包含确定不疑的成分,也就是真理。所以,纯粹的真理,应该是绝对的存在,并且不受时空、事物的变动影响,也毋庸怀疑。我们在怀疑的过程中不断寻找,为的就是觅得最终那不容怀疑,并且必要认识的真理。

上帝与恶魔

在这里,笛卡尔逐渐切入第一沈思的要旨-辩证上帝的存在。先前所叙述与推演的,是证成真理的存在,以及用怀疑的进路达成对真理的认识与追寻。但是,笛卡尔提出了一项更为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位全能的上帝,有没有可能吾人所追寻的真理是上帝精心设计的一种欺骗?因为,既然他是全知全能的,人所能认知的必受他掌管宰制,无法逾越。然而笛卡尔进一步指出神的另一项属性-至善。因为他是至善的,他不会设计让人受骗。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明明有时会遭表象所蒙蔽,错判或误认,否则就不会有「进步」、「修正」等状况出现。我们仍需要在怀疑的过程中追寻真理,追寻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疏漏谬误之处,并非源自探究过程的粗糙、不严谨,而是因为人的审慎思考与分析判断,对现有的成果进行怀疑而得。
一个伟大的发明或发现,往往是一项创举,或者是对当代威权的挑战,这是进步的动力。不为反对而反对,对可疑之处存疑并追根究底,是寻找真理亮光之道。我们不应因为这是「千古流传」的道里而通盘接受,反而更应该对其采取更为严密的检视。这种怀疑的精神,不是吹毛求疵,是一种思想的方法与习惯。当然,也不可落入诡辩的陷阱,而是在辨明真理的过程中让知识彰显自己。

如前所述,如果至善的上帝不会欺骗,而我们有免不了为假象所欺,那么是谁骗了我们?笛卡尔将矛头指向恶魔。恶魔会欺骗我们,并且让我们相信它所言说的是事实、是真理,这是最可怕的。假若我们的心为恶魔所引,并在最根本的真理-追寻神上走偏,那么一切衍生出来的事物所倚靠的根基,是松动不牢靠的,甚至是反真理的。这就是笛卡尔在第一沈思开始时就提及的要义之一:基础要正确,其上的架构才不会走偏。而第一沈思要辨明的,就是这个至要的基础-我们信仰的上帝,绝对要坚立不移,免得落入了恶魔的圈套。靠着正确的信仰根基,向下发展各样的知识,整体的架构才是健全的,即使当中存在真实与虚幻,他总有真理的影子。

结语

真理的追寻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其上行走,需要的是持久与不懈。人有时会安于现状,就如笛卡尔在第一沈思中所说的「享受一种想像的自由」。然而,那样做非但在真理的追寻上无益,更可能因为疏于操练怀疑,丧失了怀疑-探究真理的重要方法。如果比怀疑比喻为真理追寻黑暗道路上的火炬,失了怀疑的心,等于行走在黑暗当中,岂能照亮面前的道路?

我们观察事物的种种现象,需要怀疑,但在怀疑之先,必先揪出纷杂表象中的核心要素,针对核心怀疑批判,方能事半功倍。单从边疆地带频频出手,果效必远不如对准靶心,给予致命一击。

笛卡尔第一沈思,吾人应该对终极的真理-上帝坚确不移,抵挡恶魔的欺骗,据此对可能虚伪的事物产生怀疑,构筑并认识所存的世界。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延伸阅读】:
遇上紧急灾难,不能输血?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又见迎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