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圣经讲道的神学与实践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尽管宣讲在华人教会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教会和神学院相应投放的资源,却是不成比例地稀少。以香港的神学发展为例,圣经、神学,实用、教育和辅导的人材培育,近年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惟独是宣讲学方面,迄今似乎还没有一位专门的人才。如果这本书能挑起同道读者对宣讲职事的关注、讨论、甚至进修,于我而言,这将会是最大的报酬。

笔者在2001年出版的《从圣经到宣讲:学人与学道》里,曾有以上的感慨。十年后,台北校园出版社推出蔡慈伦博士的《当代基督教讲道学》,向华人教会介绍北美宣讲学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虽说华人教会对宣讲的关注,已渐从经验和领受层面启程,开往更深之处,就已有的讨论和出版所见,华人信仰群体有关宣讲的讨论,还是以方法技巧为旨趣。如果以旅程比喻宣讲,眼下的讨论既缺乏起点——核心的信仰反思和神学辨识,终点也甚模糊——讲章的孕育形成与成果。普遍牧者传道关心的,不外就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标指示牌——讲章的形式和方法。

从实用的角度讲,形式和方法的重要性明显不过。但宣讲方法是否合用、如何挪用,实在有待沉淀。缺乏深入信仰思考作根基,宣讲容易陷入工具化或徒具形貌,缺欠神髓、甚至远离圣经的演说。再者,华人信仰群体提及宣讲,总是强调忠于圣经,但有关宣讲的着作,真正讨论、触及或指涉圣经本质与形成、圣经诠释和演绎的书籍犹如凤毛麟角。其中的落差,是否反映今日教会的宣讲现象?今日在华人教会,为何有些讲员广受欢迎?在宣讲职事上,何以部分华人学者显得曲高和寡?究竟宣讲与神学和圣经研究是完全不重叠的操作,还是我们对宣讲和圣经研究的了解过于专门和割切,必须有待整合丰富?

若以崇拜作量度,宣讲的终点是讲章的写成和宣读。有意义的宣讲探讨,不能缺少讲章的研读和分析。只有面对讲章文本,才能合宜公平地分析评估背后的信仰涵养、讲章的形式和演绎方法与策略,神学生或年轻传道人才能从中学习。周联华牧师曾在《新编讲道法》中感慨,台湾华人教会缺乏好的讲章予后进研习仿效。这个情况当然不只是台湾教会界才有的现象。读者不妨搜集华人教会已出版的讲章集,会发觉坊间的讲章集,基本上是收集或见证个别牧长的讲章,绝少详细理出经文的诠释和处理、讲章的构思和铺陈等过程。想从讲章集中理出条理,继而有所得益,殊不容易。

此书目的,在于填补上述的空档。

《21世纪圣经讲道学》全书架构

第一部可以视之为宣讲的神学思考。第一篇〈宣讲者:背负见证圣道的生命——反思与凝视〉强调宣讲者需要有合乎中道的自我拿捏和认识,自己被神的道所塑造。现今承继宗教改革运动「惟独圣经」及随后「神的主权」的主张,却忽略十五、十六世纪的处境,将圣经自我解释等同人在解经过程中全然没有贡献。这现象自宗教改革以来愈见明显甚至牢固,其中以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的论述是为明显的代表。

从历史看,众先贤的主张由来有据,值得嘉许。然而,宣讲者在宣讲的过程中毫无作用是否属实?如果宣讲者没有在信仰里的反思和凝视、回转与悔改,危机无所不在。这一章尝试论证,就算在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那看来否定宣讲位置的论述里,宣讲者依然有重要的角色。如果先贤使宣讲者迷失在神学命题中,历史考据让宣讲者躲在技术和知识后,对宣讲的呼召失之交臂。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迷失,宣讲者必须重寻自己身分,对自我有恰如其分的了解。

第二篇〈宣讲者:背负见证圣道的生命――凝视与憧憬〉从宣讲的自我反思踏出,进一步论证宣讲者是神国度和世界之间的桥梁。宣讲不仅是技术的操作和方法的掌握,同时是信仰的视野和勾画。宣讲的根源在于,宣讲者信心的眼睛,看见神国度已然藉耶稣基督来临。这种对世界的凝视,往往瞥见世俗眼光看不见的救赎和福音,同样也惊见世俗眼光看不见的邪恶和权势。这种凝视不是宣讲者自己的能力和恩赐,是在圣经和信仰传统导引,以及圣灵的启迪下,所塑成的想像和生命。

第三篇〈圣经、群体、宣讲〉以圣经的形成和本质作起点,探讨经文的「意思是否固定」,并以此对应宣讲的必然性。正如神的话语是活泼、有功效、有生命,其解释和演绎亦必然活泼。最后从解释与纪律、演绎与铺陈、生命与践行三方面说明,宣讲并不仅是宣讲的几十分钟的言说或预备宣讲的时间,而是个人和群体生命的互塑与雕凿。

第四篇〈讲章:步骤、形式与设计〉具体地说明释经到讲章的每一个步骤。

第二部是收录十五篇讲章,每篇都是依据第一部第四篇的步骤逐一说明,务求读者可以从细读中有所体会和掌握。

「圣经宣讲」而非「释经讲道」

最后,想就本书采用「圣经宣讲」(Biblical Preaching),而不是一般熟悉的「释经讲道」(Exegetical Preaching)稍作说明。以「圣经宣讲」取代「释经讲道」,原因是后者的语意重点在释经的展现。在这个词汇蕴含或暗示,讲章必须有明显、甚至狭义的释经痕迹。所以,释经讲道的形式往往是前半部处理经文(释经),后半部应用。讲章信息紧扣经文意思是毋庸置疑的,但释经的方法和痕迹往往喧宾夺主,削弱了圣经的整体力量。

「圣经宣讲」当然建基于释经,但宣讲的呈现并不在于方法,而是经文的整体,即自身的意思、脉络、体裁、劝说、力量、策略。与其是前半部释经,后半部应用,圣经宣讲放下释经方法的形式或套路,尝试重新演绎经文,因应经文各自的特色设计讲章,以让会众在宣讲的过程中进入经文的世界。

-摘自《21世纪圣经讲道学》(按此试读)引言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延伸阅读】:
「看不惯」也是一种坏习惯
带着你的灵魂去上班
谦虚是伟大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