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跳出负面框架真的需要勇气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过年期间跟家人观赏了日剧《爱丽丝的复仇》(アリスの棘),看完后有很多的人生感触,特别是关于怨恨与宽恕的议题。

简单说,这部日剧主要在描述女主角「水野明日美」,为了追查并报复15年前担任医生的父亲因医院纠纷而被谋杀,所上演的复仇剧。明日美为了报仇努力考上了医学院,并顺利进入父亲原任职的教学医院,她一步一步计画着对所有可能涉入父亲医疗谋杀案的相关人员进行报复。

看完这部日剧第一个感触是:即便是「坏人」,也有做「坏事」的理由;甚至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还可能是在发扬某种「爱」的价值观,只是这种「爱」仅限特定个人,无法向外推及所有人。

换个角度来说,当我们看到某人做「坏事」,就会在心中把他划上XX,告诉自己:「他是坏人」。之后即使看到他们做了些「好事」,也会从阴谋或负面的角度去理解。就像收到讨厌的人送来的一千朵玫瑰,不但不会觉得浪漫,还会觉得恶心或嫌恶。

在这里我的反思是:如果我是透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好坏人」,当他真的做了些「好事」时,我为什么还是很难说服自己他是「好人」?是好与坏的比例依然悬殊,还是不敢面对或不愿承认过去可能错误的判断?

当我们看到自己认定的「坏人」过得不好,或是受到某些惩罚时,心中经常会有宽慰的感觉,甚至会想大喊:「持来的正义!」反之,原谅别人或放弃报复就等于默认对方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仔细想想:倘若我只是为了「出一口气」,却失去对「人」最真实的判断及延伸出的合宜关系,甚至还让自己持续浸泡在愤怒与仇恨中(特别是这样的怨恨已有调整的必要与可能),这时候我是否只是自己画一个仇恨的框架在捆绑自己?

看完这部日剧,我期盼自己真的可以慢慢学习更细致地聆听不同人的生命故事,并且勇敢地根据适时调整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爱情悲剧之《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真实的「奇幻小说」
勇气与智慧