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阅读》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圣经翻译与林语堂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亚太区联合圣经公会正筹备将圣经重译为《现代中文译本》。在起初的阶段,曾将马可福音的初稿交给林语堂评审,但由于林语堂当时年事已高,手边也有其他学术研究及《当代汉英词典》的编纂工作,十分繁忙,故他一直迟迟未有审阅文稿、给予评语,及将稿件交还。结果,要在他那位一生虔诚信主的夫人廖翠凤女士催促之下,才完成审稿并交还,他的评语是:翻译得不错。

  提起林语堂,大家都知道他是幽默大师(「幽默」这个新词就是由他首创),也是一位天才横溢的语言学家和作家,他大学毕业于上海圣约翰,英文写作顶呱呱,而他许多名着的原作都是用英语撰写的,备受外国读者的欣赏和赞许。其中代表作有《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及《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林语堂与我父辈是世交。早在一九三零年代末期,我的大伯父洪声华先生负笈美国,在纽约留学。那时,我的伯父仪表出众,活跃于留学生活动,甚至当了全美中国学生会会长,在美国华侨界中颇负盛名。当时,林语堂一家刚从上海移居纽约,为赛珍珠的出版社撰书。由于我的伯父与林语堂俱为牧师子弟,彼此又是闽南同乡,所以我的伯父经常应邀到林家作客。

  林语堂有三位千金:长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后出任《读者文摘》创刊后第一位主编)、三女林相如。林语堂对我年轻的伯父欣赏有加,曾希望撮合我的伯父与其次女的姻缘。但那时我的伯父已经与黄永熙博士的胞妹黄奉仪女士(当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声乐博士)交往,加上我的伯父跟林太乙年纪差距很大,故未能如林语堂所愿,成为他的女婿。

虽然我的父辈和林语堂先生无缘结为姻亲,我的伯父和林家仍然经常往来。林语堂夫妇晚年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住在台湾阳明山时,或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辞典编纂工作时,我的伯父(当时出任美国外交使节,先后派驻香港及台湾)和父亲经常到林家作客,或相约到酒家晚宴聚旧。一九七一年,林语堂时年七十六岁,他那位在故宫博物馆任职的长女因抑郁症而自尽,我的伯父伯母是首位得悉此消息的人,马上通知周联华牧师,一同驱车赶赴阳明山去安慰林氏夫妇。

  林语堂多才多艺,一生有许多的成就,给后人留下许多名着,对人生观也有深入的分析和观察。就是由于他天才横溢,所以纵然出身牧师世家,他在壮年时仍疏忽了信仰。直至步入晚年,他觉得基督教信仰才是真理,并以英语撰写《信仰之旅》一书,原着英文书名意谓「从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异教徙,再回复为基督徒的心路历程」。虽然,林语堂晚年遭遇丧女之痛,他始终重返上帝恩典的怀抱裏。

  林语堂出身牧师世家,早于三十年代中曾因意识形态的议题与鲁迅吵架闹翻,其后又为开拓写作事业而移居美国,之后一直留在西方国家,后来到了晚年因为怀念故乡,毅然接受台湾政府的邀请,移居台湾,成为蒋介石总统的上宾,所以中国大陆曾一度禁止出版林氏的着作。直至近年中国政策开放,林语堂的作品才在中国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受中国大陆的读者喜爱,特别是知识分子。

  《信仰之旅》首次翻译为中文是在台湾进行,由周联华牧师写序。但笔者觉得该版本的中文翻译不够理想。此书近年在中国大陆也出现不同的中文译本,然而笔者未有机会细读评阅。

●本文摘自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的【基督教周报】网站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

◎Dr. Joseph Hong 洪放博士

生于越南华人宣教士之家,香港成长,后赴及定居法国,在联合圣经公会工作至今三十三年,除中文外能操英、法语。经常到世界各地监督圣经翻译事工,曾派驻位于斐济的南太平洋圣经公会五年。洪博士曾参与的圣经翻译包括现代柬埔寨语,泰北的苗语、瑶语、拉瓦语,缅甸的钦语、卡伦语,以及太平洋的斐济语、瓦努阿图海参语和法属坡里尼西亚的马克萨斯语等,超过二十种语言。也从二OOO年至二O一O年统筹香港圣经公会的中文和合本圣经修订事工,包括参与编辑委员会及与世界各地的旧约学者合作。目前正编撰旧约希伯来文-中文词典。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延伸阅读】:
让学者谦卑的书—圣经
《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和ERV、Darby上架
新版【信望爱珍本圣经查询】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